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成语典故——老汉滨

老家襄城

<p class="ql-block">  东汉末年,颍川颍阴(今许昌市襄城)人荀爽自幼好学,聪明过人,12岁就能通晓《春秋》和《论语》。荀爽兄弟八人俱有才名,当时被人称为“荀氏八龙”。荀爽排名第六,更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之评。</p><p class="ql-block"> 荀爽潜心研究经典古籍,非常有学问。官吏知道了他的才学,就推荐他到朝廷做官。荀爽无心做官,给皇帝上了一道奏章,然后就弃官离去。那个时候宦官专权,很多有名望的士人往往被囚禁、流放甚至处死,历史上称为“党锢之祸”。荀爽为了避祸,从繁华而又紧邻京都的颍川隐遁到汉水之滨长达10余年。在这里,荀爽专心著述,先后写了《礼》《易传》《诗传》《尚书正经》《春秋条例》《汉语》《新书》等著作,被人们称之为“硕儒”。</p><p class="ql-block"> “老汉滨”的典故就是由此而来的。</p><p class="ql-block">【解释】用为隐遁之典。</p><p class="ql-block">【出处】《后汉书·荀爽传》:“后遭党锢,隐于海上,又南遁汉滨,积十余年,以著述为事,遂称为硕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