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天堂到雨崩,向往成现实

夹皮沟人

<p class="ql-block">  好几年前,我自驾走滇藏线进藏,途经214国道边的德钦飞来寺,遥望着梅里雪山,便对雨崩心生向往。多年来,这个愿望一直在心底发酵,2024年向往终于成为现实。</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1月5日清晨,在飞来寺观景台与梅里雪山十三峰的日照金山作别,壮丽的景色仿佛是大自然给予我的壮行礼。随后,我们向着梅里雪山脚下的雨崩村进发,梅里雪山的传说,让我心中满是对神圣旅程的期待。</p> <p class="ql-block">图片系宽幅画面,请横过来观看</p> <p class="ql-block">  雨崩村就深藏在梅里雪山脚下(图片中偏下中间三分之一处隐约可见的散状小白点)。</p> <p class="ql-block">  由于传统进村路线~西当线封道扩建,尼农线成为2024年进入雨崩村的唯一通道。抵达尼农村停车场后,我们正式开启了为期四天三夜的雨崩徒步之旅。尼农村~雨崩村,从海拔2150米攀升至3150米,全程14公里。</p> <p class="ql-block">  从停车场出发,经过三个超过50度的陡坡后,进入了一段相对平缓的路段后,先观澜沧江峡谷风光,后拐入尼农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  在峡谷间行走,澜沧江、白马雪山、原始森林和雨崩河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正值深秋,七彩斑斓的彩林点缀其间,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这里装点得如梦如幻。</p> <p class="ql-block">  雨崩河在峡谷中形成了许多瀑布和跌水,从一个又一个瀑布下跌落,在一块又一块巨石上拍打,跌跌撞撞,向澜沧江奔涌而去。</p> <p class="ql-block">  一个半小时后,我们抵达了秘境客栈。稍作休息时,我扶栏远眺,七彩斑斓的景色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老伴担心自己走得慢,提早再出发了,却没想到等待她的是高坡度的路段。</p> <p class="ql-block">  一个小时的连续爬坡后,随着海拔的升高,坡度愈发陡峭,她出现了因恐高不敢挪步的状况,队长和伙伴见状,急忙上前搀扶,轮番帮助她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  里程数增加,坡度增大,海拔增高,徒步时间增长,“爬坡几分钟,休息十几分钟”成了常态。</p> <p class="ql-block">  一些胆大图省力的游客会在秘境客栈冒险乘坐摩托车进山,我看着狭窄山路上来回飞驰的摩托,心里都发慌,真可谓“人在车上坐,魂在后面追”。</p> <p class="ql-block">  由于坡度过大,摩托车也难以冲上,我见到一位体重偏胖游客下车徒步一阵再乘坐。</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三小时的艰苦跋涉,我们来到了皮卡车乘车点。队长考虑到后半段还有7公里的路程,果断决定乘坐皮卡车进村。</p> <p class="ql-block">  20分钟后,我们顺利抵达了下雨崩村。</p> <p class="ql-block">  此刻,我站在雨崩村,仰望着近在咫尺的雪山,兴奋得几乎落泪。经过一路的艰辛徒步,眼前的美景显得格外珍贵。</p> <p class="ql-block">  雨崩村位于川藏滇三省交界处,是梅里雪山国家公园腹地的一个自然村落,坐落在梅里雪山的缅茨姆(神女峰)山脚下。这里平均海拔3200米以上,被诸多雪山环绕,被誉为“最后的世外桃源”。雨崩村分为上、下两村,凭借其雪山冰川、田园风光和神秘的传统民俗,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徒步爱好者。</p> <p class="ql-block"> 我们订宿在上雨崩,就地再换乘皮卡车前往客栈~八号公馆。15分钟后,我们顺利入住客栈。</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1月6日清晨七点半,日照金山的美景再次映入眼帘,缅茨姆(神女峰)和巴乌八蒙(英雄女儿峰)被染成一片金黄色,仿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晨礼。</p> <p class="ql-block">  用过早餐后,我们一行按计划徒步冰湖线(队长选择了欣赏度最高、劳累度次强的雨崩徒步路线)。在上雨崩村口的白塔处,我们分徒步与骑骡(不差钱的伙伴)两种形式,踏上了这段充满挑战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 深秋的雨崩,色彩斑斓,黄叶与红叶交织,青山如黛,白云与雪山相映成趣。眼前的景色宛如一幅色彩丰富、立体感十足的油画,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  穿过亚高山草甸和沙棘林,这片草甸被高大的树木环绕,阳光透过树叶洒下,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在笑隆曲河边看到“距离冰湖4.2公里”的标示牌时,告示下面的路程将是一段艰苦的攀爬。</p> <p class="ql-block"> 穿过笑隆曲河后,我们进入了森林,开始了艰苦的爬升。一路上几乎没有平路可以缓冲,但丰富的色彩和柔和的阳光让这段旅程变得格外迷人。</p> <p class="ql-block">  看到广告牌上“有熊出没”提示,我想起了出发前客栈老板的温馨提醒“无论走到何处,下午三点半必须往回返”。</p> <p class="ql-block">  累了,坐下歇着也得顺手拍上几张森林景色。