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探秘文川古道 登顶桅杆石梁</p> <p class="ql-block"> 地处秦岭腹地的城固县,有你知道却未曾探秘的古道,有你想去却未曾登攀的地标,有你还不知道61军追击国民党胡宗南部翻越桅杆石梁的故事。带着敬畏之心,我们一起走近她。 ------题记</p> <p class="ql-block"> 过去,文川古道从留坝江口翻越桅杆石梁即可到达城固小河口。这次,我们反向穿越,从城固小河口经桃园河谷登顶桅杆石梁,史称小河口路,揭开文川古道城固段的神秘的面纱,追忆61军追击国民党登顶桅杆石的艰辛情景。</p> <p class="ql-block"> 文川道始为民间古道,是长安南下汉中的驿道之一,被称为褒斜道的支线。唐末著名文士孙樵,曾经行文川道,并作了实地考察,写有《兴元新路记》,对文川驿路作了极为翔实的记述。文川道起自郿县,止于城固县文川河与汉江交汇处附近(沙河营镇梁家庵村)经过眉县、西江口、城固至汉中,全程800里。唐文川道是在汉魏褒斜道的基础上所修建。唐代中前期,多次修复褒斜道,用于军队调遣和物资转输。但屡修屡毁,给南北交通造成不便。唐宣宗大中三年(849),由东川节度使郑涯、凤翔节度使李砒奏请修建。唐代后期,文川道改为驿道,因其南端谷道的出口在城固县西北的文川河而得名。文川道从汉中到眉县达长安,约400公里,较汉、魏时开通的褒斜道平坦,且里程比故道短150公里。所以,这条路修成后,唐朝皇帝下诏褒扬“减十驿之途程”。宋、元、明、清四代,文川道都为洋县、城固一带军民入关中的重要通道。清代中叶汉中知府严如煜在所著《三省边防备览》的《道路考》中记其路线和里程为:“由城固县东北行三十里(平原)至许家庙。又二十里(半险)鸡冠梁。又三十里(险)石堰坪。又三十里(半险)双溪。又三十里(半险)小河口。又六十里(险)桅杆石梁。又六十里(险)西江口(属留坝厅)。又三十里(险)拓梨园。又三十里(平)王家楞。又三十里(半险)苦竹街。又二十里(平)寇家关。又三十里(险)进口关(属凤县)。又三十里(平)上白云。又四十里(半险)方柴关(属宝鸡)。又十五里(平)虢川(宝鸡巡检驻所)。又十五里(半险)杜家庄(属岐山县)。又二十里(平)桃川。又二十里(半险)鹦哥嘴。又四十里(险)斜谷关。由关东北趋槐牙(眉县东三十里)、亚柏(周至县西二十五里)经盩厔、鄠县平行至西安省城。……共程八百八十里。”</p><p class="ql-block"> 文川古道在城固县境内驿站线路:梁家庵村(汉江河与文川河交汇处)、许家庙、鸡冠梁、石堰坪、双溪镇、小河口(小河镇)桅杆石梁。</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28日(周六),在城固快乐运动群领队那片海和收队春歌的带领下,我们一行10人城固县城从发,经斗山、许家庙、鸡冠岩、双溪镇石堰坪、小河镇,沿14.4公里桃源河蜿蜒而上,经柳树店、大坝村到黄龙庙停车,全程63公里,用时1小时47分钟,全程水泥硬化路面。9点开启这次文川古道探秘,登顶桅杆石梁之旅。</p> <p class="ql-block"> 从黄龙庙到猫窝子进东沟,上面几户人家均已搬迁安居房,留下的旧房没有人居住,一片狼藉。旧蜂箱、旧风车还在守护没人的家园。早晨城里最低气温零下5度,而这里的气温是零下8度。因为是古道,从黄龙庙到猫窝子山路还算好走一点,我们第一站在猫窝子最远的一户人家院子歇气 休整。 猫窝子到桅杆石在一段古道是上山路段,人迹罕至已是荆棘丛生、毛竹茂盛,路迹不好找全凭轨迹。