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早就想到腾冲小住,终于在上月实现了这个心愿。2024年11月中旬,我与好友沐浴着初冬的暖阳,行走在的腾冲的城乡,收获了对腾冲美好的印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腾冲是西南边境第一城。位于云南省保山市的西部,亚热带高原山区,属印度洋季风气候。冬春天气晴朗,气候暖和,夏秋晴雨相兼,气候凉爽宜人。是世界罕见且最典型的火山地热并存区,不仅有温暖的泉水、古老的村落、壮丽的火山和宁静的湿地,还有厚重的历史和繁荣的商贸。在腾冲旅行,每一处风景都让人陶醉,每一段历史都让人震撼,每一天经历都让人难忘。腾冲不愧是一座富有灵魂的城市,无论是来享受自然,还是缅怀历史,都能在腾冲的怀抱中找到旅行的归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1月14日,我们二人从保山乘大巴2个多小时到达腾冲,入住和顺古镇的花溪祥福客栈。客栈是一座二层楼的独井小院,位于古镇双虹桥广场附近,环境幽静,干净整洁,交通方便,旅居性价比较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和顺古镇位于腾冲市区西南4公里,是云南省著名的侨乡。六百多年来,中原文化、西洋文化、南诏文化、边地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和马帮文化,是古代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古镇依山傍水、环山而建,绵延数里,聚落着寺院、道观、祠堂和众多小巷,还有100多幢清代宅院。建筑中西合璧,既有徽派建筑的婉约,又有西式建筑的明朗,兼有东南亚风情,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很多侨胞在国外拼搏后回到家乡,建造了精美的宅院,如和顺图书馆和艾思奇故居等,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爱国情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华灯初上,古镇街巷的氛围静谧和谐,让人感受到安全和美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客栈的管家为我们推荐的本地人胖姐特色美食--腾冲土锅子,内含荤素十几种菜品,土味实足份量实在,确实有“火山热海”之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5日晴,行程第二天。我们在客栈露台享受一套特色的早餐。按照行程的计划,今天乘网约车游览腾冲市南线的两个主景区,司莫拉佤族古村和热海大滚锅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司莫拉佤族村位于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距和顺古镇14公里。我们从东南门进村,顺着坡道进入一片秘境榕树群。阳光透过密集的树叶洒落林间,形成参差不齐的光影交错,给人一种瑰丽而又神秘的感觉。让人不禁想要继续前行,去体检更多的惊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里有一棵500多年的古榕树被佤族人敬奉为“神树”。漫步在古树群中,能感受佤族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古榕树群不远的柏木群,高耸入云、坚毅挺拔,很有观赏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司莫拉佤村,是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佤族聚居的原生态古寨。村里的佤族是腾冲的土著居民之一。司莫拉,佤语的意思为“幸福的地方”。从村里的民俗文化陈列馆,可以了解佤族人的历史与民风民俗,走村窜巷从他们的住宅、设施和神态,可以感受到他们安宁富足的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村里买特产认识了佤族小香阿妹,她向我们热心介绍了家乡的变化,还带我们参观了她正在扩建的新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村里还跟着佤族小伙学做大锅饵丝,美美过了一把体验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开佤族村,乘网约车司机推荐我们参观了附近的大海茶园,第一次观赏到科学技术在茶园种植中监控与保障的规模化应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开大海茶园,续乘网约车半小时,便到达腾冲热海景区。步入景区,就能感受到保护完好的地热资源和浓郁的热海温泉文化。不愧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配得上“天然地热博物馆”的美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沿景区河谷步道上山,要穿过一段群泉喷涌的峡谷。