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华印刷厂-廖公馆旧址

LM

<p class="ql-block"><b>  -- 2024 广西冬至桂林行(2) </b></p><p class="ql-block"> 27日上午从阳朔乘高铁前往柳州,入住繁华热闹的五星食街附近宾馆,放下行李,一行立即按计划参观柳祠,然后前往柳州市博物馆。步行前往刚走10米左右,遇见联华印刷厂旧址,参观出来继续前行,又遇廖公馆旧址。</p><p class="ql-block"> 于是记录了这两处旧址陈列内容。</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柳州联华印刷厂旧址</b></p> <p class="ql-block">  联华印刷厂旧址,是 1946 年中共柳州地下党组织从事革命活动的据点和印刷革命宣传品的秘密机构,是目前柳州市保存完整的中共地下党活动旧址之一,1961年公布为柳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旧址位于柳州市中山东路 50、50-1号,原为居民所有和使用。</p> <p class="ql-block">主体建筑建于民国年间,坐北朝南,面阔二间,宽约 7.61 米,进深三进,深约17.22米,高二层,通高10.30米,小青瓦屋面,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临街立面为民国时期仿西洋式建筑形式,占地面积142平方米。由于年代久远,联华印刷厂旧址基础下沉,随时可能坍塌,加之白蚁蛀蚀,梁柱及木结构严重损坏。在柳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13年联华印刷厂旧址交由柳州市博物馆管理,2015年进行维修保护。</p> <p class="ql-block">老式圆盘印刷机</p> <p class="ql-block">民国 纸币</p> <p class="ql-block">民国 酸枝木算盘</p> <p class="ql-block">民国年代老物件</p> <p class="ql-block">印刷厂3楼阳台</p> <p class="ql-block">星星之火,可以燎原。</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活跃在柳州,共产党员隐藏自己的身份,投入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他们之中,有教师、有编辑、有投笔从戎的军人,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引导柳州人民坚持抗日,重建家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柳州日报社 </b></p><p class="ql-block"> 1936年,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接管《柳江日报》,并改名为《柳州日报》,报社社长由柳江县县长杨盟兼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由私立龙城中学校长高天骥于1939年1月兼任柳州日报社社长。同年9月,中共地下党员林继茂任总编辑。从此《柳州日报》就掌握在中国共产党的手中,他们在抗战中艰苦办报,发展革命力量,占领文化宣传阵地。通过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动员民众参与保卫柳州,与日军英勇作战。</p> <p class="ql-block">月11日《柳州日报》(第四版)报道</p><p class="ql-block">《柳州日报》刊登宣传抗日救亡的木刻作品及滇西戰事</p> <p class="ql-block">1945年,罗城龙岸下株村</p><p class="ql-block">柳州日报总社旧址</p> <p class="ql-block">老报人在原柳州日报龙头分社旧址回顾当年的斗争生活</p> <p class="ql-block">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在中共柳州地下党组织的带领下,为迎接柳州的解放和新中国的成立,文化界出版印刷行业的共产党员秘密进行革命活动。报刊开辟专栏宣传全民抗战……</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廖磊公馆与抗战历史</b></p><p class="ql-block"> 廖磊将军于1930-1937任第7军军长驻军柳州市时,自己兴建的住宅,是廖磊将军在柳州进行抗战活动的历史见证物,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b>廖公馆旧址外貌</b></p><p class="ql-block">现为柳州抗日统一战线历史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柳州抗战事迹在1F各厅布展长期陈列</p> <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 鉴于广西交通闭塞、施政困难, 新桂系在柳州对工业、 农业、交通、施政方面进行重点建设,首将公路建设为重点。在1925年至1928年间,柳石 (柳州至石龙)、 柳池 (柳州至河池)、 柳迁 (柳州至迁江)、 柳榴 (柳州至榴江)、柳长(柳州至长安)公路基本完成。广西酒精厂、柳州机械厂、柳州电力厂、广西农林试验场等次第成立。 随着公路网络形成, 湘桂铁路、黔桂铁路通行,航空开通。在抗日战争时期,作为西南水陆交通要道的柳州, 成为民族大迁徙的重要通道,地理位置益显重要, 柳州因战争形势的变化而急剧发展。</p> <p class="ql-block">学生军出发时与亲人在街头话别</p><p class="ql-block">广西学生军部分柳州队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柳州日报》(1938年11月26日)载《柳江县学生抗敌后援会欢送学生军赴桂林集训特刊》</p> <p class="ql-block">广西学生军在徐州前线进行宣传活动。</p> <p class="ql-block"><b>广西学生军中的柳州兵</b></p><p class="ql-block"> 1936年至1938年,广西先后组织了三届学生军,其中柳州籍的有130多人,中共党员在其中起骨干作用,中共广西省工委指示各地党组织的党员带动进步青年参加学生军,以便掌握和影响这支队伍,保证学生军的进步倾向。