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刘心武先生分析说:金陵十二钗正册里,妙玉身份最特殊,虽然与四大家族没有血缘与婚姻关系,却也能跻身其中,妙玉还是贾宝玉生命中最为重要的女性之一。</p> <p class="ql-block">关于妙玉的身世,书里面主要是通过两个人从旁介绍的。为元春省亲, 当时府里面已经去买了来一些年轻的女孩作为尼姑、道姑,进行培训,准备在省亲时使用。有一个仆人来向王夫人汇报,还有一个带发修行的女子,本是苏州人士您是不是考虑,王夫人当即同意。</p> <p class="ql-block"> 妙玉出场,是在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p> <p class="ql-block">关于妙玉和贾宝玉之间的关系,刘心武先生认为在曹雪芹的笔下,妙玉和贾宝玉之间不是一种情爱关系,而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交流,这两个人物之间是互相欣赏的,是互相给予高评价的,他们是这样一种关系。 妙玉诚然是《红楼梦》里一个非常特殊的女性,她美丽、纯洁,而又高傲、孤僻,这样一个妙龄少女,为什么会在如花年华选择与青灯古殿、暮鼓晨钟相随相伴?难道在遁入空门之前的她,会有一段难以言表的情感纠葛吗?而在八十回之后,妙玉又会是怎样的经历?她真的会像有的人所揣想的那样,沦落到青楼了吗?说高鹗续书对妙玉的描述是严重歪曲了曹雪芹原意,还有更多的证据吗?《红楼梦》十二支曲,关于妙玉的那一支曲,大家都很清楚,题目叫做《世难容》。在《世难容》曲里面,作者全面地展示了妙玉的性格风采、命运和结局。 </p> <p class="ql-block"> 底下的话值得注意,“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青灯古殿人将老”是指 妙玉当年在江南所住的那个寺庙。下面有一句,就说她“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这是什么意思?这一句就说明她本身也是一个活泼泼的生命,她肯定有她的芳心,有她的爱情。我认为这两句实际上是点明了妙玉在来到大观园以前她的情爱境界,她带发修行是被迫的,是无可奈何的,她有她自己的春心萌动,这两句是写得很清楚的。那么既然如此,为爱而选择终身皈依佛门的妙玉,她所爱的究竟是谁呢?《世难容》曲所描述的“王孙公子叹无缘”中的那个“王孙公子”,到底指的是何许人也?在《红楼梦》的文本当中,会有这个人的身影吗?在《红楼梦》的文本里面,正儿八百地写出“王孙公子”四个字的地方有没有呢?是有的。在秦可卿办丧事的时候,在第十四回,曹雪芹的行文就非常明确地交代,当时来参加丧葬仪式的有些什么人物呢?当然他写到了很多王侯显贵,但他此处就有这么一句话,你注意到了吗?他前面列举了很多很多其他的人,然后就说“余者锦乡伯公子韩奇,神武将军公子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不可枚举”。</p> <p class="ql-block"> 80回后,开始史湘云应该是嫁给卫若兰,妙玉嫁给陈也俊。</p> <p class="ql-block">再后来两人也都不幸。</p><p class="ql-block"> 在靖本《石头记》里,脂砚斋的批语:“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岂不哀哉?”“红颜”,这应该是指妙玉,“固不能不屈从枯骨”,“固”是固然的“固”,“红颜固不能不屈从”什么呢?“枯骨”,一把老骨头。“岂不哀哉?”这个就好懂了,整个儿是个悲剧。这条独特的批语,就暗示了妙玉在八十回以后的命运,以及她对别人命运所起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前面曹雪芹是有铺垫的,当仆人向王夫人讲述妙玉的来历的时候,曾经说过,说她的师父圆寂的时候跟她怎么说啊?说她“不宜还乡”。八十回后,曹雪芹就有意识地写到,由于某种原因,妙玉选择了往南走,往她家乡那个方向走,也就是所谓“风尘仆仆”。她一路风尘往南走,就到了哪儿?到了瓜州渡口。</p><p class="ql-block"> 但是妙玉义无反顾,坚决南下。据我推测,她就是去解救贾宝玉的,并且在那样一个复杂的情况下,她还解救了史湘云。使贾宝玉和史湘云历经艰难困苦以后重新遇合,得以最后共渡残生。而解救这两人的条件就是必须要屈从“枯骨”,“枯骨”就很残酷地提出来,如果你牺牲自己,我就可以放这两个人一马。这“枯骨”想必是一个权贵,比如忠顺王那样的人,最终她“红颜不能不屈从枯骨”。虽然她有如美玉陷入泥淖,但她是一个很高尚的人,她最后牺牲自己,这样一个女性在贾宝玉一生当中占据一个重要地位,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