这里小河流淌的水是热的,地上冒的泉是热的,就连岩石缝里喷出的汽也是热的。站在坡道往下看,泉涌翻滚,雾气弥漫,正如300多年前,大旅行家徐霞客所描写“遥望峡中蒸腾之气,东西数处,郁然勃发,如浓烟卷雾”自然奇观。此地温度及热浪极度撩人,让人感觉置身于桑拿房,只能适度停留体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山顶上的大滚锅温泉更令人惊叹!一个直径约3米、深度约1.5米的盆形沸水池如同一口沸腾的大锅,“锅水”因含多种矿物质呈蔚蓝色,阳光下如同一颗纯净的蓝宝石,深邃神秘,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而沸腾的泉眼有节奏涌动,如同生命的旋律,永不停息地演奏着大自然的赞歌,让人感受生命的力量与美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海拔1410米的高度,体验“火锅”的原汤原味,不虚此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热海景区返回古镇,已是晚上9点多了。从景区大门到客栈的路上,月光和灯光同映古镇,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让我们的视觉感官又活跃起来,完全忘了时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6日晴,行程第三天。今天的计划是参观腾冲市区的纪念馆、博物馆及名胜古迹。交通方式公交+步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早上8点多在古镇景区北门乘公交车6路3站路到小团坡站下,步行5分钟即到达滇西抗战纪念馆。纪念馆于2005年7月7日建成开馆,馆址是原中国远征军20集团军司令部的旧址,与原国殇墓园融为一体。入门处巨大的“警钟长鸣”,醒目的“勿忘国耻”与“珍爱和平”八个大字,以庄严肃穆的氛围引人进入参观瞻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纪念馆通过空间立体结构布展,以雕塑、抗战实物、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展示了1942年至1944年抗日战争时期,包括中国远征军、中国驻印军、美英盟军、民众抗战收复历史。跟随在众多的参观人群中,虽不能细致观看,更能感受到腾冲这一独特文化现象——抗战文化,给人较强的感染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滇西抗战纪念馆与国殇墓园之间,有两长条清一色的火山青石墙面引人注目。东面是腾冲抗日历程浮雕墙,讲述在抗日战争中,军民一心共同抗击日寇,英勇斗争的历史和可歌可泣的故事。西面是中国远征军名录墙,上面镌刻了103141名参与滇西抗战的中国远征军将士、盟军将士、地方抗战游击队、地方参战伤亡民众、协同参战部队和单位人员的姓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墓园草坪的每一件雕塑都是一段历史故事。如坚守民族气节的抗日政府县长,对日空战中立下战功的盟军将军,运送军粮路吃尽千辛万苦的小脚妇女和小小年纪就参加抗战小战士等,让人敬仰感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国殇墓园最令人撼动的,是遍布山坡的烈士墓碑。三千多块整齐排列的墓碑,无声的述说着1944年中国远征军经过127天的血战收复腾冲,成为中国沦陷区中第一个被光复的县城这段历史。当年的英雄军人,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的壮举,换来我们今天的岁月安好。向英烈致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墓园里的忠烈祠和滇西抗战盟军阵亡将士纪念碑,是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开纪念馆,我们步行1.3公里前往腾冲市博物馆。让我们惊讶的是博物馆坐落位置是一个很有特色的腾越三桥广场。这里是腾冲市文化中心所在地,建筑和设施都很有文化味。最醒目的是“高黎贡山母亲塑像”,由母亲头像和分布在山体上的六幅浮雕组成,生动地展示了腾冲地区的光辉历史和英勇人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腾冲博物馆展出的内容,以“滇缅印古道”作为展览主线,呈现腾冲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自然风物和人文积淀。参观时巧遇一专家带小团讲述,我们旁听加深了对主要历史脉络和事件的了解,留下深刻印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开博物馆向东步行约600米,是英国领事馆旧址。这是19世纪末,缅甸在成为英属殖民地之后,云南成为了中英的“边界”。20世纪初,为了贸易,中英两国签署了相关条约,腾冲便成为了英国领事馆的最终选址地。英国人用腾冲特产的火山石堆砌起了这么一座富有西式风格的建筑。