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约定(一)一一向幸福出发 2024.11.2.——11.3.

濛濛小雨

<p class="ql-block">  秋风秋阳秋牵挂,梦里梦外梦相逢。</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2日,正是秋高气爽的深秋, 在这个诗情画意浓浓的季节里,不知醉倒过多少文人墨客,更让我们这群独立营知青人,不再傻傻地守着那份期待。</p><p class="ql-block"> 伴着赏心悦耳的《平湖秋月》乐曲,广州知青陈辉华、孔少萍、毕月莲、徐明军、林午一一行五人,循照我们今年6月夏日欢聚羊城的约定,像秋雁乘着高朗的凉爽,开始了我们一生牵挂的知青挚友与卷恋的琼岛热土的南飞。</p><p class="ql-block"> 带着满满的思念,我们约定而来,不问归期——只愿我们心中的秋梦如愿以偿。</p> <p class="ql-block">  ▲ 再见了广州!向幸福出发!挥手间我们开始踏上了深秋的旅途,琼岛的浪漫之旅——我们心中那第二故乡东方故里的夕阳之恋!重温那久违的海之南热土情结!</p> <p class="ql-block">  ▲ 我们,从思念的秋夜梦中走来,又将投入南国夕阳的红尘怀抱,一起尽情享受着深秋的浪漫与欢乐。</p> 深秋的约定——日记小结 <p class="ql-block">  这次琼岛的深秋之旅,孔少萍、陈辉华、毕月莲、徐明军、林午一等五人,首站在海口与知青农友尽情地欢聚一块、探望了原独立营曾一块朝夕相处、携手同行的知青挚友、领导、同事亲朋;</p><p class="ql-block"> 3日下午,我们一起再次回到并聚结在知青故里东方。</p><p class="ql-block"> 4日,为了养精蓄锐,让这次深秋之旅轻轻松松,我们特意在东方市区周边的故地闲游:踏着海东方的浪花沙滩、重走“五大古镇”,追寻当年的足迹、在多彩的鱼鳞洲风景区一起吮吸着清凉的椰汁。晚上,为了给我们五位广州知青的到来接风洗尘,我设宴并约上原独立营的东方知青、农二代们一起欢聚、K歌;</p><p class="ql-block"> 5日,我们一起踏上了神秘的海花岛,在这颇具争议的填海人工岛的童话世界、国际会议中心、欧堡酒店、影视城的富丽堂皇与杂草丛生中寻找深秋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6日,我们一起探访当年与独立营知青一样同兵团共呼吸的广坝农场,再次拥抱那连绵的橡胶园林。重登亚洲第一长坝东方大广坝、品尝友人盛情的淡水鳗美宴,游览我国我省的非遗一一白查黎寨的原始船型茅屋村落;</p><p class="ql-block"> 7日,我们一起再次回到曾经洒下芳华的独立营(现公爱农场)那些熟悉但又陌生的老连队、再次踏上己变得高大上的陀兴水库的坝区、当日得益于东方市领导的盛情安排,我们下榻了座落在与原独立营二连相邻的东方板桥金月湾上海合作组织(七国)的索契大酒店;</p><p class="ql-block"> 8日,我们一起来到了著名的旅游城市三亚,游览大小洞天,在大海的福门、椰寨景区留下了欢乐的合影。游览了著名的南山海上观音,在南山景区内品尝了一餐斋饭。特别是三亚友人程总刻意在凤凰岛相对海岸廂包里,让我们一边品尝丰盛的海鲜晚餐,一边欢赏海中凤凰岛的灯光秀美景;</p><p class="ql-block"> 9日,我们一起驱车向着五指山的腹地一一五指山市(原自治州府通什)出发,在五指山旅游山庄享尝了友人杨总她们特别安排的特色黎族丰餐酒宴,还带领我们直奔不久前习总书记亲临视察的五指山水满乡,观光特色黎祖文化和五指山第一主峰。</p><p class="ql-block"> 在三亚与五指山市游览期间,突然接到海南气象发布的大家关注的超强台风“银杏”即将登陆的四级紧急预警,原先由郑志帮文燕夫妇预约安排的三亚海底潜艇观光项目、名胜雅龙湾游览、友人程总、杨总安排的五指山市南圣河景下榻酒店、五指山水满乡黎祖文化景区及五指山峰观景等计划,都因超强台风“银杏”的到来被紧急叫停,特别是琼州海峽的航班提前禁航等等突如其来的变化,我们后面的游览好戏只好一一取消。五位广州知青挚友临时改签行程,从五指山黎文景区赶回三亚,9日晚上9时,能依时从凤凰机场赶乘禁航前的班机,半夜顺利回到广州。