老同学,你还好吗

陈惠琴

<p class="ql-block"><b>我老了,喜欢一个人靜静地坐着,坐在属于自己的时光里:听耳畔音乐缠绵,看窗外细雨霏霏,想着那些似曾远去的过往,深深沉醉在袅袅的茶香里,享受时光的静美,独自回味着自己经历的风雨人生。</b></p><p class="ql-block"><b>今日偶翻到一帧照片,屈指算来它已有五十二年之久。凝视着照片上的每一张熟悉既陌生的面孔,思念之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b></p><p class="ql-block"><b>一九七二年五月,工农兵学员的大旗把我们聚集在银川师范,一年零七个月的相处结下了彼此的友谊。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上级一道指令,将我们提前送出校门。十二月二十日我们正式毕业了,各县派来的汽车,分别拉走了各自的学子,而我们左旗的车都拖延到二十三日,还是卡车。那几天我们目之所及是空落落的校园,空落落的教室,空落落的心。从那时起我们怀揣理想各奔东西走上了人生的教育之路!</b></p><p class="ql-block"><b>眨眼间五十二年了弹指一挥间,岁月的风霜使我们早已不是原来的青春面貌,我想像不出各位现在的模样,但我坚信:时间好比一把锋利的小刀,会在我们的面孔上刻下深深的纹路,使旺盛的青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消磨掉;但是各位一定会被它琢刻成坚毅饱经风霜的雕像。</b></p><p class="ql-block"><b>面对眼前的一个个年轻充满朝气的照片,往事还是不可阻挡的涌进脑海……</b></p> <p class="ql-block"><b>此乃七四(九)班的群龙之首白生华——唯一的无尚荣光的共产党员,凭此至高无上的光荣称号,深得班主任王守仁的信任,将班长的光荣重担交付与你!时间虽短不负重任,且能文能武。下乡割麦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实习总结挑灯夜战奋笔疾书…</b></p><p class="ql-block"><b>毕业五十二年,也曾挈妇将雏相见几次,难忘你那一大桶中宁红枣如玛瑙,一尾尾鲤鱼跳龙门,最近一次的相见也一晃又快八年了,眼见快成耄耋老者,再见不知何年?</b></p> <p class="ql-block"><b>这哼哈二将,乃群龙之首的左膀右臂,左为付班长王文山,右为体育委员徐逢安。此二人篮球场上配合默契,一个中锋一个前卫,抢球,传球,投栏那都恰到好处,赢得不少掌声!</b></p><p class="ql-block"><b>还记得徐逢安那独树一帜的发型:所有头发从右向左旋转,既风流又帅气,叫人竖指!</b></p> <p class="ql-block"><b>这眉稍眼角荡秀气的才女名叫成丽凤,言谈话语冒才气,出口红楼梦,闭口谈梁祝,肚子里有学问,我曾问过她:哪首歌开口是“天涯海角”四个字?她张口就来“天涯海角觅知音…”毕业时她写的一首诗“萍水相逢淡,寒窗情意深…”我至今还记得,九五年的重逢更加深了我对她的印象“三间瓦房的小院,厨房里热气腾腾,招待同学的鱼肉满桌…”</b></p> <p class="ql-block"><b>“我是康滩中学的饮食员张明礼”我很纳闷,堂堂师范毕业生怎么去当饮食员?“你听他胡说,明明在中学当老师,代初三毕业班,整天闹笑话可是个大活宝”雷老师揭穿了他,我才知真相!</b></p><p class="ql-block"><b>记得在师范下乡时,我手指一棵树,问他“这是啥果树”他说“这是沙果树”我误以为他学我的腔调,追着打他,他边跑边笑说“这是沙果树,沙子的沙”我这才明白是我误解了他!</b></p><p class="ql-block"><b>九五年在他家几个人聚集,滚烫的火锅,长长的电缆线把床单烫糊了…</b></p> <p class="ql-block"><b>这位天真幼稚的女子名叫王燕和,满口的京腔京调,爱说爱笑,因老家是北京与天津相邻,与我又同一宿舍床挨床,故以“邻居”相称,在校时就不说了,这是毕业后见过次数最多的一位老同学。