建筑外墙壁上还有当年光复腾冲时枪炮留下的痕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英国领事馆旧址南向500米,是古老的药王宫,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由医药界人士所倡建。药王宫一直是腾冲地区医药界人士聚集的中心,腾药的发源地,被誉为“云南同仁堂”。现在的药王宫为2002年复建,保持了原有布局构思,建筑别具特色,是腾冲中医药行业发展历史悠久的重要见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下午回到古镇,参观游览名胜古迹。沿着观光车路向东南步行,是刘氏宗祠。这是一座建于1855年典型的中式建筑,是和顺八大宗祠之一,也是八大宗祠中保护较好的三大宗祠之一。宗祠内保存有众多的的匾联题词,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让人感受悠久的中华姓氏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开刘氏宗祠继续向东南是李氏宗祠,由李氏后人建于1920年。宗祠位置地势高峻、视野宽阔、环境清幽,建筑纯朴,也是古镇八大宗祠中保持完好的三大宗祠之一。和顺李氏家族原籍是南京,明朝奉命来到腾越从军戍边,家族曾产生了云南辛亥革命元老李曰垓、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李生萱)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艾思奇纪念馆,隔野鸭湖与李氏宗祠相望。建于1919年,是艾思奇父亲李曰垓任云南民政、司法两司司长及矿务督办时所建的居所。1984年纪念馆对外开放。纪念馆建筑为中西合璧风格,环境清幽典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馆内以实物图片,文字展示爱思奇的生平事迹。这位中国著名哲学家,以一份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开辟了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道路,他用故事、生活和事例,讲述深奥高远的哲学。对“哲学并不神秘,哲学的踪迹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这句话深有体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结束了纪念馆的参观,我们游览古镇野鸭湖。这是一处宁静的湖泊,水面平静,湖中偶见野鸭嘻戏。湖边遮风避雨的文化长廊,介绍了和顺600年的家风文化故事,从“家是路的起点,也是路的终点”感受到和顺人对家的理解和重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晚上,在古镇十字街,品尝稀豆粉油条、饵丝,烧包浆豆腐、蔬菜,享受地道的云南小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7日晴,行程第四天。古镇的清晨处于热闹前的宁静。因为今天腾冲马拉松开跑,古镇是必跑线路。为了不受交通管制的影响,我们赶早出发,参加高黎贡山“窜龙腰线”一日徒步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到双虹桥下的池塘边,被眼前的景色止住了脚步。这不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月色吗?!“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古镇景区大门乘车前往高黎贡山徒步点。途经腾冲棒芒镇境内的陡山寺,正巧遇日出云海的壮观景象,大家都兴奋不已,下车观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经过棒芒镇农贸市场正逢赶集,看到熟悉的云南烟丝,还认识了野柿子、棕包笋等山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午10点,乘车到达棒龙镇的高黎贡山徒步集结点。稍做准备,由小杨领队和1名向导带领共10人,从海拔1700多米处开始上山。先朝东北方向进入保护区,再向北登上高山草甸休息补给。又转向西穿越一段原始森林,再由西南方向下山回到集结点。全程行走9公里,爬升海拔600多米,累计耗时近6小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云南省腾冲市的东北部,距腾冲市区约80公里。是中国与缅甸的界山,不仅地理位置特殊,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也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还是世界物种基因库、联合国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保护地、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成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世界自然博物馆”。