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探亲之旅

侯睿

(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文章,文中照片均实地拍摄) 狼山上看长江 <h1>  狼山观江,眼前是一片浩瀚无垠、水天相接的景象,柔和的江风回旋在湛蓝的天际下,一艘艘货轮往来穿梭,乘风逐浪。望着眼前的无边无际,心中总是不由自主的重复着一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血脉一家亲,共饮长江水"。在今年立冬前,我陪着母亲回了一趟江苏南通的老家,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踏足故土。在很早之前,母亲就对南通老家心之向往,但每每总有俗务缠身,一直未能成行。后来外公离世,母亲便思乡更情切,愈发的坚定了要回老家看看的愿望。</h1> 浩瀚无垠水天相间的长江 <h1>  得益于苏陕协作,从汉中机场可以直飞南通,短短的两小时就让归心似箭的人站在了这片令其魂牵梦萦的土地上。回归故里,陌生又熟悉的感觉从心底油然而起,陌生是因为从未来过,而熟悉的感觉却源自于外公的生前叙述。他老人家健在之日,经常能从他口中听到南通、启东、海门这三个地名,我晓得那是他心中最为牵挂的地方。八十六年前,他还是一个九岁孩童,迫于生计不得不与相依为命的姐姐分开,跟随着叔父北上射阳。解决温饱的代价是背井离乡,但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这份情感必然会在漫长的人生中不断发酵,最后酿成一缕思乡的惆怅。</h1> 南通钟楼 <h1>  我们第一站到了南通海门,因为外公的姐姐,也就是我的姑姥姥,她少年时与弟弟分开后就从启东到了海门,从此定居在这里,后来开枝散叶,便在海门有了其乐融融的一大家子人。家宴,是中国人待客的最高礼节。亲人团聚,当然少不了这觥筹交错的欢乐和席间血浓于水的情谊。我虽酒量有限,但在这难得的幸福时刻也自觉举起了酒杯与众亲共享酣畅。无论是饭馆里的江海珍馐,还是二舅家餐桌上的本地家常,都让我们美美的品尝到了正宗的水乡滋味,让寻根问祖的人感受到了故乡的融融暖阳。</h1> 二舅的家宴(烧黄鱼、炒大虾、凉拌海蜇) 二舅的家宴(从下到上是香芋、黄瓜、大概是豆皮包肉、炒茄子) 二舅的家宴(韭黄鳝鱼) 二舅的家宴(高粱糕) 二舅的家宴(海门山羊肉) 一大桌子菜 大闸蟹 泥螺(鲜美之极,这是我和二姨夫的最爱) 芦稷(南通特产) 芦稷(南通特产) 年糕 市场里的慈姑 新鲜茭白 <h1>  南通临近东海,最早沐浴晨光,清晨六点多天就已然大亮。起床吃罢早饭,就在二姨和二舅妈的陪同下前往启东,去探访家族故事开始的地方。迎着朝阳前行,约一个小时后就到了启东的二厂村,我们穿街走巷,最终停留在村子里一片湿乎乎的土地上。这里便是曾祖父母的长眠之所,早先隆起的坟墓已被平掉,现在成了一片农田,四周都是普通的村舍民房。由于年深日久原址难寻,所以姑姥姥在世时每逢清明就在田边的一棵柿子树下为故亲烧纸焚香。往东再走约一里路,便是外公幼年时生活过的二厂镇,他就是从这儿离开家去的射阳。历经了沧桑变迁,老宅已不复存在,只剩老街兴许还留有一些当年的风貌,其他便早已不再是那个时代的模样。离开二厂镇前,母亲在路边取了一小袋泥土,打算待来年上坟时在外公墓前给他老人家敬上这一份来自故乡的芬芳。</h1> 曾祖父母长眠的地方 曾祖父母长眠的地方 二厂镇 二厂镇 二厂镇老街 老街一隅 二厂镇大生桥边的老房子 <h1>  回到海门,我看到了外公曾提到过的大生三厂,不远处的大生路46号就是姑姥姥生前居住过的老房。我记得外公曾说他第一次到姐姐家是在一九五四年十一月,那时他向所在部队申请了七天的探亲假,然后千里迢迢,一路辗转的到了这大生三厂的姐姐家。那时他们姐弟俩已分开十六年之久,想来便是这间老屋见证了姐弟重逢亲情再续的温馨时光。屋内陈设朴素,一砖一瓦、一桌一椅仿佛都在诉说着沧桑。老人家虽已仙逝,但家中仍被毗邻而居四舅打扫的干干净净,毫无颓废衰败的迹象。</h1> 大生三厂 <p class="ql-block">姑姥姥故居,朴素的生活,有故事的老屋</p> 姑姥姥的床 <h1>  午后,我们漫步青龙港。港口的对面就是崇明岛,外公当年回南通探亲时是从崇明岛坐轮渡到的海门,所以这里很可能也是他留下过足迹的地方。青龙港于公元1806年通航,于1999年闭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景象已成历史,现在的青龙港成了本地机车少年们欢聚的殿堂。</h1> 对面便是崇明岛 青龙港码头 船票 青龙港历史长廊 青龙港 青龙港新建筑 <h1>  到南通之前我和母亲就计划好要去姑姥姥墓前祭拜,但到了以后才知道当地风俗讲究不到年节不祭奠。但为了不让我们留下遗憾,二姨还是带着我们去了陵园,但不巧的是当天陵园铁门紧闭,大概是未到祭拜的日子所以暂不开放。好在我们又发现了陵园外墙有豁口,于是我便独自翻进陵园到姑姥姥墓前磕头,略表对她老人家的缅怀和敬仰。</h1> <h1>  次日,与大舅相约共游狼山。狼山位于南通市区,西临长江,有"江海第一山"的美誉,它与周围的剑山、军山、马鞍山、黄泥山合称为"狼五山"。除此之外,这里还是佛教八小名山之一,为大势至菩萨的道场。山脚下"沉睡"着"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而不远处的广教寺里完好的保存着全国唯一还能转动的"轮藏"。大舅虽年逾八十,但身体健朗,陪着我们一路登山,丝毫不输青壮。山顶上建有供奉大势至菩萨的圆通宝殿,站在殿外便可远眺宽阔如海的长江。</h1> 狼山 骆宾王墓 骆宾王墓 圆通宝殿 鸟瞰南通市 佛塔 广教寺 轮藏 广教寺里弘一法师李叔同的画像 波光粼粼的长江 <h1>  乡情,如一坛美酒,在内心中窖藏,于岁月中陈香。这次的探亲之旅我们不但见到了远在海门的诸亲,还循着外公的足迹走了他曾走过的路,去看了他曾领略过的风光。在与亲人们挥手告别后,母亲就静静的坐在车后独自感伤。写到这里时已近深夜,音响里还在循环播放着钢琴曲《萱草花》,在动情婉转的乐曲萦绕中,回忆又不知不觉的飘回到初冬时节的老家,画面里有与大舅一起登山观江的欢快愉悦,有和二姨夫一起饮酒品螺的酒食妙趣,有二舅一家在厨房里为我们张罗饭菜的烟火温情,还有许多许多温暖人心的美好时光。</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完稿于2024年12月30日夜</p> 与老家亲人们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