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通禅寺,皇家护持下的千年古刹

李明鹏

<p class="ql-block">文字:李明鹏</p><p class="ql-block">图片:AI</p><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李明鹏</p><p class="ql-block">美编号码:8589134</p> <p class="ql-block">  在武汉洪山南麓,有一座宝通禅寺,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它那庄严肃穆的殿堂、悠扬回荡的钟声,以及弥漫在空气中的袅袅佛香,仿佛都在诉说着一段跨越千年、与帝王将相紧密相连的传奇故事。</p><p class="ql-block"> 宝通禅寺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南朝刘宋时期。那时,一位名叫昙摩耶舍的高僧云游至此,见洪山一带山川灵秀,风水极佳,且当地百姓对佛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和虔诚的信仰,便决定在此结庐修行,弘扬佛法。</p><p class="ql-block"> 他所搭建的简易茅棚,便是宝通禅寺的雏形,当时被称为“东山寺”。虽然初创时期的东山寺规模较小,建筑简陋,但昙摩耶舍高僧以其高深的佛法造诣和慈悲为怀的品德,吸引了不少周边地区的信徒前来聆听佛法,寺庙也逐渐在当地有了一定的名气。</p><p class="ql-block"> 时光流转,岁月变迁,到了唐朝时期,东山寺迎来了它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宝通禅寺与皇家的渊源,也由此开始逐渐加深。当时的唐朝国力强盛,佛教在社会中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武则天称帝后,大力推崇佛教,将其视为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重要精神支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东山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引起了朝廷的关注。</p><p class="ql-block"> 相传,武则天曾做过一个奇异的梦。在梦中,她见到一位身着袈裟、手持禅杖的高僧站在一片祥云之上,口中念念有词。高僧告诉她,在南方洪山之上,有一座东山寺,寺中佛法昌盛,若能加以护持,必将福泽天下,保大唐江山社稷永固。</p><p class="ql-block"> 武则天醒来后,对这个梦记忆犹新,心中认定这是佛祖的旨意。于是,她立即派遣使者前往洪山,实地考察东山寺的情况,并带去了大量的财物和珍贵的佛像,用于寺庙的修缮和扩建。</p><p class="ql-block"> 在武则天的大力支持下,东山寺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原本简陋的茅棚被一座座气势恢宏的殿堂所取代,寺庙的占地面积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新修建的大雄宝殿金碧辉煌,殿内供奉着精美的佛像,这些佛像或庄严肃穆,或慈悲祥和,皆由当时顶尖的工匠精心雕琢而成。寺庙的墙壁上绘满了色彩鲜艳的壁画,描绘着佛教经典中的各种故事和场景,如佛祖释迦牟尼的诞生、出家、悟道、涅槃等,每一幅壁画都栩栩如生,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佛法的奥秘。</p><p class="ql-block"> 寺庙的庭院中,种满了各种奇花异草,松柏翠绿,四季常青,为寺庙增添了一份宁静祥和的氛围。此次扩建后的东山寺,规模宏大,建筑精美,成为了当时南方地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吸引了众多高僧大德前来驻锡讲经,四方信徒也纷纷慕名而来,香火旺盛至极。</p> <p class="ql-block">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战火纷飞,东山寺也未能幸免于难。寺庙的建筑在战火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僧人们被迫四处逃亡,昔日繁华的佛教圣地瞬间变得一片凄凉。然而,佛法的传承并未就此中断。在这动荡不安的时期,一位名叫善信的高僧挺身而出,他心怀复兴东山寺的宏愿,不顾战乱的危险,四处奔走,募集资金和物资,试图对寺庙进行修复。</p><p class="ql-block"> 善信高僧的努力和坚持,逐渐得到了一些地方官员和乡绅的支持。他们纷纷伸出援手,为东山寺的修复工程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东山寺的部分建筑得到了修复,寺庙的法务活动也逐渐得以恢复。虽然此时的东山寺已不复昔日的辉煌,但它依然顽强地坚守着佛法的火种,等待着再次复兴的时机。</p><p class="ql-block"> 北宋时期,佛教再次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皆对佛教持尊崇态度,他们认为佛教的教义有助于安抚民心,维护社会的稳定。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各地的寺庙纷纷得到了朝廷的扶持和资助。东山寺也因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再次受到了皇家的关注。</p><p class="ql-block"> 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期间,曾多次派遣使者前往东山寺,赏赐财物和佛经,并下令对寺庙进行进一步的修缮和扩建。此次扩建工程由朝廷专门指派的建筑师负责,他们借鉴了当时北方皇家寺庙的建筑风格,对东山寺的布局和建筑结构进行了重新规划和设计。新建的殿堂更加宏伟壮观,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尽显皇家气派。寺庙的钟楼和鼓楼也进行了重新修建,高大的钟楼内悬挂着一口重达万斤的大钟,每当钟声敲响,悠扬的钟声能传遍洪山周边数十里的地方,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佛法的威严与神圣。</p><p class="ql-block"> 在北宋时期,还有一位与东山寺有着密切关系的高僧,他便是道楷禅师。道楷禅师是禅宗临济宗的一代宗师,他禅风峻峭,智慧超群,在佛教界享有极高的声誉。道楷禅师曾在东山寺驻锡多年,在此期间,他潜心修行,深入研究佛法,并广收门徒,传授禅宗心印。他的教诲深入浅出,深受弟子们的喜爱和尊敬。许多弟子在他的教导下,领悟了佛法的真谛,成为了佛教界的栋梁之才。