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夫和他的狱友:胡敬一

剑胆冰心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的北京草岚子胡同是个长不足百米、宽不过六米的东西走向的小胡同。其中草岚子胡同十九号,原来是个看守所,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改为“北平军人反省院”,俗称草岚子监狱。</p><p class="ql-block">提起“草岚子监狱”,它的名声可不小,因为上世纪三十年代这是一座关押"政治犯"的特种监狱,曾有一大批共产党员包括薄一波、杨献珍等被囚禁在这里。草岚子监狱东西长,南北窄,占地约一万三千平方米。监舍及办公用房为砖木结构。监狱中央有一座二层小楼,下层为监房,上层办公。监狱五门在酒醋局胡同西侧(今文津街13号的一段马路),监狱西北部(即草岚子胡同东头),原有一对坐南朝北的黑色大铁门,凡探监或进出监狱及对犯人行刑,均出人此门。据当地老住户讲,探监时常有人在门外等候,每当放风时,能听到"哗啦、哗啦"的脚镣声。在监狱的西墙上还有一小门,是为"监毙"出尸用的。监狱设东西岗楼各一座,比监房高出一倍。院墙用的旧城砖垒砌而成,墙头布满电网,整座监狱犹如幽灵地府。</p><p class="ql-block">如今,大半个世纪过去了,草岚子胡同仍然存在,但监狱旧址上盖起了新楼房,仅留有断壁残垣,只能作为文物纪念旧址。</p><p class="ql-block">1934年10月,有一个被判了五年有期徒刑的滑县人在草岚子监狱服刑,他是谁?犯了啥事?在监狱里有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p><p class="ql-block">这个滑县人自称叫“胡中田”,三十来岁,高个头,是国民党北平军事委员会审讯后送过来的。据说是一年前的秋天在河北成安县城南门,警察在他推着的自行车车把里搜出来一份文件,文件上盖有“直南特委”字样的印章。要知道直南特委可是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地方机构,成安县国民党当局立即突审这个高个儿青年,但是没审出什么结果,只能以共产党嫌疑名义把这个“胡中田”解送到国民党北平军事委员会领赏。</p><p class="ql-block">在国民党北平军事委员会审讯过程中,“胡中田”屡受酷刑,数度昏死。但他始终不开口,拒不招供。没有办法,把他押送到草岚子监狱。</p><p class="ql-block">其实这个“胡中田”现在叫胡敬一,原名叫候紫宸,被捕时刚刚被任命为中共直南特委的秘书长,因去直南特委驻地邯郸与党组织接头,路过成安,不幸被捕入狱。在狱中,胡敬一受到了精神和肉体上的严重折磨,本来就瘦削的身体变得皮包骨头,十分羸弱。但他多次拒绝了反动当局高官厚禄的收买,表现了坚强的党性。通过地下关系,胡敬一同狱中秘密党支部取得联系,他详细地向秘密党支部负责人汇报了自己的身世和革命经历……</p><p class="ql-block">胡敬一,1902年出生于河南省滑县华家一个书香家庭。早年入河南省立卫辉第十二中学读书。1925年上海五卅运动时,与聂真回滑县,在城关发动学生声援上海。后入河北省保定河北大学读书。1929年2月回籍度寒假,与聂真等结识北平大学生、共产党员郭小仓。暑假复返籍,冒充国民党老党员,打入国民党滑县党部,任常务委员,利用合法身份成立清算委员会,开展清查土豪劣绅账目、反对贪污的斗争。秋与聂真在滑县城里开办滑县初级中学,并任校长。同时领导滑县的抗花生税斗争。率3000人进城请愿,迫使县政府当众宣布取消花生税。1930年夏,国民党河南省党部以“言论荒谬”、“行动越轨”名撤销了他与聂真职务。到北平。11月经冷楚、郭小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4月任教滑县师范。6月任中共滑县城里支部组织委员。8月任滑县独立区委书记。不久任独立区委组织委员。11月任县委组织部部长。参与领导成立滑县盐农工会。10月因遭国民党人通缉,任濮阳中心县委组织部长。