</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次约定的深秋之旅,带着这八天美好的时光里所浸酿的温情、尽享的美景与快乐满载而归,而分别的恋恋不舍与天象变化的一丝遗憾,却让我们又有了新的约定一一“等闲识得东风面,姹紫嫣红总是春”时,我们明年的相聚更将花好月圆。</p> 深秋的约定 ——我们在知青的故里东方等您(2024年11月3日) <p class="ql-block">  ▲ 2024年11月3日傍晚,广州知青孔少萍、毕月莲、徐明军、陈辉华、林午一一行所乘坐的海口一一东方的高铁班列,18时16分即将到达这里。</p> <p class="ql-block">  ▲ 海南东方,我们又回来了!一生卷恋的知青故里,乘着深秋的晚风,我们相约而到。</p><p class="ql-block"> ——照片左起:陈辉华、徐明军、毕月莲、林午一、孔少萍。</p> <p class="ql-block">  ▲▼ 回到知青的故里怀抱,在追寻当年芳华中,我们越发是那么年轻,那么的愉悦。</p><p class="ql-block"> ——上照为孔少萍,下照为毕月莲。</p> <p class="ql-block">  ▲ 高铁班列还没到站,东方站前广场路早己挤满了前来接洽的各式轿车。</p> <p class="ql-block">  ▲ 傍晚6时16分,我们终于接洽了准点到站的广州高朋孔少萍等一行。看到东方高铁站广场到处是吹拉弹唱的北方侯鸟时,多年未回琼的陈辉华惊讶不己,大呼东方全变了,变得令人不可思议。</p> <p class="ql-block">  ▲▼ 入秋以来,东方站前广场每天人山人海,高铁周边小区的各省市来东方过冬的候乌以及本市居民,自发组成的各种广场舞方队,到处翩翩起舞;各式乐器吹拉弹唱的,散步锻炼的,花样繁多,让人目不接暇。</p> <p class="ql-block">  ▲▼ 当我们一出站前广场,路经北京鸿坤、山海湾小区时,只见沿街两边也都是北方候鸟们的欢歌载舞、购物逛街的夜生活景象。</p> 深秋的约定——重走“五大都镇”寻觅当年足迹(2024年11月4日) <p class="ql-block">  东方市“五大都市” ,实则是五大古村镇,是海南著名的琼崖革命老区集群,从这里走出去担任许多省市党政军的省部级及髙校领导、特别是本省各市县一级主要领导干部众多,被誉为“红色基因五都市”。</p><p class="ql-block"> 从市区海东方带状海滩公园往北算起:港门、墩头、新街、北黎、新北。五个古镇都沿依北黎河畔连成“C”型座落,向西面对北部湾大海。自明清始的官府、民国县府、日本侵琼设防、驻岛国民党军队败退台湾下海逃亡的最后一战、解放后县人民政府均几易在新街北黎等镇设驻,一直为历朝兵家必争要地。无论是商埠发达还是后来的破落,这里的居民一向都是吃官粮一一即长期享有城市居民粮户待遇,因此也被海南人戏称“五大都市”。</p><p class="ql-block"> 随着东方城区的建设规模高速扩张,五大古村镇的沿街大小骑楼民居已渐显破败,已被城区高耸楼群包裹而成为城中村。如今,为抢救保护改造建设五大骑楼古镇和渔民风情镇,己被省市两级政府纳入详细控规蓝图。</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的六九、七0年,广州、潮汕、梅县等地知青在东方兵团独立营上山下乡岁月里,都常在节假日与同样从这里上山下乡到独立营的部分东方知青结伴而来,当年这些少男少女在这些频海古镇寻找与享受着大海、蓝天、沙滩、阳光、海风的无限乐趣。</p><p class="ql-block"> 今天,重回知青故里的孔少萍、毕月莲、徐明军、陈辉华、林午一等一行,53年前,都在这些古镇的街上、海边的洁白沙滩、海花石垒成的民宅台阶上,曾留下了他(她)们当年的芳华与青春的足印。</p> <p class="ql-block">  ▲ 东方市“五大都镇”鸟瞰图:随视频依次为:港门、墩头、新街、北黎、新北。</p><p class="ql-block"> (本鸟瞰图引自网络/感谢原创作者)</p> <p class="ql-block">  ▲ 秋风轻拂,海浪吟唱,我们踏着岁月的歌谣在大海的东方相约欢聚。</p><p class="ql-block"> 11月4日上午,我们驱车从市区海东方的海滩公园开始,沿着带状公园大海边的滨海北路,不足八百米就进入首站港门古村镇。</p><p class="ql-block"> 孔少萍在海岸上的海东方带状公园给大家拍了留影。左起:文艾、蒙芽、林午一、毕月莲、陈辉华、徐明军。</p> <p class="ql-block">  ▲ 海东方带状公园一角。