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老建筑(岁末碎语)

蒋培铭

<p class="ql-block"> 1923年,建筑师勒.柯布西耶写了一本书,名曰《走向新建筑》。</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世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工业化、机械化可以生产人们需要的许多新产品。钢铁、玻璃、混凝土成为建筑建造的新技术、新材料,建筑的创造、创新有了可能性。</p><p class="ql-block"> 人们的思想自由开放,不断产生新的观念,追求打破传统,探索新的生活方式,时尚、时髦,成为流行的社会风气。</p><p class="ql-block"> 世界也许就是在新老交替中变化着,常言道: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p><p class="ql-block"> 我们知道那时的世界就是一个求“新”,如今我们还走在追求“新”的道路上。</p><p class="ql-block"> 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主要观点是:1、激烈否定19世纪以来的复古主义、折衷主义。2、积极主张创造表现新时代的新建筑。3、歌颂现代工业成就。4、提出“住房是居住的机器。5、鼓吹用工业化的方法大规模建造房屋。6、同时又强调建筑的艺术性。</p><p class="ql-block"> 他还主张建筑形式服从功能、机器美学等理论。</p><p class="ql-block"> 他提出了的新建筑五要素:1、底层架空;2、屋顶花园;3、自由平面;4、自由立面;5、带形长窗;代表作品萨伏依住宅正是建筑五要素的完美呈现。</p><p class="ql-block"> 勒.柯布西耶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是许多建筑师的榜样与偶像。很多人受到他与《走向新建筑》这本书的影响,喜欢了建筑,成为了建筑师。</p><p class="ql-block"> 在20世纪20年代,不仅勒.柯布西耶寻找新建筑。</p><p class="ql-block"> 同样,世界著名建筑师格鲁皮乌斯也在寻找新建筑,他说:我们不能在无尽无休的复古了!建筑不前进,就要死亡!为此他建立了包豪斯学校。</p><p class="ql-block"> 世界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也在寻找新建筑,他说:在我们的建筑中使用以往时代的形式是没有出路的,即使有最高的艺术才能,这样去做也要失败。他于1929年巴塞罗那建筑博览会设计的德国馆,正是他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少就是多”的经典体现。</p><p class="ql-block"> 很多建筑师在寻找新建筑,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们,提倡新的美学原则:建筑表现手法与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与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与纯净的体型;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勒.柯布西耶号召建筑师要从轮船、汽车和飞机的设计中得到启示:一切都建立在合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p><p class="ql-block"> 1928年,来自12个国家的42名革新派建筑师代表在瑞士集会,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现代主义建筑”一名开始四处传播。</p><p class="ql-block"> “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建筑要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现代建筑要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设计要研究和解决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主张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形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新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勒.柯布西耶、格鲁皮乌斯、密斯凡德罗成为现代建筑最重要的奠基人。</p><p class="ql-block">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起源于19世纪末,成熟于29世纪2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于50、60年代风行世界,60年代之后有人认为已经过时,出现了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新古典主义等。</p><p class="ql-block"> 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原则是正确的,现代主义建筑的创新美学原则也是正确的,现代建筑的创新精神也是值得称道的。</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我们知道了法国巴黎圣母院在五年前的一场意外的大火中部分被烧毁后,如今修缮完毕,再现昔日的风采。</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仅要问,巴黎圣母院这座近乎千年的的老建筑,为何引起世人的如此关注,为何花巨资修缮。</p><p class="ql-block"> 这是因为巴黎圣母院不仅是巴黎,而且是法国整个国家与民族的象征,也是世界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p><p class="ql-block"> 如今,现代建筑发展到如今有百年多的历史,相对于老建筑的历史是显得很年轻,还有巨大的发展时间、空间。</p><p class="ql-block"> 但是我们发现现代建筑已经呈现老态、病态,许多现代建筑只是毫无特色的方盒子,或者是没有文化特色的抽象几何体的堆砌。现代建筑生硬、冰冷,没有任何人文情感的表情,工艺、尺度粗糙,没有今人的亲切感。</p><p class="ql-block"> 除了一些现代建筑似乎成为经典,仅仅因为建筑的重要性,或者著名建筑师作品的保护。许多的现代建筑已经令我们失望,我们已经看不到这些现代建筑的真正价值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现在所谓的新建筑更是很不理性,非常感性。只关心视觉冲击力的形式,混不讲理的形式,一切为了形式,近乎疯狂,不在关心建筑使用、造价、文化艺术、信仰等。</p><p class="ql-block"> 我们似乎忘记建筑曾经走过的经典艺术之路,在前进中的迷失了方向。</p><p class="ql-block"> 如今,在世界范围内,一些地方由于快速的城市化,城市建设的新建筑接近饱和。另一方面,经济的低迷,也使得新建筑的发展失去了驱动力。</p><p class="ql-block"> 我们看到许多的城市已经把发展的重心,更多的投向老的居住社区、工厂、商业的老建筑的创新与利用。</p><p class="ql-block"> 建筑开始考虑人文情感的趣味,开始使用老建筑经常出现的材料、符号,木材、砖瓦等材料的回归,预示着建筑开始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肯定。建筑开始抽象隐喻传统建筑的形态,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模仿传统建筑的气质。</p><p class="ql-block"> 人们现在更喜欢去看城市的老街区、老建筑,更喜欢时尚与传统共荣的场所。如北京的的首钢文化遗址公园,上海的新天地,成都的太古里。</p><p class="ql-block"> 随着城市不断的发展,30、50、100年的建筑越来越多,我们可称之为老建筑。</p><p class="ql-block"> 老建筑因为年限、风貌、质量、功能等原因,可能失去存在的价值与意义。</p><p class="ql-block"> 但是,大多数老建筑经过加固修缮、再次设计,能够焕发出难以想象的新魅力。</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城市经过多年日积月累的大建设、大发展,已经足够的丰富多彩、韵味十足。</p><p class="ql-block"> 我们没有力量、资源,总是陶醉于新建筑的建设。应该沉静下来,关注老建筑的生与死,更积极的去精雕细刻、修缮利用老建筑,焕发新的活力,再铸辉煌,提升整个城市的品质。还是喜新厌旧,抛弃老建筑。</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走向老建筑!</p><p class="ql-block">2024.12.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