道楷禅师在东山寺的修行和弘法活动,不仅为寺庙增添了光彩,也进一步提升了东山寺在佛教界的地位和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南宋时期,虽然政权偏安一隅,但对佛教的尊崇依然不减。宋高宗赵构曾亲自为东山寺题写匾额,赐予寺庙大量的田地和财物,以保障寺庙的日常开销和法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在皇家的护持下,东山寺继续保持着繁荣发展的态势,寺庙的文化艺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寺内的僧人们在修行之余,积极开展佛教文化的研究和创作活动。他们撰写了大量的佛教经典注释、禅诗、语录等著作,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佛教文化的内涵,也为后世研究南宋时期的佛教思想和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p><p class="ql-block"> 元朝时期,蒙古统治者对各种宗教采取了包容和扶持的政策。佛教作为当时社会中影响力较大的宗教之一,得到了元朝朝廷的大力支持。东山寺在元朝时期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元世祖忽必烈曾下令对东山寺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和扩建,此次扩建工程规模空前。寺庙的建筑风格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融入了一些蒙古和西域地区的建筑元素,使寺庙呈现出一种多元文化融合的独特风貌。</p><p class="ql-block"> 在元朝时期,东山寺还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高僧大德。他们与当时的文人墨客、社会名流交往密切,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弘扬佛法、传播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觉岸禅师。觉岸禅师不仅精通佛法,还擅长诗词书画。他的诗词作品意境深远,富有禅意,常常被人们传颂。他的书画作品也独具风格,笔墨神韵兼备,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觉岸禅师在东山寺的修行和创作活动,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拜访交流,使得东山寺成为了当时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场所之一。</p><p class="ql-block"> 明朝时期,宝通禅寺(此时东山寺已更名为宝通禅寺)继续与皇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曾在寺庙中度过一段艰难的时光,因此对佛教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登基后,大力扶持佛教,对各地的寺庙都给予了优厚的待遇。宝通禅寺作为武汉地区的重要寺庙,自然也得到了朱元璋的关注。</p><p class="ql-block"> 朱元璋曾亲自下令,对宝通禅寺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和扩建。此次扩建工程历时多年,一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新建的殿堂楼阁更加宏伟壮观,寺内的佛像、法器等也都进行了更新和添置。寺庙的园林景观也得到了精心打造,亭台楼阁、假山池沼错落有致,与庄严的殿堂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在明朝时期,宝通禅寺还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僧人,他们在佛教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卓越的成就。这些僧人不仅在国内弘扬佛法,还将宝通禅寺的影响力传播到了海外。</p><p class="ql-block">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对佛教的扶持力度依然不减。他曾多次派遣使者前往宝通禅寺,赏赐财物和佛经,并邀请寺内的高僧前往京城参加法会和佛事活动。宝通禅寺的高僧们在京城的法会上,以其高深的佛法造诣和精湛的修行功夫,赢得了朝廷官员和其他高僧大德的赞誉和尊敬。</p><p class="ql-block"> 清朝时期,宝通禅寺依然备受皇家的青睐。清顺治帝曾亲自到宝通禅寺进香礼佛,并赐予寺庙大量的财物和土地。康熙帝和乾隆帝在位期间,也曾多次巡游江南,每次经过武汉时,都会到宝通禅寺驻跸礼佛。他们对宝通禅寺的建筑、园林等都赞不绝口,并下令对寺庙进行修缮和维护,以保持其庄严宏伟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  在清朝时期,宝通禅寺还发生了许多与皇家相关的传奇故事。相传,乾隆帝下江南时,曾在宝通禅寺留宿。当晚,他在寺庙的庭院中散步,忽然听到一阵悠扬的琴声。乾隆帝顺着琴声的方向走去,发现一位年轻的僧人正在庭院中的亭子里抚琴。乾隆帝被僧人的琴艺所吸引,便走上前去与他交谈。僧人见是乾隆帝,赶忙起身行礼。两人交谈甚欢,从佛法到诗词,从琴艺到天下大事,无所不谈。乾隆帝对僧人的才华和见识深感钦佩,当即挥毫泼墨,为宝通禅寺题诗一首。这首诗后来被刻在石碑上,立在寺庙的庭院中,成为了宝通禅寺的一道独特景观。</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推移,宝通禅寺历经了无数的风雨沧桑,但它始终在皇家和民间的共同护持下,屹立不倒。它不仅是一座佛教的圣地,更是一部承载着千年历史文化的活化石。那些与帝王将相相关的传说故事,如同寺庙中的袅袅佛香,弥漫在空气中,久久不散,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前来探寻它的神秘与传奇。</p><p class="ql-block"> 如今,宝通禅寺依然香火旺盛,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和信徒前来参观朝拜。它那古老的建筑、珍贵的文物、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与皇家相关的传奇故事,都成为了人们了解中国佛教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窗口。宝通禅寺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继续传承着佛法的智慧与慈悲,向世人展示着它独特的魅力与风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