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春季的节气**</p><p class="ql-block"> -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季开始。此时,虽然天气仍然寒冷,但阳气开始上升,白昼逐渐变长。在立春这一天,民间有“咬春”的习俗,如吃春饼、萝卜等。</p><p class="ql-block"> -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这个节气意味着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春雨对于农作物的生长非常重要,它滋润大地,为春耕做好准备。</p><p class="ql-block"> -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表示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此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惊蛰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p><p class="ql-block"> -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在江南地区,春分有放风筝的习俗,同时也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开始进入春种阶段。</p><p class="ql-block"> -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清明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传统节日。此时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同时也是人们祭扫祖先坟墓的日子,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p><p class="ql-block"> -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谷雨时节,南方地区“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夏季的节气**</p><p class="ql-block"> - **立夏**:夏季的开始。立夏后,气温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在立夏这一天,有些地方有吃立夏蛋、称体重等习俗。</p><p class="ql-block"> - **小满**: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小满时节,南方地区往往江河湖满,如果不满,必是遇上干旱少雨年。</p><p class="ql-block"> - **芒种**: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这个节气是一个耕种忙碌的节气,一方面要收获,另一方面要播种,是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p><p class="ql-block"> -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p><p class="ql-block"> - **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小暑时节,民间有吃藕等习俗。</p><p class="ql-block"> -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大暑时节,农作物生长最快,但同时一些地区也容易出现旱、涝、风灾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秋季的节气**</p><p class="ql-block"> - **立秋**:秋季的开始。立秋并不意味着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还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但立秋后天气会逐渐转凉,梧桐树开始落叶,有“一叶知秋”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中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水稻成熟收割。</p><p class="ql-block"> -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白露时节,清晨时分地面和叶子上会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此时也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的时节。</p><p class="ql-block"> - **秋分**:昼夜平分。秋分这一天,太阳再次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移向南半球,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秋分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秋收、秋耕、秋种“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p><p class="ql-block"> - **寒露**: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p><p class="ql-block"> -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片萧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 **冬季的节气**</p><p class="ql-block"> - **立冬**:冬季的开始。立冬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在古代社会是民间“四时八节”之一,人们一般会吃饺子等食物来庆祝。</p><p class="ql-block"> - **小雪**: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小雪节气中,北方地区开始下雪,由于此时的雪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小雪时节,北方地区开始为牲畜保暖,储存冬菜等。</p><p class="ql-block"> - **大雪**: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大雪时节,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平均积雪深度增加,常常会出现“瑞雪兆丰年”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冬至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有吃饺子、汤圆等习俗。在中国北方,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据说与医圣张仲景有关;南方地区则多吃汤圆。</p><p class="ql-block"> - **小寒**: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小寒的天气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严寒时期,土壤冻结,河流封冻,农事活动减少,人们主要进行一些积肥、防寒等工作。</p><p class="ql-block"> -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期。大寒正值三九刚过,四九之初。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大寒时节虽然十分寒冷,但因为已临近春天,所以人们开始期待春暖花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