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两天前的晚上和老妈通电话。</p><p class="ql-block">老人家告诉我,她在收拾旧物时,找到一封1973年年初,父亲写给我的一封长信。信有五页之多,且字小,写的密密麻麻,老妈说,她借助放大镜看了一遍又一遍……</p><p class="ql-block">电话里,妈妈把信的内容讲给我听,包括一些小细节。我能听的出,老妈很动情,电话中几度有短暂的中断。其实,我在电话这头也很激动,一边听着,脑海里一边浮现当年的一些景像。五十多年过去了,我不曾忘记半个世纪前经历过的的许多事情,它们深埋在我的心底里,平日里“风平浪静”,一旦被翻动,往事就会涌起阵阵的波澜。</p><p class="ql-block">两天后,回红庙北里老妈家。当我气喘吁吁的一气爬上五楼,房门是掩着的,门没有锁,老人家知道我今天上午回来,她正等着我进家门呢。</p><p class="ql-block">信封、信纸都已泛黄,信封是妈妈写的。</p><p class="ql-block">妈妈的字写的好看。九十四岁的老人家,现在写东西仍然一笔一划,工工整整,特别认真,一如她几十年的为人。</p><p class="ql-block">我坐在沙发上,一口气将这封五十一年前父亲写给我的信读完,然后站起来,双手捧着信,看着写字台上放着的父亲的照片,父亲那慈祥的目光似乎也在看着我。我就这么呆呆的站着,看墙上挂着的父亲画的色粉画和书柜上父亲做的那些雕塑,思絮却将我带回到了五十年前……。</p><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文化大革命中期,一个文化几近荒蕪的年代。</p><p class="ql-block">从1970年5月开始,中央工艺美院200多名师生按照上级指示,整体下放到驻扎在河北省鹿泉某部队农场,一个叫李村的地方接受劳动改造。这段历史,后来有人撰文详细描述过那段时光,那是一篇正能量满满的报告文学。文章中有这样两句话,我记住了。“艺术的试验田在李村”,“苦难是艺术家的粮食”。</p><p class="ql-block">那会,我母亲在学院图书馆工作。图书馆的老师们也都到李村去了。如果说,作为艺术家,也是老师的吴冠中,祝大年,袁运甫,常沙娜……还能在李村这块试验田里抽空画画搞“试验”,那图书馆的老师们就唯有参加劳动,真正享受着“苦难的粮食”了,虽然他们并非是艺术家。</p><p class="ql-block">记得同样是1970年。因为中苏关系的紧张,出于备战的需要,我的父亲从北京郊区的劳改工厂,被下放到河北邢台地区的隆尧县,在一个仅仅30来户人家,名叫野井的村子落了户,从此靠挣工分艰难度日。隆尧这个地方土地贫脊,因为有大片的盐碱地,粮食产量低,穷的干一天农活,挣十分工(满分)才一毛多钱。父亲体质差,患甲状腺亢进的病,还有严重的胃㿉疡,他每天辛劳下来也只能挣六分工,连一毛钱的收入都不到。父亲在信中告诉我:村东头有一间小泥屋,是他的住所……我也回信告诉父亲,我在陕北黄陵县建庄公社,一个叫瓦垚坪的,不到二十户人家的小山村里插队落户,我们三个男生住在村头最高处的一个被废弃的土窑洞里……</p><p class="ql-block">从那段时间开始,,我们父子前后大概有二十来封通信。靠着这些书信,我和父亲彼此支撑着,不至于在无望中沉沦。</p><p class="ql-block">“布儿,看完有什么感受。”老妈在一旁问我。我带点哽咽的说:“妈,我,我真的是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五十一年前,父亲给我写这封信的时候应该正值中年,那会我21岁。今天我再读这封信,父亲应该是他诞辰98岁冥寿,而我也在两年以前步入了七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下面是这封信的内容:</p><p class="ql-block">小布:《还乡》一册,还有你1月16号的信都收到了。如果我的这封信,和你谈心的信。能在春节前,假日的时候寄到你的手里。我希望他能排遣你的一点寂寞。孩子,你知道,我是非常喜欢你的。当你半睡半醒的躺在床上,我把你肩头的被子掖掖好。我仿佛又看见你乖乖的睡在摇篮里的儿时的模样。当你站在我的面前,个头比我还高。我又感到,你是我的一个很好的学生,一个勤奋好学的年轻人。这些叫我心里充满了安慰。我是把希望寄托在你们三个儿女的身上的。学画的劲头,你可千万不要放松。孩子,拿出你的毅力来,顽强地在艺术的征途上走下去。学艺术,本来就是一件艰苦的事,艺术的道路永远也沒有止境。即使一个多么有才能的老师,也不能避免暂时的创作的困惑甚至是失败的痛苦,何况是你我呢?你妈妈今天给你寄去一本《巴尔扎克传》。你看看这个伟大的文学家的一生是付出了多大的劳动,经历了多深的痛苦,又给后人留下了多么珍贵、多么丰富的艺术财富呵!巴尔扎克说,没有真诚,就没有艺术。他又说,在我工作的时候我忘了我的痛苦,工作是我的慈航。孩子,你听听,如果不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能说出这么深刻的话来吗?巴尔扎克的这几句话,不是值得我们很好地去思考吗?</p><p class="ql-block">我从农村回来,两个多月近三个月没有捏过泥了,但我一天也没有停止过我的思考,我自信,我是一个要么就是工作,要么就是为了工作而在沉思的人。我不是停滞,我在积蓄,我在部署,我在休整,我已经感到新的创作的激情,就要迸发岀来了。这一点是别人难以理解的。连你妈妈都不能理解我,她催促我做做小泥人,我只好回答她,我不想再重复那些做腻了的东西。</p><p class="ql-block">最近,我又继续在写我的雕塑创作的感受,这是一个很吃力的工作。我手头没有一点资料,没有一张可以用来举例的图片,只能凭我自己一个人去思索,不过这也有好处,它可以使我无所依赖,我只能用我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我的思想而不籍助于任何前人的经验。