</p> <p class="ql-block"> ▲ 时空带不走我们对秋天的情怀,乡愁的曲子是我们对知青故土的思恋(摄于2024年11月4日上午)。</p><p class="ql-block"> ——孔少萍(左)与毕月莲(右)在海东方公园巨石前留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 今天,相聚在这个收获感恩的秋天,我们不忘当年那些共同走过的日子,倍加珍惜彼此那深沉厚重的情谊(摄于2024年11月4日上午)。</p><p class="ql-block"> 一一蒙芽(左)与陈辉华(右)在海东方公园巨石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  ▲ 海东方的海景房。</p> <p class="ql-block">  ▲ 秋阳下的海滩,海风微微,细沙如银,似梦中的仙境。</p><p class="ql-block"> ——林午一在海东方的沙滩上休闲。</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4日上午)</p> <p class="ql-block">  ▲ 从海东方公园的沙滩上远眺,那是东方著名的八所港和渔鳞洲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  ▲ 港门,是一个己有五百年上下的古渔村镇,与墩头渔村相对座落在北黎河出海口南北两岸,主要是以捕漁为业,两个古渔村镇由一条水泥桥梁连通。</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老式骑楼沿街而建,随着几百年的沧桑岁月,已被海风侵蚀而剥落不堪。但是,这些古村镇民风淳朴,原独立营上山下乡的东方知青中有相当部分藉贯来自这里。</p><p class="ql-block"> (本鸟瞰图引自网络/感谢原创作者)</p> <p class="ql-block">  ▲ 53年后的今天,我们广州知青重访东方市“五大都市”古村镇首站——港门村,聚结在港门社区前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照片左起:陈辉华、徐明军、毕月莲、孔少萍、林午一。</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4日上午)</p> <p class="ql-block">  ▲ 这是港门人俗称的“琼山街”,街道两边的古骑楼大抵是历史上许多海南琼山文昌藉商人迁移东方谋生而建,解放后这条街还比较繁华,随着时代的变迁,这带琼山藉的一二代人与港门居民一样,都因工作职业纷纷迁往东方城区,这些古骑楼也逐年陈旧衰败 。</p><p class="ql-block"> 原独立营东方知青裴民山、梁振仁医生等人的父母辈及他本人的童少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4日上午)</p> <p class="ql-block">  ▲▼ 饱经沧桑的渔村落,在今天城市化的浪潮中,己成了留守老人巻恋的空巢。</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4日)</p> <p class="ql-block">  ▲ 这是港门古村镇里与“琼山街”相邻的港门小学,在历经几十年风雨沧桑中,东方知青史荣的父亲就是这间小学多年的老校长,从这间小学早期走出去的众多著名的大学生、各级中高级领导干部等,都曾是“史校长”的学子,可谓“桃李”满天下。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进入2000年后“五大都市”的边缘化与人口外迁,生源萎缩,这间小学便也废弃。</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4日上午)</p> <p class="ql-block">  ▲▼ 今天,我们又来到了这棵历经四百多年风雨岁月的老酸梅古树面前,只见它仍然挺拨在港门这个古老渔村的街中央,那满身沧桑的老树皮,像历史长卷,记载着岁月的烟尘痕迹与人间的喜乐悲哀。</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4日上午)</p> <p class="ql-block">  ▲ 老酸梅古树,在你身边几百年往来的匆匆过客中,还认得我们吗?