</p><p class="ql-block">侯紫宸到濮阳后,听说国民党当局正悬赏捉拿他,为免遭不测,他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胡敬一”,以后经常使用的就是这个名字。在濮阳中心县委工作期间,胡敬一直接领导了濮阳、内黄、滑县、濮县、东明、长垣等县党的工作。1933年8月,组织上调胡敬一任中共直南特委秘书长,在赴特委所在地邯郸路经成安时,不幸被捕。</p><p class="ql-block">早在1931年,中共河北省委书记殷鉴、省委委员安子文、省委秘书长薄一波、省委巡视员胡锡奎和刘澜涛、杨献珍等一批地下党员就被关押在草岚子监狱。他们秘密建立狱中党支部,与中共河北省委取得联系,领导狱中斗争。</p><p class="ql-block">他们听了胡敬一叙述的革命斗争经历,对胡敬一为党的工作做出的贡献给予了肯定,鼓励他要坚守革命气节,坚定革命信念,与反动派进行坚决的斗争。在狱中党支部的领导下,胡敬一重新振作起来,与难友们一起对国民党反动派开展了有组织的争人权争自由的斗争。</p><p class="ql-block">1934年底,针对敌人的高压手段和惨无人道的暴行,在狱中党支部的领导下,胡敬一与难友们一起进行了连续七昼夜的绝食斗争。他们提出了“要吃饱饭!要报纸看!不答应条件就绝食到底!”的口号。一开始,敌人还以为他们没什么把戏玩了,闹一闹而已。可是,已经过去四天了,仍然没一个人吃东西,这时反省院的看守才着了慌,怕饿死人不好对上边交差,便好言好语地请“犯人们”吃点东西。身体孱弱的胡敬一第三天就开始晕倒,但他仍与难友们一起坚持绝食斗争。他几次晕倒,又都挣扎着坐起来。敌人给他端来好吃的饭菜,他摆摆手,有气无力地说:“不把我们当人看,宁可饿死!”到了第七天头上,眼看“犯人”们一个个昏倒在地,再不吃东西,人人都会饿死。最后,监狱反动当局被迫答应难友们的正当要求:给“犯人”们改善了生活条件,给了他们看报纸的权利。</p><p class="ql-block">他们还在狱中办“党校”,创办手抄刊物《红十月》,学习马列原著,始终没有向当局屈服。</p><p class="ql-block">1935年夏,主管北平治安工作的国民党中央宪兵第三团,企图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来征服政治犯。他们一方面变本加厉地迫害监狱里的政治犯,一方面宣布了所谓的“新规定”:政治犯只要写悔过书,在报纸上登反共启事,就可立即释放。胡敬一等共产党人识破了敌人的阴谋,他斩钉截铁地回击敌人:“我们抗日有理,没有什么过可悔!”敌人又派两个特务伪装成犯人混进监狱,企图用“苦肉计”侦破监狱中的共产党组织。监狱里的同志再次识破敌人的阴谋,胡敬一同狱中难友将两个特务痛揍一顿,赶出了监狱。</p><p class="ql-block">1935年12月,为了使这批同志能够出狱参加抗日斗争,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刘少奇在经中共中央批准后</p><p class="ql-block">亲自写信转送给草岚子监狱里的地下党支部,让他们履行出狱手续。履行出狱手续就要在报上刊登“反共启事”,狱中党支部以为这又是敌人“劝降”的阴谋,未予理睬。1936年9月,刘少奇再次通过秘密关系传信给狱中党支部,让共产党员为抗战大局需要尽快办理出狱手续,引起狱中党支部的重视。经辩认无误后,才安排狱中同志分批出狱。</p><p class="ql-block">据此,在草岚子监狱坚持斗争长达5年的53名党员由北方局和北平区委分批营救出狱,奔赴抗日战场。</p><p class="ql-block">1937年4月,胡敬一拖着满是伤痕的身体走出北平军人反省院,成为从这座监狱中走出来的最后一批共产党员。</p><p class="ql-block">胡敬一出狱后,立即奔赴党组织安排的新的战斗岗位。他从作国民党军队的统战工作,到领导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从担任涞源石棉矿的八路军军代表,到抗战胜利后担任华北石棉矿公司总经理,再到易县、威县土改工作队的队长,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