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小妹妹夫妇要去打取古泉水了,我们顺便也去观赏一下傣族村寨风光。</p> <p class="ql-block">磨憨小镇是有自来水的。但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放弃了饮用自来水。认为自来水在消毒中,添加了漂白剂等,并不环保。家中洗漱洗衣服,打扫卫生等使用自来水。而烹茶、煮饭、则是使用天然的井泉之水。常年坚持到附近傣族村寨汲取古泉水来满足食用的需求。</p> <p class="ql-block">开车到附近的尚勇镇,尚岗傣族村寨,约二十公里路程。也就是相当于信阳市到甘岸三路公交的距离。交通很方便。到了村寨,我们先随意在村寨里走走,大致的浏览了一下傣族村寨的自然环境和建筑风光。</p> <p class="ql-block">尚岗傣族村寨的街道风景。</p> <p class="ql-block">古寨风情。</p> <p class="ql-block">民居前的绿植及装饰。</p> <p class="ql-block">古寨风情。</p> <p class="ql-block">如今尚岗寨的傣家竹楼,都已经是现代化的建筑结构了。地面都是水泥地坪,每家面积大约都在400到600平米之间,四周方格网状的分布着石头柱础,上面竖立着方形木柱。然后建成三层楼,下面是乘凉,停车,存放农具,两层、三层用来居住。</p><p class="ql-block">我们与一位傣族村民交谈。他家建筑一共是六百的面积,总体三层,通风状态良好,非常适宜居住。生活居住条件,已经是远超当地的汉民族了。村寨规划的非常漂亮,整洁,徜徉其中,可以饱览少数民族的村寨特色。</p> <p class="ql-block">与村民交谈。</p> <p class="ql-block">村民门前悬挂的织巢鸟鸟巢。用于装饰民居。</p> <p class="ql-block">民居的装饰。</p> <p class="ql-block">村里街道旁栽种的黄金木瓜,果实累累。</p> <p class="ql-block">寨子里的百年菩提树,三人难以合抱。</p> <p class="ql-block">街道旁栽种的耶子树。</p> <p class="ql-block">村里的香蕉树。</p> <p class="ql-block">徜徉村寨之中。</p> <p class="ql-block">在与村民的交谈中,我知道了全寨大约二百多户,四千多人口,属于边境比较大的村寨了。村寨的房子,完全是傣族的民族特色建筑。呈网格状的规划整齐,这也是我进入傣民族村的第一个村寨。在滨水而居的河谷坝区,因受炎热、潮湿、多雨、竹木繁茂等生态环境的影响,傣族的居民建筑以“干栏”(俗称竹楼)为主。寨内一幢幢颇具特色的“干栏式”傣客竹楼、壮观的白塔、精致的风雨桥,充满着傣乡的浓郁风情。傣族民居是我国建筑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照耀了建筑文化史,对于我国建筑文化史有着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民居的建筑结构。</p> <p class="ql-block">与村民交谈着,了解傣族村民的家庭状况。</p> <p class="ql-block">汲取泉水的古井在尚岗村头路边。古井叫《曼纳》,大概是傣语,其意不得而知。始建于1834年,即清道光十四年,真可谓古井也。傣族是个爱水、恋水、惜水、敬仰水的民族,以水表示祝福,表示傣族的洁净。西双版纳傣族居住的村寨,寨边的竹丛中,都建有造型独特,别具一格的水井塔。家边的水井,独具特色,与内地通常所见的水井大不相同。</p><p class="ql-block">傣家水井的井罩建筑,技艺精湛,一座井罩就是一件艺术品。有的像华塔拔地而起,尖顶挂着一串串银铃,清风吹来,发出悦耳声响,塔外壁镶着各式各样的珠宝、明镜,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有的东西两面是两头泥塑的白象,北面雕刻着交尾双龙,凤凰展翅,金鹿戏水等。几百年来,古井泉水涌出水量很大,一直源源不绝。也是村寨居民们最珍惜的生命之源也。</p> <p class="ql-block">初始,到村寨汲取水是免费的,久而久之,来汲取的人越来越多。少数民族村寨便采取了卖水的办法,来限制取水。通常一桶桶装水的容量为18.9升。这是市场上最常见的桶装水容量。一般来说,18.9升的桶装水的商品价格在20元人民币左右,适合大多数家庭和办公场所的使用需求。傣族村寨里,实行了村民们取水不收费。外来人员取水,每桶桶装水,即18.9升,收费人民币2元。比较起来,还是很划算的。市场上一瓶矿泉水500毫升,卖2元。一桶桶装纯净水卖价20元。而在傣族村寨汲取古泉水,一桶(18.9升)只收2元。经济账算来,还是很廉价的。</p> <p class="ql-block">古井泉水。</p> <p class="ql-block">我们取一次水,数量是六桶,可以使用半个月左右。用完了再来汲水。而傣寨里的古井泉水,很是纯净,不腐不锈,清冽甘甜。也耐存储。非常受小镇的人们欢迎。外地取水者大多来自于磨憨小镇。</p> <p class="ql-block">礼让村民先取水。</p> <p class="ql-block">开始取水。</p> <p class="ql-block">装水。</p> <p class="ql-block">我们汲取了一共是六桶的18.9升古泉水,即18.9X6,等于113.4升的水量。交费12元。</p> <p class="ql-block">装水后,准备返程。</p> <p class="ql-block">归途中见到汽车装运初始采集的橡胶。它软软的,有弹性,但有很大的臭味儿。</p> <p class="ql-block">橡胶装车中,这是初始原生态橡胶,运到加工厂,去色去臭后,成为白色的无味儿的,原始的橡胶原材料。可以加工成汽车轮胎等橡胶产品。应用广泛,是国家的战略性物资。</p> <p class="ql-block">归途中的蓝天白云。</p> <p class="ql-block">归途中见到的,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在傣族村寨购买的嫩南瓜,信阳叫南瓜泡,形容其很嫩。还有一把南瓜藤蔓尖儿。</p> <p class="ql-block">返家后,我下厨,炒了一个醋溜南瓜丝,一个炒南瓜藤蔓尖。小妹儿炒了一个冬瓜虾米、热了一桶牛肉罐头,煮了一盆青菜汤。老挝啤酒、美国干红、中国云南的嫩青菜。四菜一汤,一顿也算丰富的家宴。</p> <p class="ql-block">半天的时间,游玩了傣族村寨,汲取了古泉水。你感觉这种汲取古泉水的方式,有价值吗?是不是有点儿奢侈了?但用来烹茶品茗,蒸米煮饭,的确是香甜可口,感觉还是有益于生活健康的也!追求饮用水的返璞归真,力求贴近于大自然的生活方式,不也是在现代化的生活环境中的人们,祈求健康而特意追求的一种生活意境吗?</p><p class="ql-block">见仁见智,各取所需吧!……</p> <p class="ql-block">这不禁使我想起了苏东坡的七言诗,《汲江煎茶》:</p><p class="ql-block">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p><p class="ql-block">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p><p class="ql-block">茶雨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p><p class="ql-block">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呜呼,吾钦佩并羡慕东坡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