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黄圣草名师工作室举办“积极育心 品质成长”专题研修培训活动

<p class="ql-block">  为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在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科研中的引领与辐射作用,提升心理教师的教学能力,文昌市黄圣草名师工作室于2024年12月28日在海南省文昌中学张光嶷科学馆二楼报告厅,精心组织并开展了主题为“积极育心 品质成长”的研修培训活动。</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主要通过专家引领讲座、圆桌论坛以及主题研讨交流活动等形式展开。参加本次活动的有黄圣草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以及来自文昌市各中小学的专兼职心理教师和幼儿园的德育工作者,共计八十余人。</p> <p class="ql-block">  28日上午,活动在海南中学唐彩霞老师的精彩讲座中拉开帷幕。讲座题为《依“纲”而行 创“心”课堂——上一堂温暖走心的心育课》,主要分为心理教学体验和理论解析两大部分。</p> <p class="ql-block">  在第一部分,唐老师通过拍手操让大家活动起来,气氛活跃,激发大家对活动的兴趣,然后进行心灵图卡和走心桌游卡相结合的心育工作主题探究活动,让大家对心育工作有更深的思考,并在心育工作展望活动中,共同创作“愿景图”,不仅相互联接,更是对心育工作有了新的期待。</p><p class="ql-block"> 在第二部分中,唐老师依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2012年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与任务、主要内容、途径和方法以及组织实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解读。她强调,一节幸福温暖、走心的心育课堂,需要做到理念先行、主题适配、内容贴合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主体、给予温暖回应并注重拔高升华。</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活动进入了“积极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经验分享”圆桌论坛环节。各位老师纷纷上台,分享了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宝贵经验。</p><p class="ql-block"> 韩映珍老师分享的话题是“家校共育,共创支持与鼓励的教学环境”。她主要从增强家校沟通、培养积极品质以及创设支持环境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利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一个充满支持与鼓励的教学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共育效果。</p> <p class="ql-block">  黄金叶老师分享的话题是“心存感恩,志高行远”,从感恩的意义、感恩的对象、培养感恩之心和感恩带来的变化,让同学们学会了感恩、懂得了珍惜,并在行动中不断成长。</p><p class="ql-block"> 傅滟晴老师分享的话题是“积极心理——教育路上的心灵之光”。面对学生学业压力大、负面情绪多的问题,她提出积极心理学的应用策略:一是挖掘学生潜能,激发自信;二是培养积极情绪,如赏识教育、记录“小确幸”;三是塑造积极人格,通过树立榜样、感恩活动等。积极心理学助力学生成长,也提升教师幸福感,值得教育者实践。</p> <p class="ql-block">  陈玉冰老师分享的话题是 “积极心理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陈老师认为,面对数学难题,老师可运用积极心理学策略:正面反馈、重视过程、设定合理目标、教授应对技巧、树立榜样、个性化关怀,以增强学生自信,培养积极心态。这些策略使学生在挑战中寻求成长,进而提升心理健康与学习成效。</p> <p class="ql-block">  王绥森老师分享“积极心理学带来的改变”。他提出在教学中运用新思路:鼓励学生每天记录三件快乐小事,这一简单方法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学生易于掌握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老师则通过关注学生日常的小快乐,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幸福感。</p><p class="ql-block"> 下午,活动继续火热进行,依然围绕“积极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经验分享”这一主题展开圆桌论坛。各位老师的分享同样精彩纷呈,为大家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思考。</p><p class="ql-block"> 黄曼瑜老师分享的话题是“积极心理学在幼儿园教学管理中的应用”。黄老师认为积极心理学这一新兴心理学分支,为幼儿园教学带来新视角,意义重大。通过营造积极环境、培养积极情绪与人际关系、发掘幼儿潜能、积极评价激励及提升教师心理素养,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  陈泽纬老师分享的话题是“如何在数学课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理念”,陈老师认为在数学课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前瞻性的工作。它要求老师关注学生的优点和潜能,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同时,老师们不断探索和实践新教学法,以适应教育需求和学生学习特点。</p><p class="ql-block"> 云晶晶老师分享“把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落到实处”的话题。马丁·塞利格曼教授作为积极心理学权威,提出了24种积极心理品质。在心理健康课堂上,如何落实这些品质的培养?关键在于“三精”:精确分析学情、精准解读理论、精心设计课程。以课例《奏响“希望三重奏”》为例,先调查学生兴趣、难点及活动偏好,再深入解读希望理论,最后设计课程,确保素材服务目标、线索清晰、重点突出。</p> <p class="ql-block">  傅启迪老师分享“积极心理学与教育教学结合”的话题。她认为,积极的师生关系和班级氛围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基石,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教师应倾听学生心声,理解其需求,给予温暖支持。在班级管理中,可通过制定公约、主题班会、布置教室等方式,营造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归属感与集体荣誉,相互学习,共同成长。</p><p class="ql-block"> 谭东阳老师分享“积极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认为其能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动力,并增强教师幸福感。具体做法:培养积极情绪,强化自我效能感,注重感恩乐观,鼓励极反思。积极心理学如清泉,滋养学生心灵,助力他们在知识海洋中自由探索,实现心理健康与学业双赢</p> <p class="ql-block">  田海荣老师分享的话题是“积极心理学在高中心理教学和辅导中的应用”。田老师认为,高中生易受网络负面信息影响,心理健康受威胁,积极心理学能助其树立正确三观。期末心理课上,她设计活动让学生记录幸福时刻;非暴力沟通课融入感恩元素,引导与父母和解;情绪调节利用认知疗法改变不良信念。</p> <p class="ql-block">  在观摩老师交流分享环节,多位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上台分享了自己在学习积极心理学后的感悟以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践应用。这些分享为老师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热情和信心。</p> <p class="ql-block">  最后,黄圣草老师带来了课题引领专题讲座《“光影启智,点亮心灯”——以视听资源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在当前师生面临心理健康问题挑战的背景下,黄老师强调了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重要性。讲座首先概述了视听资源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方面的独特教育价值。接着,黄老师以实例说明动画、电影、音乐、短视频等资源如何在心理教育中应用,包括通过感人影视作品激发情感共鸣、利用纪录片和科普视频拓展认知、通过正面榜样塑造价值观、以及借助音乐和冥想视频调节情绪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如自信心培养、乐观态度塑造、团队合作增强和自我管理提升等,并结合实践案例分享了视听资源在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方面的实际效果。讲座还设置了互动环节,邀请听众分享经验、探讨应用,并解答了相关疑问。最后,黄老师鼓励在座的各位老师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共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贡献力量。整场讲座内容丰富、条理清晰,为老师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p> <p class="ql-block">  活动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在总结研讨环节,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本次活动,不仅加深了对积极心理学的理解和认识,也学到了许多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在未来的日子里,大家将继续携手前行,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供稿:陈玉冰 谭东阳</p><p class="ql-block">供图:工作室全体成员</p><p class="ql-block">审核:黄圣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