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想想都是机缘。这几年,阴差阳错被朋友介绍进了几个社会的协会圈儿,散协、文联、刊物编辑的一路下来,感觉也成了不二群之外的另一个朋友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个散漫的人。对这些圈儿,总先入为主地保持一种本能的警醒,不掺合圈内文人易有的人事,努力保持简单纯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圈里有个小董,给我印象最深,他就是一个更加简单纯粹的人,在一个计算机公司当程序员。之所以想写写他,只因他是圈内的清流,将写小说当成毕生的追求,为文处事别具一格,绝不沾染丝毫圈内习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早相见,是在学会入圈的新人宴上。学会刊物编辑圈有个惯例,新入会会员要见面熟悉一下,以便后期对接稿子。入圈宴固定在冠香楼,四五个人,四五个菜,两三杯酒,重在清谈,简单随意。小董戴着一副圆圆的民国风眼镜,头发长且蓬乱,好象一副没睡醒的样子,人较拘谨且话不多,酒量也不大,只两杯红酒,脸就红红的了。借着酒兴,他稍稍放开,开始随性而谈。他说他是偶尔看到这个本地期刊的文章质量不错,才通过联系方式找来的。谈及小说创作,他热衷于研究各种西方创意写作课,对各种西方小说技法头头是道,可见精研至深。他坚持认为写小说就是如同他的编程一样,只是一门技术活,与个人才华完全无关。他说,他的努力方向是全国知名的如《小说月报》《收获》等小说大刊,但目前投去太多的稿子,均石沉大海,令他颇为苦恼。通过交流,我慢慢发现,他何止是写小说,连带思考相关社会问题,也都是理工男的脑回路,但看着他非常简单而真诚的笑脸,我忽然觉得,小董的纯真,就是那种把儿时得到一块糖的快乐,能一直揣到终老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次遇见比较意外,是在区文联举办的八角湾读书会上。这个读书会用一个月的时间,建群广邀社会读书人参加讨论加拿大作家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海风中的失落馈赠》。没想到,到了一个月后落地现场才发现,小董也报名来了。现场每个人都依序谈了自己的读后心得,因为是部经典,在场的人几乎谈得都是读后的收获,并顺便向这部经典致敬。唯独轮到小董,他却独独去挑这本书的问题与不足,他直接坦言,这本书他不太喜欢,有着太多的匠气与技巧,细节欲盖弥彰,情感逻辑冲突,场景设置故意,人物个性矛盾,简直就是引诱作者二次或反复阅读,仿佛在跟读者玩捉迷藏。虽然观点耳目一新,但在那个场合,说不上来是哪里的感觉,似乎有点不合时宜,连文联主持人最后也没忘记替他打打圆场。在这种所谓上点台面的场合里,小董仍然能够坚持自我,难能可贵,却慢慢接近众人心底的异类,但我却是暗自为他赞叹,因为正是他,让我重新找寻到一种原始的纯真与坦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又过了几天,他突然加了我微信,问我在《芝罘文艺》上发稿容易吗?他说感觉这个刊物设计感特别好,文章质量也很高,看我在上面有篇稿子,就打探我如何才能上稿。我如实告诉他,那只是相关协会的内部约稿的集成,好象并不太向社会征集稿件。他听后停顿了好长时间没有答话,似乎噎在了那里。我知道他的感受,安慰他一番,但他颇多失落,直接坦言:“我那些稿子估计也是这种原因被毙掉的!为什么不入圈子就难以发稿?这些所谓的圈子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潜规则?”这些看似的牢骚话,一度把我也弄得非常难堪,似乎由于我的真诚实在,破坏了他心中对于纯真文艺梦的向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加了微信,小董有事没事,说与我聊上几句他的小说创新与技巧,什么横切悬念,意料之外,一点两面,数点一线,双环连套,超级词库等,简直就是完全彻底的技术派,我理解,他可能真的把文字当成了数据库语言与编程代码去看待了,我虽未曾涉猎这些,但我也从自己理解的路数,为他做出一些非专业的解读,类似于武林中人的见招拆招,也算彼此互有所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他的努力与坚持也是颇多收获的,这几年在全国各大知名期刊的小说刊载量越来越多。在今年的区学会年会上,他被推选为学会最佳会员,上台领奖。他的获奖感言,同样让我印象深刻,一般的人都会说些客套话,比如感谢学会多年的关心培养之类的,然而他却简短直说:“虽然公司效益不好,已经三个月没发工资了,但我仍然喜欢写我的小说,这是我最喜欢做的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没有客套话,却道出了现实窘境,又直接展示了自我的至爱与追求,这不就是一个最典型的纯正文人么?但年会全场的人却共同沉默了许久,最终却是雷鸣一般的掌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我一定要写写小董,原因确实是因为他的特别。写小说是他心中的美好,他坚持了自己内心的坚持,坚定地捍卫着自己的追求空间,且能够自嘲,自洽,自信,自我,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可能也难以动摇。他好像随时都在笑,从来不害怕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他能从很小的地方挖掘出自我的幸福,因此也应该能对当下的生活保持百分之百的满足,并没有失去向前奔走的信心。而如今我们现在太多的人,却深深沉浸于生活的河流里难以自拔,为了更加方便地接近精致的利已,无论处世态度与面孔特征,都是世故与模糊的,经常都是说了等于没说,谁都知道那些并非发自于自己的真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记下小董的这些片段,也是想告诉我自己,每个人总有自己终生坚持与喜欢的东西,而且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这种坚持,组成了每个人不同的人生,别人很难干涉,难以复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我自己,其实一直只是把读书写字当成发散与流放自我的行为艺术。阅读与写字对于我,只是一种关于新鲜的寻找与喜新厌旧,总感觉这个世界是有更美好的东西值得发现与捕捉。那些所有刊在期刊上的文字,我拿回来连看的欲望都没有。我对读书写字始终有个标准,就是一定不要有拘泥与定式,而且读书写字绝不只是单行道,而是要一边读写,一边寻找身边的同路人,最高境界是寻找到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不断互相磋磨下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西作家保罗柯爱略在《乘风少年的奇遇人生》里的一段话,我非常喜欢:“我们平时所做的事,究竟有多少是真正有必要的,又有多少是莫名其妙的?很多遵守的规则,都不存在真正的根基,没人会去追问有何意义,但如果我们选择不按此规则行事,就会被认为是疯狂的,或者是不成熟的,长此以往,你会被别人认为是个怪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语言与文字的重构,乃至说话方式与处世态度的更新,从理性角度讲,都应是人类进化的可喜进步。我是真心希望我的日子,能够隔上一段时间就被高手们点亮一次。可是人生在世,太多的人往往都是极容易被外部的巨大声音所裹挟,极难顺应进退之宜,真没有几人能有破旧立新的勇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董的执着与坚持,做得显然比我要好太多。因为我发现如今的这个自我少年似乎在成长,但他在为了生活而奔波,总是会在某个深深的夜晚突然发现:自己,早已不再是那个自己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愿我们每次与这个世界交手,都能简单与新鲜满怀,永不磨损心底的真挚与诚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愿每个喜欢美好的人,终生会与美好相伴相遇。更愿出走半生的你,归来真的依旧仍是那个奶奶的少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