</p> <p class="ql-block">  这条路线非常成熟,许多驴友都在走,所以一个人来的也不用担心孤单。一路上,我们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大家互相照顾,氛围十分融洽。途中结识的傈僳族小帅哥是散客徒步的领队,我从他那里学到了不少雨崩徒步的知识。</p> <p class="ql-block">  整个行程中,有三分之二的路段经过丛林。古木参天,高耸入云,林中不时可见横陈于地的枯木,呈现出一种原生态的美。</p> <p class="ql-block">  多年的好兄弟,此刻成为了雨崩同路人,共同分享着这段难忘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  翻越海拔3620米的笑农垭口时,眼前的雪域圣境让我感到仿佛置身仙境。那一刻,我感到所付出的艰辛都是值得的。</p> <p class="ql-block">  巴乌八蒙(英雄女儿峰)就在面前。</p> <p class="ql-block">  我们继续前行,第二次穿过笑隆曲河,离笑农大本营已经很近了。</p> <p class="ql-block">  笑农大本营确切地说是“笑农牧场”,位于梅里雪山脚下的原始丛林中,地势平坦,周围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清澈的小河,是安营扎寨的理想位置,<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为1990、1996年中日联合登山队两次在这建立1号大本营‌而成名。如</span>今已成为前往冰湖的一个重要休息点,这里供应方便面等食品,是徒步雨崩行程的必经之地。</p> <p class="ql-block">  几万个方便面空盒垒成的墙体,见证了这里接待过的徒步者之多。</p> <p class="ql-block">  过了大本营,高大的乔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高山草甸和荆棘野果。</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第三次穿越笑隆曲河。过河后,一片乱石岗,这里堆满了敬奉神山的玛尼堆。</p> <p class="ql-block">  徒步者与骑骡者在这里会合。</p> <p class="ql-block">  登顶前的最后一段路被称为“绝望坡”,短短200米的路程需要手脚并用攀爬没有台阶的石头路,非常艰难。最终,我们登上海拔3900米的山坡,远眺巴乌八蒙脚下的冰湖。冰湖由雪山融水汇集而成,海拔约3800米,湖水呈翠绿色,宛如镶嵌在雪山脚下的一块绿宝石,美丽迷人。</p> <p class="ql-block">  我以73岁成为当天冰湖最大年龄徒步者,在冰湖留下的人生照片。</p> <p class="ql-block">  返程路上,在休息站里与管我叫“爷爷”的小伙伴们轻松聊天。</p> <p class="ql-block">  冰湖线徒步的小结:雨崩上村—亚高山草甸—沙棘林—混交林—笑农垭口—大本营—黄杜鹃花谷—冰湖,这段冰湖线单程耗时4小时30分。从雨崩上村出发,先到玛尼堆,然后穿越亚高山草甸,这段路非常平坦,没什么难度。经过沙棘林后开始爬升,穿梭在原始丛林和山野中,到达第一个垭口(海拔3215米)。混交林—笑农垭口(海拔3623米),这段路有多条爬升线路,但不管走哪条,最终都能到达垭口。过了笑农大本营,是整段路程中最痛苦的一段路,虽然只有1.5公里,但最高海拔达3900米,登上后,你看到的是梅里雪山圣湖~冰湖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1月7日,队长带领我们漫步雨崩村。雨崩分为上雨崩和下雨崩两个村子,海拔分别为3150米和3050米,两者相距仅一公里。上雨崩是通往冰湖和笑农大本营的必经之地,而下雨崩则是通往神瀑和神湖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  上下雨崩两村之间距离不远,但落差超过100米,步行小道极陡,而公路则是扬灰路。</p> <p class="ql-block">  站在下雨崩的空旷草坪上,可以看到梅里雪山缅茨姆和吉娃仁安的素颜。路边的水塘小溪上有几处水力转经筒,一座白塔、一座寺宇,构成了一幅宁静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抬头可以看到我们的客栈(图中间上黄下白的藏式建筑),它见证着我们在雨崩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  离开草坪后,我们往神瀑线行走了一截,路边挂满了经幡,河床上堆满了玛尼堆,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1月8日,早餐后,我们背上行李,徒步来到下雨崩白塔,搭乘下山的皮卡车,按进村路线离村。</p> <p class="ql-block">  皮卡车把我们送到七公里外的下车点,我们沿着峡谷边小路徒步返回尼农村。</p> <p class="ql-block">  步行两小时后,我们回到了三天前出发的地方——尼农村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  雨崩徒步结束了。这次徒步,不仅仅是对自己身体的挑战,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着它的力量与美丽。每一步的攀登,每一次的远眺,去探索未知,来发现自我,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或许,这就是雨崩徒步的魅力所在。雨崩真的很美,徒步也真的很刺激。来过的年轻人都说“还会再来”,我,已过古稀之年,向往也已成为现实,有这一次雨崩经历足矣,以后不会再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