(该图为网络下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高黎贡山森林覆盖率达85%,2100多种高等植物争奇斗艳。300多年前,徐霞客越过高黎贡山分水关进入腾冲,被高黎贡山高大浓密的森林吸引,在日记中写道“巨松错立,高影深阴,午日俱碧”,他在高大的松林间抬头所见的太阳,竟然是碧绿的?!这是为后人旅行踩点记下的感受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界碑的提醒,我们已进入高黎贡山保护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掩不住登上高原草甸的兴奋,疯狂一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补给后继续上路,进入原始森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原始森林的神秘景象,和丰富多彩的植物,让我们眼花缭乱。好在小杨领队是本地人,途中详细为我们介绍了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滇金丝楠木、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金毛蕨草,和野生菌、刺竹、高山石斛、板蓝根花等,科普了不少自然现象和植物知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品尝新鲜野生黄莲,好像没有成品药那么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徒步高黎贡山“窜龙腰线”,体验了一段险峻的山路和迷人的原始森林,切身感受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回到起步点,身体感觉良好,很开心顺利完成了今天徒步体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小杨领队的家是我们此次徒步的集结点。他家的小院由媳妇主持打理,不仅收理有方,花木也养的不错,特别是虎头兰和三角梅花格外艳丽。当日为我们做了一桌丰盛的农家菜,滿足了胃囊需要,也享受了美味在舌尖绽放愉悦。据小扬介绍,他家这个徒步集结点很快要扩展住宿,希望他早点实现,来日我们再来徒步高黎贡山的高端线路。我们今天走的“窜龙腰线”只是高黎贡山三条徒步线路的中级难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小杨家附近的“野温泉”,池水清澈,几缕柔光,鸟语花香,如同森林秘境,沉浸其中,远离喧嚣,尽享林间山泉的静谧时光,身心都得到极大的放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回城路上,天边的晚霞如织锦,铺满天际线,如同我们今天的滿滿收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8日晴,旅程第五天。古镇在和煦阳光醒来,蓝天白云为古镇着装,呈现出青春靓丽的画面。我们也精神抖擞,开始上午游览叠水河瀑布公园,下午参观古镇名胜古迹计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叠水河瀑布公园距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仅500米。这里是大旅行家徐霞客300多年前考察的地方。公园最特别之处,是让人在城市就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公园的入口处有一座太极桥,已有百年的历史。桥上建有亭子,上游的江水从桥下流过不到10米,就是叠水瀑布飞泻的崖顶。站在桥上可以听到巨大的落水声,但要看到瀑布就得绕到其对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叠水河瀑布是中国唯一的城市火山堰塞瀑布,发源于腾冲县东北部的大盈江瀑布。大盈江水流经此处,从30多米的高岩上跌落,响声雷动,水花四溅,形成了“不用弓弹花自散”的壮丽景观。徐霞客在游记中这样描述:“其水从左峡中透空平坠而下,崖深十余丈,三面环壁,水分三派飞腾…”。虽然在国内的瀑布中,叠水河瀑布不是最壮观,但到此观赏,你一定会惊叹,在热闹的市区里,竟然隐藏着这样一座天然瀑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公园里还有一个特别处,就是人造瀑布。这是因引水发电而建的水坝,自上而下的水在坝基上形成了美丽、精致的叠水瀑布,光影之下观赏性极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回程途中漫步在腾冲市区的街道,小叶榕树与古风墙壁相应成辉,有一种含蓄的韵味,让人感受到平和、自然和舒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午乘公交回到古镇,与昨日在高黎贡山徒步结识山西小老乡一起观赏老宅建筑,品尝美食。这家“寸大官私房菜”的环境、菜品都很特别,老板即大厨,每天仅供十几桌菜,需提前预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饭后逛古镇街,无意闻到扑鼻的咖啡香。