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缘自新冠突袭,疫情缠绵,家族聚餐、亲朋相约“打斗肆”一度取消,稍有点排场、规模的宴席也少有张罗,外出乡贤、外嫁女思乡之情日益俱增,拳拳赤子情怀随岁月沉淀愈发强烈,值辞旧迎新之际,经围村族人召集中断数年的聚会于新年前周日(29日)在石灰陂门坪如期举行,现场锣鼓喧天,礼炮齐鸣,麒麟起舞,旌旗飘飘,乡贤达人、回娘家三姑六姨约330多人在祖屋门坪欢聚一堂阖家围坐、满桌佳肴飘香四溢,好不热闹!归乡似箭的侨胞多日前已回归,因事不能前来参加的,也通过不同方式分享了家族盛宴。</p> <p class="ql-block">从祖屋楹联“南丰世泽,东鲁家声”一目便知为曾姓祖屋,孔子七十二贤能之曾子后裔,坪山开基祖于康熙43年(1704年)从五华迁至于此,距今320年。今欢聚一堂是曾生将军宗兄族戚,据老前辈马权伯口述,当年本围屋随曾生将军参加抗日、解放战争的东江纵队就有25人之多,其中曾明道、曾明月、曾明日(称巾帼三姊妹)随廖承志到延期学习后参加八路军,秉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为建设新中国立下不朽之勋!如今将军后人依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加油。</p> <p class="ql-block">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外嫁相夫教子,今携夫婿回娘家,受到娘家人在祖屋门前设宴热情款待,无不欢欣鼓舞,直呼古稀之年回“包衣迹”相聚一桌,甚幸!同时感谢在座的工作人员并期待下次的吹哨时间;同住一屋檐下有十几年没见面的姊妹,今日相见手牵手说不完的话题,聊不尽的记忆,有父母的叮咛,长辈的嘱托,儿伴的游戏…历历在目,挥之不去的回忆,与鲐背之年老姑婆同坐一桌,更有无尽的叨念,席间手拉一旁陪伴的孙辈,另一只手指向台阶讲,“我挑水在此跌了一跤,老父亲看到没关心受伤没,反倒问木桶有没有撞裂缝了漏水没?”物质匮乏的当年,往事不堪回首。</p> <p class="ql-block">人生万里不忘祖,围村乡贤承载着家族的兴旺发展。从政从商成绩斐然,改革开放早期弄潮儿今载誉而归,新中国教坛的老师也退出讲台,退伍军人退伍不退色…与其讲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还不如用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描述;在新时代背景下,乡贤的作用愈发凸显,尊老爱幼,肩负着传承文明、引领乡风村貌与时俱进的重任,一句“多滴回来看看,转一次是一次了…!”召集人的发言穿越时空,融通每一位家人心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