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市的冬日漫步

鹿鸣呦呦

<p class="ql-block">周日的午后,阳光微暖,我与妻子携手步入沈阳老北市。冬日的风轻拂过街巷,带着一丝清冽,却掩不住这方天地的热闹与温情。这里是城市中心的一颗明珠,历史与现代在此交汇,仿佛时光的河流缓缓流淌,将往昔的烟火与今日的繁华悄然缝合。</p> <p class="ql-block">老北市,坐落于沈阳市和平区,是一处承载着厚重记忆的文化街区。早年因赵本山电视剧《关东大先生》而初识其名,据说原剧曾以《老北市》为题,令人倍感亲切。七八年前曾在正月里来此赶庙会,人声鼎沸,年味浓郁。如今听闻焕然一新,便趁着冬阳正好,专程再来打卡,重温那份熟悉的市井温情。</p> <p class="ql-block">作为“最沈阳”的文化地标,老北市自1921年开埠以来,便以其满、蒙、锡伯、藏、汉等多元民族文化交融的独特气质,汇聚商贾百货、文艺娱乐与风味小吃,声名远播。曾与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并称“中国十大闹市之一”,是关东大地最富烟火气的繁华所在。</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老北市依托锡伯家庙与皇寺两大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精准改造与业态重构,深化沉浸式文化体验,不断焕发新生。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活力在此碰撞交融,既保留了旧时风韵,又注入了时尚气息,让人漫步其间,恍若穿越百年光阴。</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老北市由北区文盛园、南区文奉园与中区皇寺广场三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达8.2万平方米。冬日里,青砖灰瓦在薄阳下泛着温润的光,街巷错落有致,一步一景,仿佛一幅徐徐展开的北方市井长卷。</p> <p class="ql-block">“老北市最沈阳”浮雕巍然矗立,长16.8米,高3米,分上、中、下三层。上层以历史图腾为背景,中层描绘市集庙会的喧闹图景,串联起“三行六作”的市井百态;下层则汇聚“奉天剧场”“奉天重镇”等标志性建筑。百余人物栩栩如生,三十多个场景跃然石上,将老北市的岁月风华凝于一方浮雕之中。</p> <p class="ql-block">穿过高大的石牌坊,实胜寺静静伫立眼前。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敕建莲花净土实胜寺,作为清皇室家庙,世人称其为“皇寺”。冬日的阳光洒在屋檐上,琉璃泛金,古意盎然,仿佛低语着三百多年前的庄严往事。</p> <p class="ql-block">寺院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占地七千余平方米,建筑面积千余平方米。寺前一尊白骆驼雕像格外醒目。相传清朝入关前,蒙古首领遣使献宝,白骆驼驮着吗哈噶喇金佛、金字大藏经与传国玉玺行至沈阳北市场老槐树下,突然卧地不起。喇嘛视为佛缘,皇太极遂下令建寺,此地自此成为佛门圣地,香火绵延。</p> <p class="ql-block">步入山门,东钟西鼓,格局庄严。钟楼内悬一口千斤铸铁钟,每日晨钟暮鼓,声震全城。钟声浑厚悠扬,穿透冬日的寂静,唤醒沉睡的街巷。这便是昔日“盛京八景”之一的“皇寺鸣钟”,伴着钟声,人们迎朝霞、送斜阳,心绪也随之安宁。</p> <p class="ql-block">寺内中轴线上,天王殿与大殿依次排列,东西配殿对称分布。天王殿后两侧各立一座碑亭,内有“福”“慧”碑,镌刻满、汉、蒙、回四种文字,字迹苍劲,寓意深远,见证着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共存。</p> <p class="ql-block">清代诗人缪润绂曾为“皇寺鸣钟”赋诗:“五更起钟声,鲸吼宵沉沉。城市日渐高,何来风中音。梵宇号实胜,静向西关寻。希声度高树,殿阁凌绿阴。岂须逢空山,洗我名利心。”诗中钟声如洗,涤荡尘心,今人听之,仍觉余音绕梁,意境悠远。</p> <p class="ql-block">皇寺庙会绵延三百余年,是关东百姓心中最浓的年味。每逢新春,人们逛庙会、祈鸿运、赏大戏、吃糖画,欢声笑语汇成一幅“新春庙会图”。即便冬日游人未满,那份祈福的虔诚与喜悦,仍在这片土地上悄然流淌。</p> <p class="ql-block">实胜寺西侧不足百米,便是太平寺,俗称“锡伯族家庙”。始建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历经扩建重修,终成今日格局。这座由锡伯人出资兴建的喇嘛庙,不仅是信仰之所,更是民族记忆的载体。</p> <p class="ql-block">寺院坐北朝南,前后两进院落,供奉释迦牟尼、八大菩萨、四大天王等佛像。嘉庆八年,佐领华沙布立下锡伯文与汉文双语石碑,详述家庙兴建历程,更记录锡伯族迁居盛京、编入八旗的史实。碑文如史,将三百余年民族迁徙与融合的足迹,深深镌刻于石上。</p> <p class="ql-block">这里不仅有皇寺、锡伯家庙等物质遗存,更孕育了皇寺庙会、老北市摔跤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民族、祈福、红色与家国文化在此共生共荣,交织成一幅斑斓多彩的文化图景,让老北市成为沈阳人心中不可替代的精神原乡。</p> <p class="ql-block">北区文盛园以清文化为特色,是“老北市1636”的文化原点。新建的刘敬贤辽菜博物馆、辽宁老字号品鉴馆、非遗体验馆与北市场老酒馆等主题空间,让游客可看、可品、可感。2020年10月1日,“九秋同庆——宋雨桂水墨艺术展”在此启幕,艺术与历史交相辉映,为冬日的老北市添上一抹文墨清香。</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是时间凝固的殿堂,历史的脉搏在此苏醒,精神抖擞地向世人诉说往昔的辉煌。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段记忆的回响,每一次驻足都是一次与岁月的对话,令人仰望,亦令人沉思。</p> <p class="ql-block">南区文奉园则别具民国风情,大观茶园、老电影院、老物件博物馆、蜡像馆等文化单元百花齐放。街边小摊售卖着怀旧小物,糖画、拨浪鼓、铁皮玩具,皆是童年记忆的缩影。清文化、民国风、市井味在此交融,铺展出一幅活色生香的“盛世上河图”。</p> <p class="ql-block">冬日白昼,游人尚稀,街巷静谧,恰宜慢行细品。待到华灯初上,老北市便悄然苏醒。彩灯流光,花灯璀璨,游客在清朝风格的蒲扇灯前拍照留念,又在印有龙纹的大鼓前奋力擂响,祈愿来年顺遂安康。</p> <p class="ql-block">古建筑在霓虹映照下更显风韵,飞檐翘角与光影交织,恍若盛唐夜宴重现人间。那科技感十足的“凤舞九天”光影秀,如凤凰展翼,腾跃夜空,已成为老北市的新名片,吸引着无数目光,在冬夜里点燃了这座城市的热情与梦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