顺着香味走入“云小豆咖啡体验馆”,现场观赏手冲咖啡的技艺,品尝保山小粒咖啡特有的轻柔苦涩和丝滑回甘,特别的味道忍不住邮点回家慢慢享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下午的重头戏是参观和顺古镇图书馆。图书馆建于1928年,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图书馆是一组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群,既有中式的飞檐翘角,又有西式的浮雕门窗,前置花园,美观素雅;馆中藏书万余册,尤以诸多古籍最为珍贵。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座有近百年历史的图书馆,是当地华侨为了振兴乡村文化教育而捐资创办。走进这座图书馆,不仅可了解和顺古镇的发展和变迁,还能感受到浓浓的书香气息和古镇的文化底蕴。图书馆现仍然在使用,游人持身份证也可以借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与图书馆一墙之隔是文昌宫,始建于明代,复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是和顺文化的摇篮,曾是1940年由华侨捐助创办的益群中学旧址。殿左右楼阁下镶嵌的《和顺两朝科甲题名碑》记录了和顺历史上出了8个举人,403个秀才。殿阁雄伟、雕梁画栋、石栏回环,气势轩昂。让人感受彩绘、木雕、匾联等传统古典建筑元素之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文昌宫西侧不远是寸氏祠堂。它是和顺八大宗祠中修建最早的一家,也是八大宗祠中三家保存较好的宗祠之一。它的大门与众不同,系典型的南亚风格。宗祠里面有丰富的牌匾、楹联,有寸氏家训、二十四孝图,可以了解边疆历史、马帮文化、翡翠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开寸氏宗祠,已近傍晚。夕阳西下,古镇建筑与田园风光旖旎,我们仿佛置身于一幅壮丽的画卷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和顺小巷”沿和顺古镇三合河而建,其古建筑与湿地、田园、荷塘毗邻。小巷中的马帮馆、滇商馆、走夷方馆、古法造纸馆等,用文物和老照片展示西南丝绸古道的历史、大马帮生活场景、滇商的辉煌历史,和顺人“走夷方”的生活方式,是腾越文化、和顺文化的缩影。在这里不仅能感受自然风光、人文荟萃,还能享受惬意生活方式和品尝当地的美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日晴,旅程第六天。从晨曦中醒来的古镇,静谧美好。今天我们要与新结识的两位旅友合包一车,从古镇出发,前往腾冲市北线的三个景区火山地质公园、固东银杏村、北海湿地公园游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腾冲国家地质公园,果然是名不虚传。它距离腾冲城区以北18公里,处于高黎贡山西麓,有99座新生代火山,是中国大陆少有的活火山群,其中火山形态保存完整的有25座,被誉为“天然的火山地质博物馆”。300年前,徐霞客西行时就考察了腾冲火山地貌,记载了火山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如今,几百年过去了,腾冲火山地质地貌,不仅是科考人员的研究场所,也成为一处不可多得的旅游科普之地。(此图为网络截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的火山遗址,是一座风光旖旎的公园。火山景观与秋天的色彩相互融合,蓝天白云、褐色熔岩,银杏黄、枫叶红相得益彰,还有五彩斑斓、浪漫飘逸的热气球,呈现出一派岁月安好的景观。很难以想象,400多年前火山喷发是什么样场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登上火山锥,站在巨大的火山口前,感叹大自然神奇的力量!也感概人之渺小,必须要谦卑,敬畏自然,更要学会与自然和谐共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火山地质公园内的火山地质博物馆,虽然小,但全而精,可视性强,是一个很不错的火山科普体验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开火山地质公园去银杏村路上,是一片片金黄色稻田。同行的朋友来自甘肃,看此景很惊讶!因为她们那都已入冬供暖了。交流中,我们都无比自豪,祖国幅员辽阔,一年四季风光,随时都能尽情游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选择这个时间到腾冲,其一原因就是观赏应季的“金色海洋”--固东银杏村。该村拥有3万余株银杏树,其中古银杏树就有3000多棵,是明朝洪武年间,由当时的中原官吏从四川、湖南、江苏等地调任到腾冲时带入树苗种植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今银杏村的景色如梦似幻,每年都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体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银杏村去北海湿地公园路上,停留观赏“柱状节理”地质结构。