我很佩服她,工作几年后就调回了北京,待一退休就念念不忘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同事及学生,三次自费往返宁夏,还不顾腿伤心心念念地奔赴额济纳旗,亲眼目睹心中的胡杨树,多么坚强的意志崇高的信仰!</b></p> <p class="ql-block"><b>这是袁占福。记得那是哪一年,袁先生亲临银川,我因在这之前连续三天奔波往返永宁银川之间,劳累过度做了手术的心脏承受不了疲劳颠波,因而没有到场见面,错过了机遇。俗话说:“遗憾,是心灵深处的一道疤,触之即痛,却又让人铭记;遗憾,是那一抹最深沉色彩的残阳,让人心生敬畏,又无法释怀;遗憾,是做错事心存懊悔,却又无法回头弥补的痛苦缺憾;遗憾,是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b></p> <p class="ql-block"><b>张玉祥,我心存感激的人,还是在校时记不得是学校有什么活动,我要步行几里路从园林场到贺兰县城。多少同学骑自行车从身边经过,打个招呼就径自走了,只有张玉祥骑过来,非要捎我到县城不可,我再三推托最后拗不过他的盛情,只好坐上。到底比我步行轻松多了,而我也知道张玉祥付出多少体力!</b></p><p class="ql-block"><b>曾记得零五年张玉祥曾开车带着李玛丽,段宁菊前来我家探望,不是一往情深谁又登门拜访,事情虽小情意在啊!</b></p> <p class="ql-block"><b>张秀萍吴二利:我的天津老乡,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如今社会都生活的好,咱们就不泪汪汪了,变成老乡见老乡,两眼在闪光。能不闪光吗,几十年见一次,变化如此之大,一年年老矣!</b></p><p class="ql-block"><b>还记得那一年,二利举家迁贺兰电机厂,你家父办家宴邀请几个班内好友,我们欢快而至举杯畅饮,而后一别多少年,直至二利那年返宁才聚会一次!</b></p><p class="ql-block"><b>与秀萍虽相聚不远,各自家庭琐事太多也始终未聚,到了二零二二年才得以相聚一次,我与秀萍已分离三十年之久!</b></p><p class="ql-block"><b>曾记否那一年下灵武社会调查,张兆鸾老师亲写了一篇天津快板,由二利与秀萍充当姐弟俩表演“哎我说大姐…”“哎,叫声小弟…”惟妙惟肖的表演获得了好评!</b></p> <p class="ql-block"><b>李玛丽,一位慢声细语,温柔善解人意的东北妞,随姐姐从东北来到大西北,眨眼也五十多年了,早已入乡随俗了!</b></p> <p class="ql-block"><b>姜永喜,地地道道的土财主,毕业后在永宁县增岗乡,也不知捏没捏粉笔头,就一跃登上领导岗位,而后就如鱼得水青云直上,干得风生水起,名利双收!</b></p><p class="ql-block"><b>记得王守仁的政治课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姜永喜对答如流,待下课同学们征询他的答案,他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回答不出,惹得众人哈哈大笑!</b></p> <p class="ql-block"><b>我,当然本人没这么漂亮,这是美颜后的我。银川师范一别后,腾格里大沙漠边缘熬了五年,七九年调入永宁县,三尺讲台度春秋,二零零七年卸任交班,从事家务,至今浑身是病无所事事混光阴而已!今日心血来潮,提及往事写此美篇!</b></p> <p class="ql-block"><b>有一种感情,相遇便是美丽,亦如同学。有一种相思,想起便是温暖,亦是同学。同学情是一份真挚的情,难忘的情。五十年的离别,牵挂,相思,今天得以在美篇释放!说不尽的流年往事,道不完的相思之苦。一个个笑容灿烂,宛若儿时情景再现!一别多年未见还,那些记忆总难删。耳边几度闻新曲,梦里时常现旧颜。数载相思情后觉,三秋叹我鬂先斑。依然心把同学念,风月而今已不关!</b></p><p class="ql-block"><b>当年的热血青年,已是颐养天年的长辈之人了,但五十年的同学情依旧……</b></p> 老同学你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