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年”遇上“非遗”——安吉县良朋中心幼儿园庆元旦活动

安吉县良朋中心幼儿园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祥龙辞岁,金蛇纳福。非遗传承文化,喜迎2025年,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增长幼儿的见闻体验,感受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安吉县良朋中心幼儿园开展了当“新年”遇上“非遗”的庆元旦活动。</p> 🏹“投投”是道,壶壶“竞”彩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投壶谐音“投福”,源自古代六艺中的“射”,想要投中可以不简单呢!萌娃们屏息凝神,充满期待地握着箭,神情专注地投掷着,瞄准……一二三!投中啦!</p> “一面一世界,一塑一乾坤”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双巧手,一块面团”。瞧!萌娃手中的小捏面人,从最初的模糊概念到最后成型的过程,对它们仿佛是一场奇妙的冒险。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成为了手中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他们也乐此不疲地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p> “剪”窗花,“贴”福字✂️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指尖上的艺术,非遗剪纸,从简到繁,每一刀都是精雕细琢的美丽。看似简单的一张纸,剪出来的却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故事。在新年来临之际,萌娃们操作着手中的剪刀,尽情的发挥其想象力。剪纸迎新年,“剪”出心意,纸”为传承。</p> 🖍️点“蜡”为画,艺术之花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蜡染,是我国民间传统纺织手工艺,萌娃们运用“水油分离”的画法来表现图案,蜡笔进行描绘,后用水彩进行涂抹,使得蜡笔显形。用奇特的线条绘画,蜡染技术的花纹特点,体验“水油分离”的化学特色,感受传统文化的奇妙。</p> 一簇“绒花”,一世荣华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绒花”,这个听起来就充满诗意的名字,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甚至更早。绒花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它还承载着吉祥富贵的美好寓意。快看萌娃们的小手是多么的灵巧,戴在头上的小小“绒花”,也在这个冬季绽放得格外漂亮。</p> 巧手“扎”锦绣,五彩“染”春秋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古代常见的防染印花,织物在染色时将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纸巾的折叠,并捆绑成长条,均匀涂上斑斓的色彩后进行晾晒,最后用扭扭棒进行造型,萌娃手中一只只色彩斑斓的扎染蝴蝶就完成啦!</p> 以“漆”为笔,以“扇”为画🪭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非遗漆扇为载体,萌娃们自主调色、制作,将绘画与漆艺相结合,发挥创意,并学习如何掌握飘漆的技巧和工艺,近距离体验传统非遗文化之美,将非遗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心中。</p> “承古拓新,非遗传拓”🔨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拓印,<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种传统的艺术复制技术,</span>就是把一个物体的表面纹理或图案通过一定方式转移到纸张等材料上。萌娃们把树叶的形状和脉络印在纸上,形成相应的图案。亦或是挑选自己喜欢的图案,将色彩均匀地涂抹在手上,轻轻按压纸上,呈现出图案清晰地印于纸上,使之更加生动有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新年”遇上“非遗”,通过非遗的传承,让我们一同参与充满文化氛围的非遗之旅,感受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与奇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蛇年大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字编辑:程淑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照片提供:各年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章审核:办公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