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方,那幀壯麗如詩的畫卷(二)

W Zhang

<h3>文字\攝影\張薇 </h3> <h3>南美之旅(二):Flamingo Paradise in the Desert <br> (沙漠中的火烈鳥天堂)</h3> <h3>次日沙漠中的朝霞,帶著夢幻般的韻味,為我們拉開了又一天的帷幕。放眼望去,它們顯得既集中,又分散;既整齊劃一,又似乎凌亂不堪,尤似按著自己的喜好與性格,在向被其呼應的大地凸顯出一種別樣的韻律,呈現出一種無以抗拒的自然召喚之力量。<br></h3> <h3><br>備足了食物和足夠的飲用水,我們隨即又去小鎮上唯一的加油站續滿一箱的油 (出鎮後荒野幾百裡內,是沒有第二家油站的),在車內奔放的西班牙語搖滾樂聲中,開始了又一天的修行。</h3> <h3>位於Atacama Desert (阿塔卡马沙漠) 鹽沼中部的 Laguna Chaxa ( 查克薩湖 ),是我們今天計劃中的主要行程之一。<br><br>憑著在網上早就買好的門票(截圖),第一道門的守門員笑容可掬地打開了欄杆,並用手指畫著告訴我們停車的地方。由於那裡沒有信號,無法上網,加之語言不通,與第二位守門員的交涉,頗費一番周折。雖然我們有購買門票後的截圖(以防無網時的不便),但這位辦事嚴謹的中年漢子,大有一副得對得起自己一天工資的架勢,堅持要看網上訂的票。好在一位入園規則的講解員用她的網絡不僅替我們認證了一切,隨後還給我們詳細介紹了行走的線路及一些注意事項。</h3> <h3>從地圖上看,單就整個阿塔卡马鹽沼的鋸齒狀地殼而言,猶如繆斯帶著低落的情緒用點畫刷瘋狂地掃畫出來一般。但在這些看似粗糙、缺乏生機的晶體中間,卻擁有著一片生機盎然的綠洲:還未走近就頓感氣味刺鼻的查克薩湖。 這個位於海拔2300米處的高原瀉湖,不僅是智利國家森林野生地區保護區的一部分,屬由農業部監督和自助的CONAF (Corporación Nacional Forestal) 經營,更是火烈鳥(Flamingos)能得以大量繁殖的重要之地。 </h3> <h3>該瀉湖由大量的鹽形成,為瀉湖邊緣的特殊植物提供了棲息之地。隨著歲月的流逝,這些植物不僅適應了鹽鹼地和沙漠氣候,而且在光的互助下,在這裡築起了一道迷人的自然風光。與此同時, 由於此湖地層泥濘,不太深 (夏季降雨較多,平均最高降雨量為3毫米),加之湖中極為豐富的鹽殼,為微生物和微型無脊椎動物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繁殖空間。於是,棲息在那裡的各類火烈鳥群落,便理所當然地勾勒出瀉湖又一道迷人的風景:恬靜中包韻著一份醉意、一份遐思。一份迷戀。</h3> <h3>雖然阿塔卡馬沙漠周圍的幾座鹽湖均能看到火烈鳥,但區別在於在這個鹽湖裡,你能看到五種已知火烈鳥中的三種,即南美洲所擁有的安第斯火烈鳥、詹姆斯火烈鳥和智利火烈鳥。這三種火烈鳥都會在查克薩湖闖入你的視野,因為它們早已適應了在這個星球最乾燥的地方相依為命。<br><br></h3> <h3>主入口處的一信息牌,用西班牙語和英語簡述了這三種鳥的不同之處,以及如何在野外識別它們。譬如:要識別智利的火烈鳥,請尋找它們帶粉色的關節膝蓋;安第斯火烈鳥是唯一一種腿是黃色的火烈鸟;而眼睛周圍的深色三角形、看起來幾乎像戴著一個小面具的,則是詹姆斯火烈鸟所具有的特徵。</h3> <h3>智利火烈鳥</h3> <h3>安第斯火烈鳥</h3> <h3>智利的火烈鳥有一個非常儒雅的學名:智利紅鹳(Phoenicopterus chilensis)。其體重可達2500-3500克,體長79-145厘米,翼展為127-153厘米,屬一種體羽偏粉色的水鳥 (羽毛比其他物種更淡,顏色範圍從白色、淡粉色、玫瑰色和橙色不等,而主羽和次羽為黑色,邊緣為深紅色)。其喙上黑色較多,具有梳狀結構,使之能夠從其棲息的沿海泥灘、河口、瀉湖和鹽湖的水中過濾食物 (主要是藻類和浮游生物)。因為是濾食性動物,所以它們也可以“倒”著頭進食。<br><br></h3> <h3><br>智利火烈鳥棲息於人跡罕至的寬闊淺水域,多立於鹹水湖泊,常結成數十或上百只的大群一起生活~這是因為它們需要擁擠的環境來刺激繁殖。