五十三年前,我们还是来自广州十七、八妙龄的少女少男,当年我们曾撫摸着你翠绿的身驱,相互追逐在你的身旁;还在这里两侧都是珊瑚石筑垒老屋的石板街上放飞过青春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4日上午)</p> <p class="ql-block">  ▲▼ 北黎河水随着岁月汇入茫茫的大海,历史的天空虽挽不住那流逝的过往,但随着我们今天踏浪的脚步,我们独立营知青人那一个个熟悉的面孔,全然出现在我们的眼前。</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4日上午)</p> <p class="ql-block">  ▲▼ 北黎河出海口的墩头小渔港一角。</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4日上午)</p> <p class="ql-block">  ▲ 深秋的海风微微拂来,我们站在连接港门墩头的大桥底下,虽然己听不见五十三年前靓女俊男在这里相约拍照、嘻逐的笑音,但洁白的沙滩上曾留下我们当年一起走过的串串足印。</p><p class="ql-block"> ——照片左起:孔少萍、毕月莲、林午一、陈辉华、徐明军。</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4日上午)</p> <p class="ql-block">  ▲ 这里秋阳下的大海蓝天, 仍轻轻地挽住我们当年十七、八妙龄少女的手,一起追寻那时月光洒满我们相伴沙滩的影子与足迹。</p><p class="ql-block"> 五十三年后的今天,我们又重走海边,当年的知青情谊是那么醇厚,那么历久弥新。</p><p class="ql-block"> ——照片左起:毕月莲、孔少萍、徐明军。</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4日上午)</p> <p class="ql-block">  ▲ 孔少萍回头一眸,望着北黎河川流“五大都市”而奔向大海,哗哗的海浪轻轻拍打着当年靓女的心怀:</p><p class="ql-block"> 我们那年那月牵手相拥的时光在哪呢?波光鳞鳞的海浪似乎溅着泪花无奈的摇头一一过去了,都己经过去了。</p><p class="ql-block"> 但是,情谊是永恒的,在过去,在今天,在梦里,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4日上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了,深蓝的北部湾!拥抱吧,“五大都市”!让我们的思绪随波起伏,愿我们的思念随温情秋梦与海浪同行!</p><p class="ql-block"> ——上照为毕月莲在东方市港门渔港留影</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4日上午)</p> <p class="ql-block">  ▲ 墩头古渔村镇,己有近六百年上下历史,座落在北黎河出海口北岸,与南岸的港门古村镇仅一桥之隔。这里是闻名琼崖革命史册红色革命老区,历史上有国民党政府制造震惊全琼的“墩头惨案”,有杰出的著名抗日英烈史伯龄,有琼崖纵队主要领导人马白山(解放后为海南军区少将司令员)来这里与当地的史丹(解放后为著名华南理工大学校长)一起创办的琼崖革命摇篮“昌江二小”、琼西中学等名校,为琼崖纵队培养输送了大量革命志士。</p><p class="ql-block"> 墩头村史上的红色革命,影响带动了“五大都镇”的各界百姓,形成了琼西南著名的红色根椐地。因此,从墩头革命老区走出去各省与本省内担任党政军高中级领导人为数众多,而这个古村镇后来的革命遗属、烈军属及红色后代相当多人,当今,从这里带着红色基因走上各地各级领导岗位的后人也为数不少。除此之外,这里的古遗址、老骑楼比比皆是,构成了“五大古村镇”著名的历史文化内涵,一直为后人赞佩。</p><p class="ql-block"> (本鸟瞰图引自网络/感谢原创作者)</p> <p class="ql-block">  ▲ 53年后的今天重访墩头古渔村镇,广州知青们聚结一起留影。</p><p class="ql-block"> ——照片左起:徐明军、毕月莲、林午一、陈辉华、孔少萍。