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书、遗像

梦游佤山

<p class="ql-block">  一封未寄出的遗书、一张遗照,让老母亲暗自流泪好多年。</p><p class="ql-block"> “爸、妈,我不希望您们看到这封信,如果看到,证明再也见不到我了,我们调到河口前线,如果我不在了,您们不要伤心,不是还有我哥和我弟吗?……”</p><p class="ql-block"> 1983年6月,云南省军区边防第五团接昆明军区命令:团<span style="font-size:18px;">前指加卫生队、警通排,</span>一营部及所辖三个连,三营部及所辖二个连加二营四连,<span style="font-size:18px;">调中越边境河口大南溪,抢修1076高地公路</span>,</p><p class="ql-block"> 命令下达后,我作为一连三班长被排长(副指导员)沙文明点名带一个班留守沧源南腊,我不同意,坚决要求上前线,和他大吵一架后,用红笔书写请战书代替血书上交,最终我被安排在四班任第一班长(钟军凡任第二班长),如愿随大部队开赴前线(沙排长至今都不理我),出发前几天,连队领导批准驾驶员刘富春开车送我回家告别。</p><p class="ql-block"> 83年6月中旬,大部队经勐省住双江,经斗阁、永平住景谷,经普洱(现宁洱)住通关,经墨江、元江住杨武,经石屏、建水住大屯,经蒙自、屏边达河口大南溪,历时六天。</p><p class="ql-block"> 到达任务区之前,我的想象是:每天一个连派一个班警戒,其余的施工,越军特工时不时过来袭扰,警戒分队进行阻击,必定会有仗打。然而现实是1076高地有边防十三团十一连的一个排驻守,越军根本过不来,只有侦察排的还能出境侦察,打仗根本轮不到我们。五个月后,得不到仗打让我产生了回家的念头并申请退伍。</p><p class="ql-block"> 八三年十一月十九日,我回到县武装部报到,到家后,老母亲帮我收拾包袱,偶然发现信封里的遗书和遗像,煽然泪下,老父亲还责备说:去的时候不哭,现在回来了还伤什么心?我当场就把遗书烧了。过后几年间,老母亲只要看到这张照片就流泪,直到我把照片藏起来。母亲八十岁时,我用手机翻出这张照片给她看,她又流泪了,说看见这张照片就想哭!在我眼中,母亲的泪水除了我三弟去世,每次都是因这张照片而流,这张照片对母亲来说是痛点、是泪点!而对于我来说是勇气、是光荣、是遗憾!大家赞同吗?</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