我这里抄录一段我自以为是写得比较好,尽我的能力说明了一个很不容易说的“雕塑的构思”的问题。</p><p class="ql-block">我写道:</p><p class="ql-block">雕塑是视觉形象的艺术。它和同样是视觉的表现形象的绘画,有着不同的构思方法,不能用绘画的构思去代替雕塑的构思。</p><p class="ql-block">绘画描述着人物,事件,情节,周围的环境和气氛。纯粹的风景画,人物处于次要的地位,甚至,可以只有景物而没有人物。但雕塑可以没有环境的烘托,环境是雕塑的无声的片外音。</p><p class="ql-block">雕塑的构思是人。是人的思想,人的感情,人的意志,人的品格,人的生活斗争。至于动物,那也是被赋予了人的性格的动物,雕塑家象表现人那样地去表现它。</p><p class="ql-block">同是一个题材,画家和雕塑家会有着不同的构思。</p><p class="ql-block">比如:</p><p class="ql-block">春天,在画家的笔下是一片葱绿的大地,高高的穿天杨在抽枝发芽,燕子和布谷鸟划过晴朗透明的蓝天。</p><p class="ql-block">而雕塑家的春天,是播种的少女,是拉着铧犁的老农。是一个年轻的勘探队员心里的希望。也许,那是两只顽皮的羊羔,一头轻快活泼的牡鹿,也许,是那正在毫无顾忌地啃着鲜嫩的苜蓿的牛犊。</p><p class="ql-block">画家表现驚涛骇浪的大海和乌沉沉的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天空。</p><p class="ql-block">雕塑家塑造一个饱经风霜的水手,一个在海上过了一辈子摸透了海的脾气的渔民。雕塑家以展翅翺翔的海鸥寓意着对暴风雨的搏斗。</p><p class="ql-block">画家描绘着柳林深处水波涟漪,清澈见底的山间小溪。</p><p class="ql-block">雕塑家刻划着一个蹲在溪水边洗衣的傣族妇女的安详和恬静。</p><p class="ql-block">画家描绘着那虎啸猿啼、豺狼出没的深山幽谷。</p><p class="ql-block">雕塑家着力地表达出一个身挎猎枪,肩头搭着山雉,手里提着野兔满载而归的景颇族老猎户的神情。</p><p class="ql-block">画家把喧嚣的集市放在远景:近处是苍老茂密的大榕树和树荫下供路人歇憩的茶亭。</p><p class="ql-block">雕塑家所构思的是背着背篓,穿着宽大的百褶裙,一路上彼此轻声的吐露着心曲的彝族姑娘。</p><p class="ql-block">画家把井架高耸,铺满朝霞,热气腾腾的油田展现在画布上。</p><p class="ql-block">雕塑家呈现给观众的是大庆人战斗的豪迈的英姿。</p><p class="ql-block">画家用青色和紫色闪着寒光的色调点染着雪原林海。</p><p class="ql-block">雕塑家表现的是坚守在祖国边防线上勇敢、英俊、目光炯炯的战士。或是几个或倚或坐还在纵声谈笑的伐木能手。</p><p class="ql-block">画家画着夜雾濛濛的沼泽,垦荒者的帐篷,余烬的篝火,闪闪的启明星,沉睡的处女地。</p><p class="ql-block">雕塑家用一组群象展现着意气风发征服荒原的军垦战士的阵容。</p><p class="ql-block">可以从这些例子去体会雕塑的构思的方法,去体会雕塑构思的特点。而帮助初学者懂得这些特点,启发初学者去领会这种雕塑构思的方法,应该是重要的一课</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这一段谈话,是我对于雕塑构思的感受,他正是我在心里孕育着的创作的素材,雕塑的形象,有的已经清晰地摆在我的眼前了,我会做不出好的雕塑来吗?同时,我以为,这是一段小小的散文诗,在文字上,语言上,用了一点功夫。你读着,那画面,那情景不是可以让你感到就像你进入了画意诗情之中吗?</p><p class="ql-block">(此处删掉约150字。)</p><p class="ql-block">你妹妹已在一月十二日被上级团委批准为共青团员,她放寒假了,每天坚持画速写,一天四五张很有进步,家务事也干得很勤快。</p><p class="ql-block">你弟弟昨晚回来的,他从明天起放五天的假,他的计划是读书,画速写,为黑板报写一篇短文。</p><p class="ql-block">快过春节了,今天一早,天还没亮你妈就去买菜。我给你写了这封不短的信。</p><p class="ql-block">祝你节日好,心情愉快。</p><p class="ql-block">为你炼了些猪油,有你舅舅带来的糖果,还有豆腐粉,白糖……将托王琦回厂时带给你。</p><p class="ql-block">盼回信。</p><p class="ql-block"> 爸爸</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三年一月二十一日上午</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① 《还乡》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p><p class="ql-block">② 一九七三年的春节是阳历二月三日。当年,北京的来信,快的话大概五、六天可以收到。如果赶上下雪天,就不靠谱了。父亲当年的这封信,我应该在春节前收到了。</p><p class="ql-block">③ 王琦,几十年的老朋友,现定居美国。当年招工,我们从各自的生产队来到了化肥厂,成了同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