</p><p class="ql-block">这支由青年学生组成并配有武装的抗日救亡队伍,既做宣传工作,又做发动和组织群众从事抗日救亡的工作,还直接参加了对敌伪的武装斗争,不同程度地跟随正规军投入战斗、协助作战,是广抗日活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p> <p class="ql-block">柳州学生军准备开赴前线 </p> <p class="ql-block"><b>剧宣队演话剧宣传抗日</b></p> <p class="ql-block"><b>1942年,剧宣五队在柳州大龙潭队部宿舍留影</b></p> <p class="ql-block">剧宣五队演出的话剧《胜利进行曲</p><p class="ql-block">剧宣四队在柳州演出话剧《刑》剧照</p><p class="ql-block">演剧队在柳州演出《丁大夫》剧照</p> <p class="ql-block">剧宣五队演出的话剧《胜利进行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抗敌演剧一队在街头进行抗日宣传</p> <p class="ql-block">龙城中学合晿团合影</p> <p class="ql-block">修铁道(作者黄荣灿)</p> <p class="ql-block">抗战期间,汉口基督教女青年会战时服务团两次到鹿寨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图为该团部分队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军委会政治部剧宣五队</p><p class="ql-block">剧宣五队为捐献"剧人号"滑翔机筹款,演出名剧《愁城记》。图为当时的新闻。</p> <p class="ql-block">第四战区参谋长吴石代表将士接受柳州的慰问品</p> <p class="ql-block"><b>柳州民间抗日募捐活动 </b></p><p class="ql-block"> 柳州人民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慷慨解囊,为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募捐,并把此作为自始至终参与抗日救亡的实际行动。抗日救亡宣传团体也纷纷走上街头、下到农村,号召国民"肩负救亡责任,有钱者出钱,无钱者出力"。</p><p class="ql-block"> 柳州民间也通过各种义卖、义演、义工捐献的形式开展了:献金台捐献、纪念节捐献、购机捐献、劝募捐献、国旗献金等支持抗战的活动,在龙城大地掀起了高潮。</p> <p class="ql-block">"筹款救国"活动及相关报道</p><p class="ql-block">1941年10月17日至11月13日,柳州抗龙劝募队开展"筹款救国"活动,向流动商人募足战债150万元。</p><p class="ql-block"><b>其它捐款活动记载如下:</b></p><p class="ql-block"> 1941年11月,粤旅柳同乡会举行首次联席会议,捐献滑翔机一架;1941年11月16日柳江干训团举行献机捐款竞赛活动,共募得3280元;1941年12月2日柳州艺术界召开联谊会,筹献"文艺号"滑翔机一架;1942年2月2日起,柳州妇女界公演独幕剧《出征》,共募得5448.9元,全部献出购买"妇女号"滑翔机;1942年2月,柳州城乡农民自愿献谷2000斤,受到第四战区长官司令部的嘉奖;1942年3月剧宣五队在柳州演出《愁城记》,将所得收入全部捐献购买"剧人号"滑翔机;1942年6月,柳州记者公会举行一个星期的义卖活动,这次义卖共得25万元;1942年8月14日,柳州举行"八·一四"空军节纪念大会,四日内献金总数已达30万元;1942年8月14日,柳州开展献金购买飞机活动。</p> <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难童们在学习文化。</p> <p class="ql-block">桂师战时服务团部分女同学与柳州香山慈小学教师合影(1947年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柳州日报》在下株村开办妇女识字班</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附:柳州历史老照片</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两处旧址陈列的老照片不少。不忍心放弃,额将历史影像随手拍下来,留做查询资料以备查询。</span></p> <p class="ql-block">沿江而来的木材堆积在河滩上</p><p class="ql-block"> (1945年秋摄于柳州)</p> <p class="ql-block">于1944年8月,自南虾北柏摄的这一幅中,临江的吊脚楼,码头上上下的人群以及江边的小吃,构成了美丽的背景。</p><p class="ql-block"> 1945年,柳江南岸,街道尽处为柳州驾鸭山,也称大"举山"的西山,建筑仍存、两旁房屋损毁严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抗战时期的柳江浮桥</b></p> <p class="ql-block">  当年未修桥,临时架的浮桥不仅解决了南北两岸的交通,也是摄影者时留意的景点。20世纪40年代摄于柳州。</p> <p class="ql-block"><b>1909 年的柳州府城全景</b></p><p class="ql-block"> 这是迄今所知拍摄年代最早的柳州风貌照片之一。日本"同文书院"第7期学生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到柳州进行调查,内容涉及地理位置及地势、气候、人口及生活状况、文化教育、工业、交通运输等,拍摄了一组柳州风光照片。</p> <p class="ql-block">1934年的柳州</p> <p class="ql-block">机翼下柳江进德槎山附近的田野 1945</p> <p class="ql-block">自北向南拍摄的镜头中,马鞍山是最为醒目的标志。 </p> <p class="ql-block">  1939 年 1 月建起的柳江浮桥,在那非常岁月里,是一道生命之舟。在那个时代,柳州人说到柳江,就会自然而然地说起、提起江上的浮桥。这是一根大动脉,一道生命线。这是摄影于1944年9月的浮桥照片。</p> <p class="ql-block"><b>建筑中的柳州总车站</b></p><p class="ql-block"> 1927年开工,1928年10月落成。位于立鱼峰山脚东南侧。1935年夏,此建筑奉省政府令由柳州乐群社使用,总车站迁到鱼峰路北段。1928年摄 。</p> <p class="ql-block">行经柳江蟠龙岭下的商轮</p><p class="ql-block"> (约1928年摄于柳州)</p> <p class="ql-block">庆云路(中山中路)</p><p class="ql-block"> 1932年11月开始兴建,1933年3月完成。1935年之于柳州。</p> <p class="ql-block">20世纪30年代的木炭公共汽车</p> <p class="ql-block">日军撤出柳州前,公开布告烧毁柳州城。大批西式房屋便化成了废墟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