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得

刘继泽

<p class="ql-block">佛陀为何说“无所得”最难证?世人都在这里走错了路,豁然开朗</p><p class="ql-block">禅境悟道人</p><p class="ql-block">2024-12-26 10:30江西</p><p class="ql-block">关注</p><p class="ql-block">本文内容来源于经书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p><p class="ql-block">《心经》说:“无智亦无得”,</p><p class="ql-block">《金刚经》云:“无所得故”。</p><p class="ql-block">这个“无所得”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佛陀说它最难证悟?</p><p class="ql-block">这个问题困扰了无数修行人。</p><p class="ql-block">在祗园精舍中,阿难尊者向佛陀请教:“世尊,我见很多人修行多年,天天诵经念佛,可就是不能证得’无所得’的境界,这究竟是为什么?”</p><p class="ql-block">佛陀看着周围的僧众,说道:“你们跟我来。”</p><p class="ql-block">佛陀带着众人来到精舍的菜园。菜园里种着各种蔬菜,长势良好。佛陀指着一畦空着的园地说:“你们觉得,这块地适合种什么?”</p><p class="ql-block">有个年轻比丘马上说:“这块地向阳,土壤肥沃,种什么都好。”</p><p class="ql-block">佛陀问:“那你准备怎么种?”</p><p class="ql-block">“我会好好整地,施足肥料,选最好的种子,天天浇水,一定要种出最好的菜来。”年轻比丘充满信心地说。</p><p class="ql-block">佛陀微笑着说:“你种菜的时候,心里想着什么?”</p><p class="ql-block">“想着要种出好菜来啊。”</p><p class="ql-block">佛陀又问:“种菜的时候想着要种出好菜,这样对吗?”</p><p class="ql-block">年轻比丘愣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p><p class="ql-block">这时,一位老园丁正在不远处侍弄菜畦。他弯着腰,专注地除草、松土,动作轻柔而自然。</p><p class="ql-block">佛陀指着老园丁说:“你们看他。”</p><p class="ql-block">众人望去,只见老园丁完全沉浸在劳作中,好像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他的脸上带着平和的微笑,手中的动作一丝不苟。</p><p class="ql-block">“他在想什么?”佛陀问。</p><p class="ql-block">阿难观察片刻,说:“他好像什么都没想,就是专心照料这些菜。”</p><p class="ql-block">佛陀点点头:“你们看这菜园,哪一畦的菜长得最好?”</p><p class="ql-block">众人一看,老园丁照料的那片菜地,菜长得特别茂盛。</p><p class="ql-block">佛陀问老园丁:“你是怎么种菜的?”</p><p class="ql-block">老园丁放下工具,恭敬地说:“我就是按照菜的需要来照料。该除草就除草,该浇水就浇水,不多想别的。”</p><p class="ql-block">“你不想种出好菜来吗?”年轻比丘问。</p><p class="ql-block">“种菜就是种菜,不用想别的。”老园丁说。</p><p class="ql-block">佛陀看着僧众说:“你们知道为什么说’无所得’最难证悟吗?就像这种菜,表面上看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可人们偏偏要在简单的事情上添加很多想法。这里面藏着一个大秘密,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p><p class="ql-block">付费部分:</p><p class="ql-block">“’无所得’最难证悟,就是因为人总是在’得’字上打转。”佛陀说,“就像种菜,本来是很自然的事,可人一旦想着要得到什么,反而障碍了种菜的本来。”</p><p class="ql-block">一位老比丘说:“我明白了。就像我们修行,本来是很自然的事,可一旦想着要证得什么境界,反而成了障碍。”</p><p class="ql-block">佛陀说:“《金刚经》说’无所得故’,不是叫你们什么都不要得,而是教你们不要执著于得。就像那个老园丁,他不执著于要种出好菜,反而种出了最好的菜。”</p><p class="ql-block">“很多人修行,都在追求开悟、追求解脱、追求功德。可他们不知道,正是这种追求,反而让他们离真正的修行越来越远。就像那个想种好菜的人,越想种好,反而种不好。”</p><p class="ql-block">阿难恍然大悟:“就像我们诵经,本来是很自然的事,可一旦想着要通过诵经得到什么,反而失去了诵经的本意。”</p><p class="ql-block">佛陀说:“不只是诵经。吃饭时想着要得到营养,走路时想着要到达目的地,说话时想着要表达意思,这些都是在’得’字上打转。真正的修行,是在一切事情上都不执著于得失。”</p><p class="ql-block">“《维摩诘经》说:’无住而生其心。’就是教导我们不要住着在任何境界上。你们看那个老园丁,他不住着在种菜这件事上,所以能种好菜;不住着在技巧上,所以动作自然;不住着在结果上,所以心无挂碍。”</p><p class="ql-block">一位年轻比丘问:“那我们还要不要努力修行?”</p><p class="ql-block">佛陀说:“修行自然要精进,但不要执著于精进。就像种菜要用心,但不要执著于用心。《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这个道理。”</p><p class="ql-block">“你们看那些真正有修行的人,他们不是不做事,而是做事时心无挂碍。不是不求进步,而是不执著于进步。不是不讲究功夫,而是不执著于功夫。这才是真正的’无所得’。”</p><p class="ql-block">老园丁在一旁说:“我种了一辈子菜,从来没想过要种出多好的菜。就是觉得,菜需要什么,就给它什么。”</p><p class="ql-block">佛陀说:“你们听,这就是’无所得’的境界。不是不得,而是不执著于得;不是不做,而是不执著于做;不是不求,而是不执著于求。”</p><p class="ql-block">“世人都在追求得到什么,却不知道正是这种追求,遮蔽了本来的面目。就像追逐自己的影子,越追越远;越想抓住月亮的倒影,手越是空空如也。”</p><p class="ql-block">阿难问:“那我们该如何修行?”</p><p class="ql-block">佛陀说:“你们看这个老园丁。他不是不种菜,而是种菜时什么都不想;不是不照料,而是照料时不执著。你们修行也是这样,该做的都要做,但不要执著于做;该修的都要修,但不要执著于修。”</p><p class="ql-block">“《心经》说’无智亦无得’,不是说没有智慧,而是说连对智慧的执著也要放下;不是说什么都不得,而是说连对得的执著也要放下。这才是真正的’无所得’。”</p><p class="ql-block">从那天起,这些僧众对修行有了新的理解。他们明白了,修行不是要得到什么,而是要放下对得失的执著;不是要追求什么,而是要回到本来的自然。</p><p class="ql-block">正如《金刚经》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真正的修行,不在于得到什么,而在于放下对得失的执著。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却是最难证悟的境界。</p><p class="ql-block">这个故事在佛门中流传开来,提醒修行人:不要在“得”字上打转,而要回到事物的本来。就像种菜一样,做就是做,修就是修,自自然然,无所得中反而得到了真正的受用。</p><p class="ql-block">“无所得”的境界,不是什么都不要得,而是在得与不得中都能自在。</p><p class="ql-block">就像那个老园丁,不执著于种好菜,反而种出了最好的菜;不执著于技巧,反而有了最好的技巧;不执著于境界,反而达到了最好的境界。</p><p class="ql-block">这,才是修行的真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