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熊耳山村五组有个老中医叫赵建青,生于1901 年,1974 年去世,享年73岁,村里人都尊称赵先生。赵先生在村院中德高望重,他中等个子,被生活所压微微有些驼背,但脸上总挂着一副慈祥的微笑,使人感到特别的亲切。</p><p class="ql-block"> 赵先生年轻时跟随一远房亲戚学医,读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难经》等医书,由于家里清贫,后陆续把这几本书都买了,苦读钻研,掌握了中医的基本理论,阴阳五行学说,脉象、经络、病因、病机。</p> <p class="ql-block"> 赵先生最善常治一些疑难杂症,外感伤寒,儿科,妇科等病症。到他家求医看病的,老先生总是特别客气,让坐,叫家人给倒水,嘘寒问暖。赵先生给村民看了一辈子病,都是勉费的,看病只开处方,没经营药品,有些简单的伤风感冒,给病人说几味草药,患者自己采的熬的喝几次就全愈了,先生自己采的药,若是有也给病人用,可从没收过病人一分钱。那些疑难杂症,先生用心诊治,望闻问切,分析患病原因,给予相应治疗措施。内治采用中草药,外治采用针灸、拔罐、刮痧、放血等方式,根据患者不同疾病,进行辨证治疗。通过刺激机体的经络,穴位,从而驱散体内邪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疾病症状,达到治愈。</p> <p class="ql-block"> 记得我孩子一岁时发烧,叫赵先生看了,老先生说没事,他给孩子按了几个穴位,在手指上扎了两针,挤出一滴血,让我回家用酒精棉球给孩子手心脚心后背擦擦,进行物理退烧,回家按照老先生嘱咐的方法做了,一个小时后,孩子果然烧退了,没吃药没打针,孩子吃东西了、病好了,老先生的办法真管用,真是太感谢了。</p> <p class="ql-block"> 赵先生给村民看病从没收过费,自己有时到山上采些中草药,制成药丸,对症给人们也用,病人病好了,特别感谢老先生,给先生送上一合挂面(三小把为一合,农村人送礼常用),略表心意,先生还是再三拒绝不收。赵先生给村民看病不管天晴下雨,不管是白天晩上,只要上门一叫,随叫随到,赵老先生看好一个大病全愈的人,老人心里比病人还要高兴。赵老先生看病有记笔记的习惯,即现在的病历,但比现在病历还要祥细,赵老先生一生对疑难杂症病历笔记记了几十本,后把这些心血笔记、医书赠给他的长孙赵养卓。</p> <p class="ql-block"> 赵养卓生于1957年,他继承了爷爷的遗愿,小时候就喜欢读医书,爷爷手把手传授医学知识,高中毕业后潜心研究中医,在金陵寺镇远近闻名,有络络不绝的人来求医治病,治愈了好多疑难杂症,治愈了不孕不育病人,不知幸福了多少个家庭,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师。</p><p class="ql-block"> 赵先生的侄孙赵运强,村上赤脚医生,1948年生,在村行医,他精通中医,西医,内科小儿科,在村为村民服务二十多年,为村上男女老幼看病提供了方便。</p> <p class="ql-block"> 熊耳山村这几位中医先生,救死扶伤,把一生献给了医疗服务事业:一生忙於杏林宛,悬壶济世把病看,康复病患千千万,美名刻在人心间。</p><p class="ql-block"> 2024 年 11 月10 日给村史编辑委员会写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