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休宁山斗乡汉公坑是一个位于皖赣交界处、五龙山脉东北面的古村落。汉公坑始建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全村约有近百户,400人,主要姓氏为俞和吴。</p><p class="ql-block">汉公坑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建村历史。村里有独特的村居布局、村容面貌和传奇魅力,饱含着厚重的伦理文化、教育文化、风水文化和民俗文化。2020年,汉公坑村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p><p class="ql-block">村里百姓现居住的房屋大部分是解放后50和60年代修的,全部是徽派砖木结构的。沿着窄窄的青石板,走进汉公坑,四面环山,小小的村落就像是坐落在群山之中的小家碧玉,清雅秀丽、古朴端庄,待字闺中,含羞待嫁。举目之间,这里的房屋都是依山傍水所建,房屋背靠青山,吸收山之厚重与威严;面朝小溪,汲取水之灵气与隽秀。</p> <p class="ql-block">窗棂之上,一幅幅精致的窗花悄然绽放,宛如冬日里的一抹温馨春光。它们以细腻的线条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图案:既有文革时代描绘毛主席像,是对毛泽东主席崇敬的表达方式;繁茂的牡丹,层层花瓣繁复华丽,宛如彩云追月,寓意富贵吉祥;又有轻盈的梅花,枝头点点红艳,傲雪凌霜,传递着坚韧与高洁等等。这些窗花,或繁或简,色彩斑斓间透着一股古朴雅致,不仅装点了冬日的寂寥,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期盼。</p> <p class="ql-block">汉公坑村里明代石碑</p> <p class="ql-block">甲辰年冬月二十八随乐行天下户外群,一行十四位户外驴友驱车前往休宁县山斗乡燕源村汉公坑,徒步燕岭古道,古道分为大燕岭和小燕岭两条,起点均为休宁县山斗乡燕源村汉公坑,终点均为婺源县溪头乡青石村和桐木汰村。燕岭古道传为唐开元年间开凿,建成于明万历年间,为众多休婺古道之一。</p><p class="ql-block">燕岭古道全长约15公里,由规则的石板铺筑而成,保存较为完整。古道修建在笔陡的山脊上,几乎没有弯道,陡峭程度较高。沿途有茂密的竹林和野花,景色优美。大燕岭古道尤为陡峭,从山脚的汉公坑村庄一直爬到两省分界碑,有近2公里的上坡石板路。古道上还有燕岭寺等历史遗迹,见证了古道的悠久历史。</p> <p class="ql-block">大燕岭古道都是修建在笔陡的山脊上,几乎没有弯道,像一挂梯子,从山底至岭头,其陡峭程度则取决于山脊自身的坡度,而不像徽州境内其它古道,用Z字形盘道来削平山体的坡度。</p> <p class="ql-block">前行约半小时,有一座路亭遗址。其三面石墙依旧,檩椽瓦顶塌落已久,且被杂草藤蔓覆盖。路亭的墙壁,透露着岁月的痕迹 如同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见后壁内嵌佛龛尚存,阴刻字迹清晰可辨。但是字迹模糊,难以读出字的含义。</p> <p class="ql-block">上到海拔大约670米的山顶,看到一座安徽和江西两省共同修建的界碑。此时,只要跨出一小步,就可从安徽穿越至江西,古人的智慧不得不让人惊叹。</p> <p class="ql-block">穿过安徽到了江西婺源地界,走在古道上,七横八竖的竹子增加了户外人的负担,但同时也带来了独特的体验和美景。</p> <p class="ql-block">离开界碑,前行约二十分钟,见一座路亭。路亭为歇山顶,梁椽瓦片应为近年修葺增补,三面石墙则是历史原状。路亭内置条石坐凳,设有佛龛,供奉“泗州大圣尊神”,落款为乾隆已已年(1749)春月。墙体上方还有毛笔题写的“燕岭徽商道始凿于唐开元年间”字样。</p> <p class="ql-block">在月光的映衬下,翠竹的叶子如同一把翡翠色的琴弦,拨动着大地的寂静,给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走进斗汰村口,翠绿的山峦间,层层叠叠的高山梯田宛如大地的指纹,每一块都精心雕琢般种满了郁郁葱葱的绿油菜,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绿色的波浪,从山脚一直延伸到云雾缭绕的山巅、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和谐的田园诗画。</p> <p class="ql-block">精美石构件被人们放在一旁,在静静等待新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过了路亭,古道渐宽,下坡后即到达海拔550米的斗汰村。斗汰村民组位于婺源东北、五龙山南麓。村庄面向小燕岭诸峰,坐落在一处“太师椅”状的山腰上,周边有多株红豆杉、香榧、苦槠等千年古树,整座村庄簇拥在翠竹丛中,是古徽州传统村庄选址理念中一处袖珍形的“风水”宝地。斗汰村民组现居60余户人家,均为洪姓,迁自婺源段莘乡官坑村,至今已700多年,可惜村中尚存的十几栋清代、民国时期徽派房屋,具有典型的徽派风格。自然景观也非常迷人,春天时山野碧绿,油菜花盛开,夏季雨后空气清新,秋天枫叶如火,冬天云雾缭绕。这里不仅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也是寻求宁静和放松的理想之地。</p> <p class="ql-block">斗汰村民组的洪氏宗祠名为“光裕堂”,始建于明朝中叶,并在清康熙和道光年间两度重修。祠堂是村庄灵性与记忆的核心,承载着宗族先祖的血脉和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从斗汰村民组徒步到青石村已是中午12点,大家就在河边就地而坐吃饭休息,是一种无比惬意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吃好午饭后,我们继续徒步下一个地点-溪头乡桐木汰村山背村民组。</p> <p class="ql-block">溪头乡的山背村,宛如一幅精致的水墨画卷,静静地铺展在青山绿水之间。晨曦初照,薄雾轻绕,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仿佛是大自然最温柔的笔触,在这宁静的小村落上勾勒出一幅幅动人心魄的景致。村舍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青瓦白墙在葱郁的林木间若隐若现,宛如世外桃源,静谧而祥和。</p> <p class="ql-block">小燕岭古道起点位于休宁县山斗乡燕源村汉公坑,终点在婺源县溪头乡东北部的青石村和桐木汰村。小燕岭古道是古时婺源县通往徽州府的众多古道之一,主要用于民间通行。与大燕岭古道相比,小燕岭古道是从汉公坑村尾登山通往龙池汰,属于民道。</p> <p class="ql-block">路亭的墙壁,透露着岁月的痕迹 ,如同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此次驴行首先感谢“乐行天下户外群”策划组织,特别感谢乐草群主,同时感谢一路同行摄影师及驴友们,让大家度过一个愉快开心一天,期待我们下次再相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