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家里浴室的四盏取暖灯坏了仨,娃爹察觉后,没几天就换了。看着踩在木凳子上装灯泡的他,我打趣道:“以往家里坏了啥,你不拖个一年半载决不主动上手,这次浴室灯坏了,为什么这么上紧?这不像你的风格呵……”</p><p class="ql-block"> 他仰着头边旋灯泡边说,“太冷了,冷得我都不敢洗澡……″</p><p class="ql-block"> 我原以为是因为他在新学校管了一堆婆婆妈妈的事历练出来的,没料想是因为他觉得冷……</p><p class="ql-block"> 原来,自己需要才是最大的驱动力。</p><p class="ql-block"> 也是。被什么绑架的东西都不可能长期坚持执行。每个人活着,大部分动力来源都是因为自身需要。</p><p class="ql-block"> 如,因为需要玩伴,高傲的她也会妥协于“那个人讲话很难听,如果她约我,我没及时到,她就会说‘病了,这么……’之类的,但我总要有娱乐的朋友吧……″</p><p class="ql-block"> 当然,这也许是当下时兴的“零糖社交"吧?需要参与的人响应邀请,不需要的人可以不吭声,完全不在乎任何礼节。</p><p class="ql-block"> 其实,不光是玩伴。就连工作、亲情丶愛人,都一样:没有自身强烈的需求,就会慵懒、散漫、关系寡淡。</p><p class="ql-block"> 单凭制度束缚的工作,会有出勤不出力的假把式。而当这个人需要被“看见"时,才会元气满满……</p><p class="ql-block"> 亲人之间,也存在需要。不需要的会被搁置,偶尔互动下,也是因为需要履行义务、获得个好名声罢了。</p><p class="ql-block"> 当然,也有的少数人的需要更为纯粹:只是因为想念或眷恋。</p><p class="ql-block"> 愛人之间呢?需要比责任更为重要。没有彼此的需要为前提,一切便变得敷衍、形式。</p><p class="ql-block"> 诚然,这种需要也是分等级的,不可一概而论。</p><p class="ql-block"> 搭伙的需要。“我得有个老婆,这样子别人要我做什么一一比如借钱,我可以说我老婆不同意……”</p><p class="ql-block"> 利益的需要。“……各取所需。他在外面有没有女人,只要不在我的床上撞见我都不管,只要他按时拿钱回家……″</p><p class="ql-block"> 情感的需要。这是最高贵的,也是最温暖、卑微的。</p><p class="ql-block"> 说它高贵,是因为千金难得。它可以促使人为了谁下海捉鳖一一若思念急了,“山海皆可平″一一连我们的大教育家孔子都说。</p><p class="ql-block"> 说它温暖。它可以让人为了谁“千里送鸿毛″,或洗手下厨做羹汤……</p><p class="ql-block"> 说它卑微。君不见“被偏愛的有恃无恐,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p><p class="ql-block"> 不说那种抱着不再需要人的腿的怨妇,单说那些被人删了、拉黑了,还时不时各种搜寻别人背影的可怜虫,都不计其数……</p><p class="ql-block"> 到底是出于“意难平″,还是由于“此情已入骨无法忘",才卑微至此呢?恐怕当事人自己也道不清楚吧。</p><p class="ql-block"> 无论当时是否被真诚地需要,但后来人家确实是不再需要了。</p><p class="ql-block"> 被需要排除的人总结了俩条:“需要的叫‘双向奔赴’;不需要的则叫‘纠缠不休′。”</p><p class="ql-block"> 越是存在多种需要的人,活得越丰富;越是需要量大、品质高的人,存积量越多,位置相应也越高,体积也越庞大,越容易被“看见″;相反,越是需要少的人,越孤独、甚至越孤僻一一这种人不会去迎合、融入、迁就……</p><p class="ql-block"> 他们在时代的浪潮中,逐渐被边缘化,直至被淘汰、埋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