在繁殖季節,無論是雄性還是雌性,均會以不同的行為表現來吸引配偶,譬如一起左右擺動頭部,或反复張開和閉合雙翅。那些布陳在淺灘上可觀的圓錐形巢穴,便是它們用蘆葦、雜草、泥灰等所營造的錐形愛穴,直径约 15 英寸、高约 1.5 至 2 英尺。這種巢形有助於防止因洪水和氣溫過高帶來的系列問題,而且兩巢之間相距兩個脖子長的距離,並有設有嚴密防守。</h3> <h3>雖然全年均有繁殖季節,只是火烈鳥的繁殖成功率總體而言較低,在環境條件不利或食物匱乏的情況下,它們會選擇推遲繁殖,等待佳期的到來。日常以水中甲殼蟲類、軟體動物和水生昆蟲等為食。<br><br>火烈鳥的聲音很大,有點像鵝叫,估計這在尋找幼鳥和飛行時保持鳥群的聚集力方面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h3> <h3>在查看資料時,我還發現了一些挺有意思的介紹:這些屬於最古老的鳥類群之一的它們,其頸部有19塊椎骨,而人類只有七塊椎骨。無怪乎它們的頸部細長而又靈活,非常適合其獨特的進食方式。還有它們的“膝蓋”,實際上是可以雙向彎曲的腕關節。它們的平均壽命通常在40年左右,但對長壽的而言,生命亦可延至50年之久。</h3> <h3>走近這片湖域,一切都靜止在這天地之間:那泛著湖藍色的平靜水面,猶如一匹巨大柔軟而又精緻的絹織,輕柔地鋪墊在火烈鳥群的足下,令它們美麗優雅的倩影毫無保留地倒映在了平靜的湖面。熱情的光,將白雲與遠處的山峰也一併請進了湖面,構成一幅完美得足以令人為之驚嘆、顧盼與迷戀的景觀。<br><br></h3> <h3>儘管阿塔卡馬(Atacama)沙漠的極端環境對生活在那裡的所有居民(包括人類)都構成了獨特之挑戰,但堅韌不拔的火烈鳥卻可以適應其中最惡劣的環境,悠閒地在那裡栖息繁殖,合著自然的魅力年年复年年地跳著一支支弗拉明戈舞。</h3> <h3>火烈鳥既能游泳,又能飛翔。它們是遷徙動物,飛行時頸部向前伸直,腿向後伸,呈“V”字形。<br><br></h3> <h3>由於所有的火烈鳥物種都極容易受到棲息地變化和開發的影響,以及遭受到人類無管制的收集鳥蛋、狩獵、和遊客對繁殖地的干擾給它們造成的威脅,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IUCN: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已將它們列為近危物種。</h3> <h3>人類在對自然生態造成威脅的同時,其實也就是在為自己的未來製造威脅。長此以往,時間會給予我們一個明確、但又會是殘酷的答案。<br><br>留在那裡的,仍是屬於它們的那個靜美而又足以令人觸感的世界;隨我而離去的,則是一個為之驚嘆迷戀 、而又恰似夢幻般的世界。</h3> <h3>返程途中,我們在位於聖佩德羅阿塔卡馬(San Pedro de Atacama)以東的塞哈爾湖 (Laguna Cejar) 和彼德拉湖 (Laguna Piedra) 做了停留。由於兩湖處於鹽沼中部,湖水的色澤有著其非凡之色彩。尤其是鹽度較高的彼德拉湖,不僅可令人之軀輕鬆地漂浮於水上,還能讓你與此同時有足夠的閒暇仰望藍天,在沙漠所賜予的湖水中獲取一份獨特的享受。值得慶幸的是,那裡的管理非常到位,不僅有乾淨的現代化浴室和更衣室,還裝有室外淋浴,讓你能輕鬆地沖洗掉身上的鹽份(雖然限時僅為一分鐘)。</h3> <h3>置身於被應接不暇的奇景始終追隨於四周的沙漠中的綠洲,別樣的風,不同的情,內心頓覺多了一份未曾有過的沉靜與淡然。世間萬物,皆是因果; 隨心而行,隨遇而安,期待著在修行的路上繼續從自然中擇取豐盈的歲月之書畫。<br></h3> <h3>  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日於美國馬里蘭州</h3> <h3><br>待續~南美之旅(三) : 意外收穫\沙漠之路\The Valley of Mars in the Atacama (阿塔卡马的火星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