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南游(16)腾冲~不能忘记的历史

太阳雨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11月28日,我们在腾冲参观了滇西抗战纪念馆和国殇墓园。一个月过去了,看着我当时只想留作纪念而拍下的为数不多的一些照片,始终不知该如何去编制,掂起,放下,再掂起又放下了许多次,不知如何下笔,因为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这段历史对于我在此之前是没有认知的,夸张的说可能对于多数人来说都可能了解的不甚多。即便如此,在此补课,了解一点就比一点不了解的好,因为这是一段中国人不能忘记的历史,一个值得纪念,也是来到腾冲每一个人都应该去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寸山河一寸血”,读着这句话,让每个人的心情都很沉重。我想只要是走进了滇西抗战纪念馆和国殇墓园的人都会受到深深的震撼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回想参观的过程中,我受到了三次震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一个是走进展厅大门,就看见展厅的三面墙上镶嵌着1300顶钢盔!开始不明白,看过了简介才知道这些都是从战场上捡回来的头盔,每一顶都是一个战士鲜活的生命,我越看越不忍直视,越想越觉得心在揪着的疼……不能多想,也不能再去看和记录那些让人心疼的数字,继续参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滇西抗战纪念馆分七个展厅,馆内展示了滇西抗战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纪念馆内陈列了大量的抗战实物、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此外,纪念馆还展示了中国远征军的英勇事迹和日军侵华的罪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阻击日本侵略者由缅甸进入云南,从而切断滇缅公路,最终对中国造成严重损失。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从此开始了一场残酷的战争!”读着展板文字,才真切认识到滇西抗战是整个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滇西抗战,如果滇缅公路打不通,中国就有亡国的危险。这绝不是危言耸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个震撼,是在刻有103141名远征军将士的名录墙,让人深感震撼和悲壮!我甚至都没有胆量去拍下足有一百多米长的巨大的石墙。同样,名录墙上的每一个名字都曾经是一条鲜活的生命,他们的背后有家庭,有妻儿老小。但是为了抗日,他们不惜为国捐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已确认103 141名烈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三次震撼,是看到那些牺牲在松山战役中的那1000多名“娃娃兵”,他们那一张张稚嫩的脸蛋儿,让天下父母动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通过导游的讲解我才知道,国殇墓园的国殇是从哪里来的,孩子没成年就死去,叫殇,国殇墓园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这个墓园埋葬的很多都是未成年的小战士,很多很多孩子都在这场战役中去世了,我都不敢听这些故事,感情太丰富的人,不适合上这个地方,一寸山河一寸血,每一个故事听得都锥心刺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4年中国远征军中壮烈牺牲最小的只有9岁,最大的才15岁。为了保家卫国,他们毅然奔赴战场。在战斗中他们无一人退缩。他们是永远长不大的革命烈士,他们是永远的少年英雄。</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来到了国殇墓园,整个陵园安静而肃穆。据记载:“文革”期间,国殇墓园遭到严重破坏,墓园场地先后被占用作为田径场、苗圃、茶花基地,1984年收回,此后启动修复工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墓园两侧的是宽阔的广场,立有许多铜塑雕像和当年修路用的的工具,以纪念抗战的艰难岁月。</span></p> <p class="ql-block">最引人注目的是盟军史迪威将军和“飞虎队”陈纳德将军的塑像。这座雕塑是抗战时期反法西斯联盟的见证,也是对盟军将士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忠烈祠”,一个重檐敬山式建筑,祠檐正中的最上方是“河岳英灵”匾额,蒋介石亲笔。正门悬挂的“忠烈祠”匾额上三字则出自于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之手。端庄肃然而又不失豪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里刚好有团队的讲解员在解说,我用手机语音输入记录下了以下文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山之上,国有殇。” “在小团山上有一个纪念塔上书“远征军二十集团军克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沿塔向下是一排排墓碑,有3346块。”“腾冲光复后,为了纪念阵亡将士及死难民众,时任政府及官员在此修建了国殇墓园。一排排小墓碑按军阶由下而上排列,从普通士兵到上尉,其上镌刻着他们的军阶和姓名。