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连载《江淮英烈李慰农》(23)

欧歌

<p class="ql-block">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的领导机关,设立在巴黎南部13区意大利广场附近的戈德弗鲁瓦大街17号赵世炎的住处。李慰农经常来这里,汇报工作之余,总是要与赵世炎、陈延年、周恩来等讨论一番,并请他们帮助修改他给“少共”机关刊物《少年》和《共产主义研究会通信集》撰写的文章。</p><p class="ql-block">在这些文章中,李慰农解读了共产主义的一般原理,并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虽然他这时对某些理论问题的认识还难免有些幼稚,但他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的认识,却是相当深刻的。</p><p class="ql-block">关于中国革命的前途,李慰农认为,并不是说共产主义社会一定要在资本主义制度发达之后才可能产生的,否则俄国革命并不应成功。在经济落后的中国,革命的正轨也只有共产主义这条路。因为他是合乎社会进化,合乎中国人民需要的。除此之外,不是错误,便是梦想。</p><p class="ql-block">在回答“共产革命用什么方法在中国实现”这个大问题时,李慰农作了如下分析:</p><p class="ql-block">现时的中国,一方面,由于受国际资本帝国主义的侵掠压迫,在经济上已不是独立自主的国家了,一切国民无阶级无界限的都处在奴属地位,所以中国无论在哪种制度之下,或某种阶级利益之上,都有恢复独立的必要。换句话说,也就是打倒国际资本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势力。另一方面,中国在内政上还是封建式的群雄割据时代,十几年来,闹得鸡犬不宁,生灵涂炭,工不能做工,商不能营商,农不能耕田,学生不能读书,这更是中国社会前途的莫大障碍物。所以,打倒军阀也是中国任何进步革命的先决条件。但这两种工作,究竟怎样着手呢?马上采取共产主义革命是不行的。因为共产革命是纯粹无产阶级的,是反抗一切有产阶级的,以中国现在无产阶级的状况,除少数交通便利的都市,刚开始独法训练之外,其余大部分受着产业不发达的影响,尚在离居散处的状态中,实力是很薄弱的,若勉强造成革命局势,中国的有产阶级,势必托庇于国际有产阶级之下,里应外合,四面夹攻,一举碾压革命。到了此时,不特革命局势难保,中国将从此处于纯粹奴隶地位,听任国际有产阶级的宰割。所以共产革命之先,还有扶助民主革命的必要,因为它是政治上比较进步的革命,可以号召全国之民,可以合力打倒军阀,可以合力图谋独立。</p> <p class="ql-block">以上这段分析,李慰农首先论述了中国社会的两大祸害——帝国主义和军阀,革命就是要打倒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势力,打倒军阀政府。这两个打倒,李慰农称其为“两种工作”。但是现在做这两种工作,李慰农认为,由于无产阶级的力量比较薄弱,还不能采取纯粹无产阶级的共产革命的方式进行,只能通过先扶助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途径实现。这段分析,实际上道出了中国革命不能一步到位,必须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后来的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也证实了李慰农这种分两步走的战略推导。</p><p class="ql-block">接下来,李慰农对民主革命中两个阶级的利害关系,以及革命成功后的政治走向,作出了令人警醒的分析:</p><p class="ql-block">但是这种革命,毕意是资产阶级的,与无产阶级不相干,他们(指资产阶级)在革命之先,虽然有许多利害关系与无产阶级相同,革命成功之后,就纯粹处在相反的地位了。政权既然掌握在他们之手,就要把持一切,照直不打弯地朝着资本制度上走,无产阶级又变成他们的眼中钉了。这个时期之内,(无产阶级)若无相当实力,政治、法律是丝毫占不到地位的,结果将落一场空蹈法国1789年革命的前辙。</p><p class="ql-block">这段分析,相当于一个政治预言,是对国共合作大革命前景的预警。李慰农的这篇文章写于1923年4月28日,整整四年后,这个预言成真,很不幸,果然是一场重蹈覆辙。北伐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窃取了大革命的胜利成果,于1927年发动了“四一二政变”,疯狂屠杀曾与之并肩战斗、在大革命中冲锋陷阵的共产党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