沿河谷而上,经过枣皮林、毛竹林就到了一片松树林。这片松树林遮天蔽日已经粗壮挺拔,就像站岗的哨兵。再顺着河沟经过一片毛竹林就到了古道,因为轨迹漂移,我们在坡度六七十度的山下直挖六七十米高,汗流夹背的爬上去原来是宽阔的古道旧址路段。顺着古道继续拔高,就到了桅杆石。</p> <p class="ql-block"> 领队那片海给我们说讲述了解放军翻越桅杆石梁的故事:1949年12月初,从重庆败逃到成都的蒋介石,为了保住最后的反击力量,急令驻守在川北的胡宗南部先往川西集结。12月5日,贺龙、李井泉率领的第18军团配合刘伯承、邓小平的作战行动,将胡宗南部牢牢牵制于秦岭地区。61军实施追击任务。接到任务的第61军便冒着隆冬的严寒,开始了横越秦岭的远程行军。61军从沙岭子出发,翻越鸡公岭以后,艰难翻越桅杆石梁。经过8天的艰苦行军后,于12月中旬按照预定计划,到达了城固。 第18兵团三路大军历经半个月的艰苦追击,共计歼灭了南逃的胡宗南部后卫部队8万余人,于21日进抵绵阳、江油等地,与南路大军完成了围歼胡宗南部及川境残余国民党军数十万人的任务。</p> <p class="ql-block"> 11点20 ,春哥、七七、张哲率先翻过桅杆石垭口(海拔1600米),一脚踩两县。然后顺着垭口下行进入留坝界,因为是阴坡,脚下还有薄薄的积雪,担心留坝界走远了没往前再走,随即决定返回至垭口等待领队和后面不远的大部队。 </p> <p class="ql-block"> 11点40,在桅杆石垭口两县交界处打卡。领队那片海说,还有2公里多路即可登顶桅杆石梁地标最高处。右侧出发地毛竹林里哪有路?钻竹林找路不远处就是小山脊,狭窄的山脊险峻难行,大家彼此提醒小心翼翼,然后下山再直挖上山,就这样来回折腾前行。保护区界17号庄赫然醒目,下边的冰瀑已经结冰甚是壮观。</p><p class="ql-block"> 12点半,走在前面的张哲抵不住肚子哇哇叫,索性在山脊上煮起了火锅,有滋有味的享受着美味和冬日的暖阳。不长登山的从容,爬到又一个山梁“虐”的不走了,原地等待。剩余8个人继续翻山抵达桅杆石梁顶地标处已经是下午1点40。</p> <p class="ql-block"> 地标最醒目的标志就是山顶郁郁葱葱的高山杜鹃树和两颗已经年久枯死且貌似船体桅杆的古松巍然屹立在山巅。打卡,午餐。2点10分下山往回撤,与从容、张哲汇合。下山途中,偶遇一野猪病死在河谷山石下,足以说明这里很少有人经过。下午5点10分,全部安全下山。 </p> <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次实地脚步丈量,文川古道城固段已经能体验“翻山越岭”味道的也只有黄龙庙经猫窝子至桅杆石垭口这一段路,剩下就是留坝界江口段了。当年解放军61军追击国民党溃逃翻越桅杆石进入城固,指的是从江口镇过来翻越的是桅杆石海拔1600米的垭口这段险要地段,并非桅杆石梁地标这段路。</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全程13.56公里,用时10小时,拔高780米;驾车行程63公里,每人车补26元。感谢领队那片海、收队春哥、财务菱子和两位驾驶员,以及摄影师山里一人的辛苦付出,感谢队友们的一路同行,下次活动继续,活动因你而精彩。</p><p class="ql-block"> 参加本次活动的有:那片海(车)、春哥、七七(车)、张哲、一笑而过、彤彤、沙枣树、山里一人、菱子、从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