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抚州市金溪县浒湾书铺街

王蔚泽

<p class="ql-block">王蔚泽美篇号:504381248</p> <p class="ql-block">江西抚州之行,必须要游览的,就是周边的古镇。浒(xu三声,当地人读法)湾古镇位于抚州市金溪县境内。金溪县因其地图形如灵芝,历史上曾因出金产银,山间溪水色泽如金,而得“金溪”之名。浒湾镇历史悠久,素有“江南重镇”之称,距今有千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p> <p class="ql-block">抵达书铺街,一座宏伟的牌坊映入眼帘,它由灰色石料制成,两侧飞檐上挑,甚是雄伟,上方横梁有金色的汉字。</p> <p class="ql-block">历年史上是“朝庭之漕仓、赣东之商埠、江南之书乡”,特别是明清木刻印书业遐迩闻名。浒湾镇是明清四大雕板印书基地之一,明代万历中后期浒湾开始雕板印书,至清乾隆、嘉庆、道光几朝为鼎盛时期,直到清末民初逐渐衰落。</p> <p class="ql-block">上书华夏雕版印书古镇</p> <p class="ql-block">赣东俗谚:“临川才子金溪书”既称赞浒湾出书之盛。这里有一座“中国印刷博物馆浒湾书铺街分馆”。只可惜大门已上锁。所以要想了解当地书籍印刷的历史,只能在网络上搜索了,着实令人些许有些遗憾。</p> <p class="ql-block">浒湾印书坊在当时的影响力极大,其印书因版式大方、校勘精细、字体规范、装帧牢实,被称为“江西版”,书籍和木刻年画畅销全国 。鼎盛时期,这里有作坊店铺六十余家,刻字和印书工匠三千多人,形成前、后两条书铺街 。主要雕版印书堂号有大文堂、两仪堂、善成堂等 。</p> <p class="ql-block">浒湾印书坊的兴衰与多种因素有关,其兴起得益于建阳书业衰败后,浒湾商人收购书版、引进工匠,还与当地水陆交通便利、文风鼎盛、原材料充足等因素有关 。随着近代先进印刷技术的传入,浒湾木刻印书业受到极大冲击,逐渐凋敝 。</p> <p class="ql-block">浒湾书铺街门楼记</p> <p class="ql-block">穿过石牌楼往村里面走,远远的看到一座类似庙宇的建筑,墙上有南无观世音菩萨几个大字,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当时村里祭祀用的宗族宗庙</p> <p class="ql-block">穿过这个庙宇下的圆形拱门,我们一行正式进入了充满古建筑的书铺街道。</p><p class="ql-block">古色古香的石门与砖墙,饱经岁月洗礼的痕迹无不诉说着往昔的故事。环顾四周,一片宁静而庄重的气息扑面而来。街道两旁是典型的明清时期建筑,青瓦白墙,飞檐翘角,仿佛将我们带回了几百年前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前后书铺街是镇内的标志性建筑,前书铺街长240米,宽3米,后书铺街则稍短,两街相向平行,中间有谯楼报更,店铺和作坊多首尾相连,方便了业务交流。街中横贯前后的“恒门”和“藻丽嫏嬛”石匾,见证了过去禁书的严格。</p> <p class="ql-block">前后书铺街,它们的特点是纵深式建筑与厢楼、高瓴格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被誉为江西独一无二的文化街。浒湾古称“金冠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码头长年停靠各类船只,货船可通赣江直达长江。所以是赣东重要的商品集散地。</p> <p class="ql-block">浒湾书铺街的木刻书籍种类繁多,从儒家经典到文艺作品,再到民间曲艺唱本,都曾在此刊印。</p> <p class="ql-block">尽管到了清同治年间,印刷业开始衰落,但仍有众多铺栈和书店经营,影响深远,遍布全国各大城市,如南京、重庆等地设有分店,被誉为“籍著中华”和“藻丽嫏嬛”。</p> <p class="ql-block">书籍的制作工艺讲究,木材以梨树为主,字体多用宋体,辅以隶、篆、行、草。印刷纸张多样,墨汁用松木烟熏制,刻字工具和技艺精细,技术高超的工人每天能刻数百字。</p> <p class="ql-block">这里曾是经、史、子、集各类书籍的刻版刊行地,见证了印刷业的繁荣。伴随着木刻印刷的发展,街区内出现了众多的书店和作坊。</p> <p class="ql-block">此外,“聚墨池”是印刷工人的洗涤地,而“会仙桥”则是连接交通要道的地标。尽管“文革”期间部分古迹被毁,但仍有“旧学山房”等遗址留存,展示了昔日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走进书坊内部,精美的木雕及砖雕窗棂、斑驳的墙壁以及古老的文字记录着历史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尽管昔日辉煌已逝,浒湾镇的木刻印书文化仍是中国印刷史上的重要篇章。</p> <p class="ql-block">出镇的时候,我们无意中看到了浒湾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工坊。</p> <p class="ql-block">起早贪黑辛勤劳作的老板夫妻。</p> <p class="ql-block">在阳光之下,长长的面条在木架上随风飘动,散发着淡淡的米香。</p> <p class="ql-block">制作完的油面正在作坊门口晾晒。</p> <p class="ql-block">酷爱吃面条的我,必须与这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书铺街浒湾油面的外包装盒。晾晒完干爽的油面就裁切好装入盒中发往全国各地。</p> <p class="ql-block">怎么也得来一碗——10元。</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次充满文化气息的旅行,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还深入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p><p class="ql-block">离开时,心中满是对这片土地的敬意与不舍。希望未来还有机会再次踏上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继续探寻那些未被发现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本篇拍照手机:</p> <p class="ql-block">王蔚泽美篇号:50438124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