</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4日上午)</p> <p class="ql-block">  ▲▼ 连接港门墩头两古村镇的水泥桥。</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4日上午)</p> <p class="ql-block">  ▲▼ 上照红箭标示下的小骑楼,是我爷爷解放前后居住过的原宅,早己宅空破败。</p><p class="ql-block"> 下照的小骑楼是我堂伯的老宅,与我爷爷的小骑楼临街相对而建,同样,也早已人去楼空。</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4日上午)</p> <p class="ql-block">  ▲ 墩头村镇东门不远处的右侧电线杆旁,是东方知青黄忠权父辈的早期老宅旧址。</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4日上午)</p> <p class="ql-block">  ▲ 新街古镇,自明未清初建埠至今仅两百年上下,但却是“五大都市”中乃至东方市北部地区经济商贸较为发达与活跃的镇墟,也是解放后曾长达8年做为东方县人民政府县城驻地,其基础建设与政治经济文化有过一段辉煌的时期与城镇雏形。</p><p class="ql-block"> 新街镇毗连墩头古渔村,清咸丰年间,外地贾商纷纷来此合股投资,兴建盐田发展盐业,成规模形成成德、成丰、源利、源丰、源合等盐漏产业,并带动了各地商人迁入大兴土木,从商设铺,很快便形成了“面前街”与“后头街”之繁华街市,由此“新街”启名至今,解放后两街分称解放路与胜利路。新街镇不久设为东方市前身昌感县城人民政府驻地长达8年,从此镇容不断扩张,形成了十多条街巷的小县城雏形。街道改为一里、二里、三里……等等。</p><p class="ql-block"> 新街镇,是一个具有革命红色历史的名镇,从1929年成立以张光壁为组长的中共新街党小组,“七.七”事变后,中共琼崖西南临委陈克文担任书记的昌感(东方昌江)县委成立,并与马白山司令员、史丹共同在新街创办了著名的革命摇篮——琼西中学,组织并输送一大批有志青年学生走上抗日救亡、解放战争的革命道路,从新街琼西中学走上革命前线的一批批青年学生,解放后都成为许多省市及本省党政军的中坚领导力量。</p><p class="ql-block"> 新街镇近二百年的发展,也遗留下许多街边一幢幢南洋风格的大小骑楼,同样,它们历经岁月的沧桑,大抵都己破败不堪,但是,一个时代的历史印记,仍是顽强彰显在人们的面前。</p><p class="ql-block"> 新街,也是我母亲、外婆一家的祖居地,受其影响,其家里多名兄弟姐妹也都成为革命的先辈,长期享受着国家给予的军烈属优撫待遇。</p> <p class="ql-block">  ▲ 1938年,由中共琼纵几位领导陈克文、马白山、史丹共同创办的红色摇篮一一琼西中学,照片上的原南门的校名是史丹(解放后调任华南理工大学担任主要领导)亲笔所题。</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4日上午)</p> <p class="ql-block">  ▲▼ 在今天的深秋时节,我们重新走进新街名镇,最值得留念的是,我们当年这些热血的知识青年,如今相聚在“琼西中学”这间红色革命摇篮的校门即海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前,与那红色时代印记一起同框,是这次重访知青故土“五大都市”最具意义的一环,因为原上山下乡到独立营的相当一部分东方知青(如徐明军爱人冯尔尧),就是从这间著名的红色摇篮走出去的老三届毕业生(摄于2024年11月4日上午)。</p><p class="ql-block"> ——照片左起:孔少萍、毕月莲、陈辉华、蒙芽、林午一、徐明军。</p> <p class="ql-block">  ▲ 上照为新街墟镇一里(最早开埠的街道)的老骑楼。</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4日上午)</p> <p class="ql-block">  ▲ 上照的新街镇二里,是我母亲、外婆解放前后在这条街道中段曾居住过的故里。</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4日上午)</p> <p class="ql-block">  ▲ 上照红箭标示,是我二姨妈(母亲二姐)在新街古村镇三里的老骑楼,也是人去楼空。