这些柱状节理是火山爆发时未喷出地表的岩浆冷却后形成的。观看这片形状奇葩的柱状节理,如同欣赏大自然的神奇画作,百闻不如一见,让人惊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最后一站是北海湿地公园。湿地公园位于腾冲市北海乡,距市区12.5公里。属天然的常年性沼泽地,系高原火山堰塞湖生态系统,最大的特点是水面覆盖着大而多的草排,最厚可达2米,为中国罕见。300多年前,徐霞客采风到北海,记录了北海这一独特而又神奇的自然景观。如今,北海湿地已为全国33处重点保护湿地之一。我们随先人的足迹,来到北海湿地,观赏漂浮的草原荡漾在波光粼粼湖面上的神奇,感受大自然的壮美与秀丽,带给我们的多样美妙体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回到古镇,天色已晚。大小街巷灯火阑珊。琳琅满目的小吃摊位前,人头攒动,观者、食客都能找到自己的体验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终于在最后一晚,品尝到正宗味道的“大救驾”和当地特的特色菜“棕包炒腊肉”。但还是未尝到“寸氏卷粉”,不免有点小遗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日,多云见晴。旅程第七天。今早古镇有一种独特的静谧和清冷,人们都穿上了冬装。送别了乘大巴去保山赶高铁的好友,开始最后一天的旅程。游览千手观音古树群,参观古镇民俗文化博物馆,最后再逛一逛百年小菜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千手观音古树群在古镇西南向约1.5公里。步行去往古树群的路上,路过尹氏宗祠。这是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布局的宗祠,庭院很大,于1830年建成,1931年又扩建形成了如今的规模。崇祠建成后,一直用作书塾、学堂,民国时期起设和顺中心小学分校,至2002年才搬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开尹氏祠堂继续向西南,经过张氏宗祠。虽然未能入内参观,但门前两棵高大的云南樟树、通向大门的石板路、门口的两座雄狮、门柱上的斑驳痕迹都散发着一种古老而沉静的魅力,仿佛时间在其上留下了沧桑的印记。据查,张氏宗祠1882年建,张氏先辈是在明朝初年由朝廷派遣来到云南戍边的。所以张氏宗祠的建筑是仿南京古城建筑,经历一百多年,整体保存完好。曾在滇西抗战中成为国军一个师部指挥所,抗战结束后成为乡中心小学的分校、军粮站,粮管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开张氏崇祠,天空突然放亮。初升的太阳仿佛是神奇的画笔,把天空与建筑、池塘和田园如油画般展现在你眼前,一幅幅绚丽的画面,美的让人心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太阳只给了半小时的笑脸,就让位给了逐渐增厚的云朵。我便加快步伐,赶往千手观音古树群所在地张家坡村。途经南底河上的一座石拱与叠水河瀑布公园的太极桥很相似,饱含岁月的痕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顺着进村的坡道往上走约10米,光线更加渐暗,抬头一看即是七棵百年古樟树群,它们宛如绿色华盖,擎天巨伞,又似千只手臂向四周展开,确有传说中的千手观音之感,在弱光下还有些神秘,让人觉得又走进了自然保护区。这里除了古樟树,周边的杉树,及古树叉上的“兰花盆景”,颇有观赏性。只惜当时天阴云厚,未能欣赏到在阳光下透过“千手观音”洒下的斑驳光影,这给再来腾冲留下另一个理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步行回到古镇,参观弯楼子民居博物馆。“弯楼子”因房沿巷道的曲线修砌,被和顺人形象的称为弯楼子,体现了和顺文化和与顺。“弯楼子”不仅是一座民居,也是著名商号“永茂和”的李氏家族代称,已有100多年的辉煌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最后一逛是百年小菜街。这条细而长“长”在坡道上的菜市街,近午市仍然货摊滿布。这是当地最充满了烟火气息的地方,各类肉品、蔬菜瓜果、小吃特产,生的熟的,每天清晨在此汇聚,成为居家和餐馆桌上的食材。这里的摊主热情质朴,对你的好奇,即便不买,都百问不厌,让你都不好意思。在和顺小住一周,公共场所看不到穿制服的管理员(除保洁员外),感觉在这里有着城市之外的生活秩序,大家约定俗成,这样的生活渗透着轻松、自由、闲适。</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去机场的路上,仍是一路风景。飞虎公园的雕塑、“柱状节理”的机场建筑都很有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随着飞行高度的上升,眼前才熟悉的城市渐渐模糊、消失。但是这座英雄美丽的城市和城市的淳朴民风民情,已记录在我的“旅行日记”。腾冲,是一个住下就不想离开的地方。腾冲,我还会再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