3000多位收复腾冲牺牲的中国远征军国军将士长眠于此从此他们与青松为伴,山茶为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些墓碑好多是重置的,文革时,红卫兵冲进墓园,掘墓砸碑,当地百姓闻讯后,纷纷赶来护碑,他们爬在石碑上,用身体护住了大部分的墓碑,还有一部分没保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国殇墓园的小团山上竖立着3346块远征军墓碑,在纪念馆解说员的带领下,游人们排成一行,面对小团山上的烈士墓碑,向为国捐躯的英烈们深深地三鞠躬。历史不会忘记他们,国家也必须不能忘记他们!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云南腾冲国殇墓园是一个让人泪崩的地方,小团山上立有3346块腾冲战役阵亡将士墓碑,周边还有刻有9618名阵亡将士的题名碑石。当时由于牺牲的将士太多,最后集中火化,然后一个墓穴一捧骨灰立一块墓碑,墓碑很简单,只有他们的名字,没有籍贯,也没有人生岁月,但有他们的灵魂,还有他们的昭昭日月之心。来到这里,脚步沉重的每挪动一步似乎都要长长的呼吸......这些将士牺牲时很多是孩子,最小的只有十三岁,他们的生命很短暂,但是那样的耀眼。没有这些抗日英烈的舍生忘死、为国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绝不能他们,让我们为先烈默哀,向历史致敬。勿忘国殇,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吾辈自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腾冲国殇墓园是为了纪念1944年收复腾冲的中国远征军二十集团军阵亡将士而建的。是中国唯一埋葬国民党军官的烈士陵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左半山安葬的是20集团军53军阵亡将士,这半山呢安葬的是20集团军54军阵亡将士。当时安葬的形势呢非常特殊,因为腾冲嘛是一场焦土抗战。战后老百姓流离失所,当时的腾冲人尽了自己最大努力,将这些牺牲将士的遗体收集材料后集体火化,以一杯一罐一把骨灰的合葬墓形式安葬在这里,这里的3000多位呢,是腾冲最后一场腾冲攻坚战……而国殇呢,这过来的是为国作战而捐躯的年轻将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段文字讲解员的录音记录</span></p><p class="ql-block">(讲解员语音是带着南方口音的普通话,手机的语音输入辨别不太准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腾冲战役中,有两个高级将领都是湖南人一个是李颐。李颐是湖南人,毕业于黄埔六期,生前任上校团长,死后追认陆军少将,秦子斌呢,是1944年6月,他在滇西率594团攻打日军北斋公房阵地时身负重伤,仍由士兵背着顽强指挥作战,直至攻占日军阵地后才送至野战医院,不幸因失血过多而身亡,壮烈殉国。李颐呢,是1944年的9月13日,腾冲城北李家巷战斗当中,暗深目地线就观察敌情,当时在墙头上,不幸被敌人发现一枪打中了,壮烈殉国,当时距离腾冲光复仅仅只剩最后一天。战争结束后,李颐和秦子斌都被追认为少将军衔。”</span></p><p class="ql-block">以上文字为现场解说员的语音手机输入记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山上还有国殇墓园阵亡将士纪念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走到此止步,没有上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参观国殇墓园,了解中国远征军的故事。“墓地里埋葬着大部分的都是20左右年轻人,最不幸的参战8天阵亡,大部分都是西南省份的孩子。”“他们都是最普通的战士,使用着最普通的武器,却硬生生地战斗成了一座座丰碑,一个个民族英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到最北边的拐角处,那里有一个土包叫倭塚,底下埋着三个鬼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倭冢位于整个国殇墓园地势最低的地方。永远面对山头山脊的烈士们低头认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国殇墓园中,解说员的这段话一直在回旋:“千万个墓碑矗立在我们面前,千万个烈士的遗骨就在我们脚下,当年的他们是那么年轻,同样也有憧憬有渴望,当这个国家遭受躏辱和践踏,需要他们的时候,便义无反顾地扛起抢,走向战场,用生命去抗争去流血去牺牲才换来了胜利和今天的和平!”</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腾冲战役的胜利是付出了巨大代价换来的,战场上的惨烈情景也深深触动着人心。在抗战中,每一个取得的胜利都是来之不易的,都凝聚了无数军民的汗水和鲜血,这些胜利都值得我们深思和珍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些牺牲的将士虽然和我们非亲非故,不曾谋面,但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和幸福我们在享受着,我们要承恩!”第二句是,“我们云南无愧于这个国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我想,不论如何,我还是将这篇整理出来,如释重负,不然我会日日思夜夜不忘这段不能忘记的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篇中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和现场用手机完成的讲解员的语音输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游览时间:2024.11.2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篇制作:2024.12.28</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