</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4日上午)</p> <p class="ql-block">  ▲▼1957年初东方县政府(时称昌感县人委)从北黎迁新街镇,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的最辉煌的大饭堂,时称火箭人民公社(后改回原名新街)。我记忆中的童年曾随父母走进这里用过餐,那时全民在这个大食堂里吃饭不用钱。没吃几回,便随父親的县人委迁往昌江叉河(设东方大县辖管昌江白沙),年底东方市建委打先站到八所港外轮公司旁设驻筹建县政府迁回事宜,我又随父回到八所,先在铁矿小学后转八所(村)小学正式上学,这才结束了飘泊的童年生活,也从此淡化了这间人民公社大食堂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期间,国家己陷入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我曾回过新街看望母亲与外婆,但这间人民公社大饭堂吃饭不花钱的大锅饭早己垮掉,人去楼空,后来用作何用途也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 今天,重回故里站在这里,这间人民公社大食堂己是残垣断壁,它与当年岁月己成为一段历史,依稀留在我们童年的记忆中。</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4日上午)</p> <p class="ql-block">  ▲这间琼西酒店,是解放前后,在东方、昌江、乐东等西部是名躁一时,有着它辉煌的过往,在城市现代化的演绎过程中,它己显得那么矮小陈旧与破败。</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4日上午)</p> <p class="ql-block">  ▲ 北黎,北黎港,是我们原独立营东方知青陈若川的故乡。它是东方特别是红色“五大都市”中历史最悠久的古村落,自汉朝建埠以来的历代地图上,都只有北黎做为海南(琼州)西部的重要标杆记载着。</p><p class="ql-block"> 从汉代建埠起,北黎赖以北黎港的地缘条件,就逐渐成为琼岛西南部商贸往来繁华的商贸中心。特别是清朝道光年间起,琼岛东北部海口、琼山、文昌等地商人纷纷来此入藉经商,并建设遗留了许多具有南洋风格的大小骑楼,其中颜成利商号是最著名的骑楼建筑。这里后来相继成为日侵时期日本人的商贸公司,解放后收归人民所有,在县政府设驻北黎期间,成为县人民政府的办公大楼。</p><p class="ql-block"> 由于县政府驻地的几经变迁,特别是八所港做为东方市城区的大规模建设后,北黎与其他相邻的四个古村镇一样,人口纷纷外移,历经近一个世纪百年的变近,北黎村从此渐显衰败,剩下的部分原住民,也都纷纷迁移到附近的工厂高地另立新村。为抢救保护北黎古村落众多历史遗迹,当地政府己把其纳入不可移动文物,许多民间团体和组织纷纷进驻,开劈保护利用这些古老非遗,近年来,北黎古村落成为北方侯鸟及游客光观、掠影、租宿、投资劈商、旅游的一道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 孔少萍(上照)与毕月莲(下照)在北黎古村落的标示牌前留影。</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4日上午)</p> <p class="ql-block">  ▲ 北黎古村落的历史简介视频。</p><p class="ql-block"> (视频引自网络/感谢原创作者)</p> <p class="ql-block">  ▲北黎港,河海交汇内港,在几百年前,曾是西南部乃至越南等外地渔船、商贸来往的集结地。但随着岁月的漫长,淤泥阻塞、河道干涸、海潮后退等等自然环境的变迁,北黎港在民国未期己逐渐荒废。加上日占时期日本人开掘投建的八所深水港的兴起,解放后墩头渔港的建设,北黎港这类内河与海潮交汇的小渔港因地质变迁而报废,其存在也就毫无意义了。</p><p class="ql-block"> 但是,东方市人民政府仍做为“不可移动文物”,对北黎港的遗址予以了全力的保护,让其成为人们探讨研究北黎古村落历史人文经济的见证。 (2024年11月4日上午)</p> <p class="ql-block">  ▲▼ 这座号称“巨无霸”的古骑楼,就是解放前富商来北黎兴建的颜成利商号。后成为日占时期的日本商贸公司、解放后县一级人民政府的办公大楼。现己纳入东方市人民政府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4日上午)</p> <p class="ql-block">  ▲▼ 来自全国各地的一些民间团体机构,还有当地的一些民营组织、文化团体,为保护利用北黎古村落内遗址而所做的努力之一。</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4日上午)</p> <p class="ql-block">  ▲▼ 解放前,北黎古村落里盛行当时的商贸布衣行贸栈遗址以及一些时代印记。</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4日上午)</p> <p class="ql-block">  ▲▼ 我们行走在北黎古村落里,只见一些古老民居,都被一些民间旅文团体利用作为一些博物收藏、馆展、摄影等供游人光观购买商用。</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4日上午)</p> <p class="ql-block">  ▲ 当我重走在北黎古村落西南村口这段街区骑楼老屋时,不禁引发一段无法拂去的记忆:那是一九六六年夏天,全国文革爆发,北京101中学(高干子弟学校)四名女生红卫兵最先南下来到东方市八所中学“煸革命之风、点革命之火”,率先在八中疯狂欧斗教师,强剃阴阳头,南到八所村狂凑“地主婆”,北到北黎村“大破四旧”。那时刚读完初一的我,与校内大批红卫兵学生,一起跟随冲进北黎古村,我记得就是在这段街屋不仅搜砸“地富反坏右”的所谓“四旧”,还有从普通百姓各家里搜出的古书藉、特别是许多古银器、供桌的古银香炉等值钱的古董等等,统统堆放在街上,当街焚烧,我亲眼看着许多精雕细琢的银器在高温下化成银水凝固结块,古画古书被烧得灰飞烟灭。</p><p class="ql-block"> 在疯狂的年代这种疯狂无知的“革命行动”,给北黎古文化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当年那一幕幕狂热的后果,就是如今北黎古村落无法寻觅、无法复原、无从考究的历史原委之缩影。</p><p class="ql-block"> 这是刻骨铭心、告诫后人、勿可重履的惨痛教训! (2024年11月4日上午)</p> <p class="ql-block">  ▲▼ 新北,是“五大都镇”中原先最小的村墟,建村历史短,人口少,大部分居民主要来自民国时期、特别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日本侵琼期间,从北黎等村落驱赶出来的难民居多。村民大多以种养殖、建筑木工、外出劳务等为生。</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后,东方市行政区划的几经变化,特别是东方市城区的高速发展与膨胀,新北村几乎己被密集的各小区高层楼群所掩没,村民也因为大量土地被征用补偿,纷纷在新区建楼筑房,形成了城区高楼下的别墅群落,是地地道道的现代城中村。</p><p class="ql-block"> 原独立营东方知青中的沈宏章(故)、王琼桂(故)、史荣、钟天福等人均出自这里。</p> <p class="ql-block">  ▲▼ 新北已划入城区的八所镇所辖社区,这是琼西路进入新北社区的其中街道之一。</p> <p class="ql-block">  ▲▼ 新北原本村落小,历史短,人口少,所以原村墟的小骑楼与民宅都较为稀少,这是现存不多的一些小骑楼老宅。</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4日上午)</p> <p class="ql-block">  ▲▼ 如今的新北社区里的小洋楼、小别墅,比比皆是,在“五大都镇”中,其居住环境、规模己远远把港门、墩头、新街、北黎甩到后面,尤其是新北以小区楼群为依托,北傍北黎河,西临北部湾大海,南融繁华城市街区,已成为东方市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4日上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