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尔石窟 苏巴什佛寺遗址

夜凉如水

<p class="ql-block"> 对于我来说,来新疆必去的两个地方:1、苏巴什佛寺遗址,2、克孜尔石窟。</p><p class="ql-block"> 先说说苏巴什佛寺遗址。在新疆寺有两种,一是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另一个就是佛教的佛寺,这样的情况在内地就很少,只要是寺院那基本上都是佛教寺院。苏巴什就是个地名,苏巴什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源头”或“龙口”,位于新疆库车县,苏巴什佛遗址是两晋南北朝到唐期间龟兹地区的佛教文化中心,而苏巴什佛寺遗址因其地理位置而得名,曾是古龟兹盛极一时的佛教文化中心,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佛教遗址……</p> <p class="ql-block">  在唐朝之前,佛教公认的中心就是新疆的库车,那个时候叫做龟兹,苏巴什佛寺就是当时最大的佛教圣地,而且所有的高僧都出自那里,比如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就是龟兹国人。</p><p class="ql-block"> 在苏巴什佛寺遗址的正前方有一个比较高的基台,不知道的人是看不出什么的,其实那就是当时最大的雀离浮图,在佛教文化中,雀离就是转轮王或天王,浮图就是塔的意思。咱们经常听说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就是说救人一命,胜过建造一个七级佛塔,修建一个佛塔的功德可不得了!</p> <p class="ql-block">  世界上最早的雀离浮图在现在的巴基斯坦的白沙瓦,也就是历史上的健陀罗地区,唐三藏法师玄奘西行时见过的,仅基座直径就七十多米,按当时建塔的技术和标准健陀罗的雀离浮图应该有二百米左右,远高于埃及金字塔。可以想象,当玄奘一行人从兴都库什山脉艰难的跋涉到达这里,第一眼看到这么一个雄伟壮观的雀离浮图,哪是怎么样的一种心情?而中国境内的第一座雀离浮图就是在苏巴什佛寺这里,由此可见那个时候佛教的中心就是龟兹……</p> <p class="ql-block">  其实在洛阳也有一个雀离浮图。北魏建都洛阳,孝文帝拓跋宏死了以后他的继任者胡太后在都城修建了一个气势恢宏、高耸入云的雀离浮图,其规模宏大,金碧辉煌,后来让北齐的继任者一把火给烧了。还有一个在河北邯郸的邺城,就是那个课本上的西门豹治邺的那个邺城。邺城也是我国的六朝古都,从曹魏到北齐一直是国都,到了隋朝,让隋文帝杨坚也一把火给烧了。据史书记载,邺城的那个雀离浮图也是巨大无比,气势恢宏。每个继任者为了证明自己才是奉天承运、转世轮王,都会把上一朝代的浮图给毁了……</p> <p class="ql-block">  从健陀罗的雀离浮图到苏巴什再到洛阳、邺城的雀离浮图,可以看到佛教东传的路径:古印度的佛教经过克什米尔传到健陀罗、然后翻越兴都库什山脉、瓦罕走廊到到古龟兹,然后在西汉时期经过张掖武威传入中原,沿黄河,穿过函谷关,翻越中条山,到达洛阳,与儒家文化相互交融,最终形成现在的中国文化………</p> <p class="ql-block">  佛教文化的传入也带来了精美的雕塑壁画木雕泥塑等,而且在北魏北齐达到鼎峰,至今为止无法超越。如果有時間的話一定要去现在的山西、河南、河北去看看,那里有许多精美的佛教雕像、泥塑、壁画木雕等等,那里才是中国美学最高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为了克孜尔石窟铺垫的东西有点多。克孜尔石窟是阿克苏市拜城县克孜尔乡众多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现在开放的仅仅只有几个,必须在网上提前预定,门票70元,有专门的讲解员。克孜尔石窟不知道什么原因,外面不准飞无人机,里面不能拍照……</p> <p class="ql-block">  进入景区可以看到鸠摩罗什的雕像。鸠摩罗什对于佛教汉传来说简直就是佛一样的存在。我们读的金刚经、楞伽经、维摩诘经等众多的经典都是他翻译的。在库车有一座鸠摩罗什塔,在甘肃武威也有一个鸠摩罗什舌舍利塔,把他的雕像放在这里也是对他无比的尊重和纪念。</p> <p class="ql-block">  沿台阶而上就到达石窟,平时是锁着的,讲解员开门交待一些注意事项就进行讲解。洞窟里已经看不到什么了,都是些被残破不堪的壁画、雕像。听着讲解员的叙述,悲愤之情溢于言表……</p> <p class="ql-block">  讲解员口中德国探险队、俄国冒险家等,其实完完全全就是一些强盗恶霸土匪流氓,就是他们跑到这里用各种方法切割、挖凿,把原本脆弱的雕像壁画等一箱一箱的偷走抢去。那些被德国强盗偷走的雕像壁画等文物在二战时期盟军的狂轰滥炸下全部损坏。真的希望讲解员以后再介绍的时候别在客气的称他们是探险队,就直接说德国强盗,俄国强盗………</p> <p class="ql-block">  在库车拜城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石窟,现在基本上都得以很好的保护,普通的游客基本上是看不到的。克孜尔石窟的历史比莫高窟早300年左右,佛教沿河西走廊传入内地,逐渐出现了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固原须弥山石窟。</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佛教盛行的时候,有钱有势的人往往以家族形式开凿石窟供养三宝,而且还将供养人画在最下面,而普通老百姓布施到寺庙,由寺庙开凿石窟。唐末以后,由于伊斯兰教传入新疆,新疆境内的佛教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寺庙荡然无存,石窟也遭到破坏,所以现在基本上都是遗址了……</p> <p class="ql-block">  唐三藏法师玄奘西行取经路过龟兹国的时候应该是佛教盛行的时期,那法师也一定在这里停留了一段时间,不管是克孜尔石窟还是苏巴什佛寺,都留下了法师的脚步,而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也一定在苏巴什佛寺里带领众弟子译经诵经讲经,只可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篇作文写得乱七八糟的,原本想的,写着写着就不着边际了,游记不是游记,散文不是散文,文字是混乱的,照片是混乱的,那些历史知识点也是混乱的,各位看官就多多包涵吧。这篇作文所配的音乐却是早早就想好了,宗次郎的《故乡原风景》,我依稀记得那天在前往克孜尔石窟的路上,无意间听到了这首曲子,当陶笛那种独特空灵的声音响起,望着窗外荒芜的寸草不生的土山,想起黄河边上坦荡如砥绿草茵茵的家乡来。出门的时间久了一定会想家的,会想念家里的一切,虽然我知道,下次我还会出来的,还会走得更久更远……</p> <p class="ql-block">  在我诵读佛经的时候读到这么一段,大概意思是有一次释迦牟尼与魔王讲法,魔王讲不过释迦牟尼,就对释迦牟尼说,我现在比不过你,但是到了末法时代,我的徒子徒孙将会以你的形象讲法,到时候释家信众就是在信我的魔法了。释迦牟尼佛听罢流泪不止………</p> <p class="ql-block">  很多次的疑惑,现在是什么时代呢?是像法时代还是末法时代?怎么样才能在这个纷乱的世界不退转,还能如法修行?身体有一个有型的故乡可以安身,那么心的故乡又在哪里,又如何安心?“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p><p class="ql-block">就拿金刚经的最后四句揭子结束这篇作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切有为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如梦幻泡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如露亦如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应作如是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