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李奇亨,号磊夫,清宣统初年 (1909——1990)出生于湘西古镇浦市。系抗日名将,有“铁头将军”誉称。是日本投降前在中国中原地区发起最后一战的中国部队指挥官。后任国民党一路集团军整编第一军第27师少将副师长。</p><p class="ql-block"> 李奇亨祖上由江西南昌府新建县李家村迁入湖南省沅陵县一段时间后,迁位于浦市下湾的丹桂巷。住浦后,李姓发展较快。李氏家族兴盛由第十代李昌政开始,他生三子,名文灿、文辉、文煌。长子文灿又生光前、光伟、光盛等五子。光伟后代很多,他的重孙名李奎成,与熊希龄、廖名缙交好,任第二届民国内阁工部主事。文煌的次子李光明,娶配四位夫人,生11子,有5人任“县令”;光前的重孙李奎廷,死于平回有功,清道光赐封“记名提督”;李奇亨是李光盛的后代,其父李碧管,号鹤田。浦市拨贡廖名缙任湖南新军统领时,委李碧管为新49标标统,驻军澧县,与贺龙有过交谊,后被部下出卖而遭害。李奇亨母亲李杨氏带家小避隐于长沙南郊,1939年七月病故。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23年(民国12年),李毕业于浦市官立高等小学堂,接着进入长沙兑泽中学读书。毕业报考黄埔军校,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黄埔四期步兵科,与林彪、张灵甫、毛泽东的表哥文强等著名将帅皆是同期同学。李毕业后任见习排长、连长。</p><p class="ql-block"> 1930年,李与浦市人张婉仙结婚,生有一女。后李升任营长、团长,上校旅长,驻军河北。1938年任陆军14军83师247旅旅长兼494团团长。83师在山西忻口对日战役中,247旅打得很顽强, 494团与497两团在遭受敌机、重炮、轰击之后,仍浴血奋战,同敌肉搏,最后仅剩200余人,两团官佐牺牲殆尽。李奇亨在忻口三角地带战役中,表现英勇顽强,被国民政府授予陆海空军三军甲种一等功。这次激战中,李奇亨左臂负伤,于1939年春,利用治伤闲暇回浦探家。该年秋,被任命为83师步兵少将指挥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李奇亨的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证书</span></p> <p class="ql-block"> 1941年4月27日,33岁的李奇亨于第14期庐山中央党政训练团结业,11月任93军新编第8师少将副师长、政治部主任,驻军四川遂宁县。1944年9月李奇亨任暂编第4军47师少将师长,开赴抗日前线,驻军陕西渭南。1945年3月,李率所部在豫西与日军110师团139联队打了一场最激烈的战斗,这也是日军投降前在中国华中地区发动的最后一场大规模的战斗。</p><p class="ql-block"> 1947年,李任二十七军副军长,部队改编后,李改任整编二十七师少将副师长,同时由胡宗南报请国防部为中将级别。却不料在1948年3月,李在陕北瓦窑保战役中被解决放军所俘,后归顺人民解放军,被任命为陕西渭南西北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军事教员。</p><p class="ql-block"> 1950年,李奇亨被批准回浦市探亲途中去往台湾。1963年(民国52年)李毕业于台湾领导方法与技术第26期研究员班。任台湾荣誉国民之家主任,1973年退休,逝于1990年(民国79年)6月,享年81岁。</p><p class="ql-block"> 李奇亨在部队期间,对投奔他而来的亲朋故旧,广为接纳。如提拔堂弟李奇茂为27军47师中校军需主任;推荐堂弟李如堂为第五兵团刘戡的中校警卫营长,后升为上校师参谋长;提拔年轻的浦市家乡人李维和为47师特务连长,后送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并毕业于14期。</p><p class="ql-block"> 李奇亨在任83师247旅上校旅长时,邀请了浦市家乡人宋子明任该旅499团中校参谋主任。公元1938年10月,宋子明于山西省灵石县白王中村抗日前线不幸阵亡。李奇亨知道宋有老母,姊妹多,家境困难,遂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请示批准,从宋子明阵亡之时起,每年寄给宋家360元抚恤金,至1949年止。</p><p class="ql-block"> 李奇亨生为抗日名将,有“铁头将军”之称,但他一生为人正直,作风正派。在国民党军队中,特别是在胡宗南的系统中,多数的大小军官贪污“吃空”。其方法是把逃跑或阵亡的士兵不向上报,在“花名册”上不予注销,仍保留空名,取其粮响以饱私囊,或走私放渡、贩毒等,战时多报“损耗”。但李奇亨从不受影响,因而深受部下爱戴敬佩。正如他的堂弟李如堂老人生前所说:“我一生最敬佩亨兄为人正直,不嫖、不赌、不吃空缺,属于当时国民党军中作风最过硬的、又最少见的青壮派将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李奇亨将军像(1909——1990)</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8px;">作者简介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 刘云 原名罗通富,笔名流云、浦市流云、逸石堂主,湘西泸溪浦市生人。优秀政协委员、中国对联文化传承人、湖南对联文化传承人。系浦市地区开办书画艺术培训第一人。为挖掘国家AAAA景区浦市古镇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打造浦市文化旅游,曾服务当地旅游主管部门多年</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8px;">社会职务</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 现为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协会理事、中国社会艺术协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楹联学会、湖南省书法家、湖南省作家、湖南省楹联家,湖南省诗词学会、湖南省诗歌学会等会员,湘西州诗联学会原常务理事、湘西州书法家协会理事、泸溪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县诗联学会副会长、县旅游协会常务副会长,原沅水诗艺协会主席,《团结报》校园记者终身专家</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8px;">个人荣誉</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 出版个人作品集多部,常有诗联书画文章发表、入选、入展获奖;全国首届国际儿童节书画大展赛优秀辅导老师;第八、第九届中国高中生才艺竞赛书法组第一名优秀辅导老师;名录入编《当代书画名家大典》等多部。耗时3年编纂出版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浦市镇志》;为习总书记亲自讲述与视察过的"半条被子"红色经典故事发生地《沙洲村志》初稿主笔;《湘西州红军村~泸溪》《湘村巨变~马王溪村》《百村回忆~五果溜村》执笔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