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都过了古稀之年的老同学回到母校,始建于1865年的崇实中学。为了这次聚会11月2日 清晨大家自各个方向奔向母校(北京二十一中学)。老金头天晚上自大连出发,振山自天津远道而来,共同纪念同学60周年。 </p><p class="ql-block"> 老同学聚会,大家都回到了少年时代,同学之间敞开心扉,无拘无束,不用装,真情相待,共同度过了美好的一天。</p> 崇实中学创建人丁韪良,1827-1916年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在西楼主席台前合影。当年,体育老师在这里领着我们做课间操。在文革那个疯狂的年代,学校主席台,成为校长.....老师受难地方。</p> <p class="ql-block"> 1964年我们一群十二三岁的孩子来到这里,共同度过过四年,(两年学习两年文革)。1968年的上山下乡运动,让同学们先后离开北京,到内蒙古、山西、陕西、云南等地插队接受在教育,少数幸运的同学参军,得以在解放军大熔炉中锻炼。</p><p class="ql-block"> 2010年前后,老同学都退休在家,开始相互找寻老同学并逐步恢复联系。2019年与当年授业老师、同学聚会,并相约加强联系,在没有特殊情况下每年聚会一次。</p><p class="ql-block"> 2020年始的疫情致使聚会停滞三年。在讨论本次聚会时间过程中,老金提议,今年应该回二十一中学看一看,纪念咱们入校和成为同学60周年。这项提议得到同学们的一致赞成。</p><p class="ql-block"> 北楼前合影。文革前北楼有教导处、医务室,教研室、总务处等,还有学生宿舍,地下一层有教工食堂。当年离家较远的学生可以住校,能住校的大部分是干部子弟。一般市民子弟大部分是就近入学。1969年以后入学更是就近入学,也就没有了住校生。</p> <p class="ql-block"> 上午10点钟左右同学们陆续来到学校,王惠提前与教导处的老师做了联系,教导处 老师专门与门卫做了安排,预留接待房间。</p> <p class="ql-block">二十一中学的校舍与60年前完全不一样了,西楼、北楼、东楼改建成联体的L型建筑,西楼和北楼,已经找不到当年西洋建筑的面貌。操场将东小院扩到了一起。</p> 教导处 老师与王惠交流学校近况,约定参加2025年9月份举办的160年校庆活动。 <p class="ql-block">东楼校舍不知那年翻盖,再也找不到60年前老教室的影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