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64年~2024年,六十年,我们从乌兰浩特第一中学毕业六十年了。对于那座位于北山(1987年改称罕山,蒙语皇山的意思)脚下,陪伴我们六年青春年华的母校,还有同窗六载的同学们,那真是魂牵梦萦,倍感思念。今年年初就有同学提议回校聚会纪念六十年,但终因年迈体弱(都是八十岁的人了)未果。最近,同学们应用网络制作相册的方法弥补未能聚会的遗憾,即有《罕山脚下同学情》相册的诞生。而我则喜欢观看静止的照片,于是收集了同学们转发到群里的所有素材制作此美篇,待以后思念之时细细观赏,慢慢回忆。</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张极其珍贵的乌一中校园的旧照片,从中可以看到当时的操场,隐约可见单杠等运动器械。绿树掩映中只看到一排平房,记得那是青砖房,当时的水房在那里。最可贵的是校园景象和罕山上的成吉思汗庙同框,名副其实的罕山脚下。</p> <p class="ql-block"> 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到我们当年读书时的教室。这是学校最西边的一排红砖房,前两栋是生物、理化标本实验室,我们的教室在第三栋。还记得在教室的西边是一片试验田,有一年种植了小麦,曾经坐在麦田边复习功课,折过麦穗,品尝过麦粒的香甜。</p> <p class="ql-block"> 乌一中大礼堂,是那时乌兰浩特第一中学的标志性建筑,应该是日伪时期建的。在校学习期间,所有的全校的集体活动都是在这里举行,包括开学典礼、放映电影、下乡动员大会、文艺汇演种种。一九六四年,我们的高考也是在大礼堂里进行的。</p> <p class="ql-block"> 乌兰浩特第一中学(简称乌兰浩特一中或乌一中),始建于1947年,由原王爷庙街创办的一所师范学校发展而来,当时因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王爷庙改名为乌兰浩特市而改名为乌兰浩特市中学。</p><p class="ql-block"> 1949年3月将乌兰浩特市中学的办学场所迁至日伪时期的“兴安学院”(乌兰浩特市罕山中街49号,我们在读时的校址),将学校更名为“兴安中学校”。</p><p class="ql-block"> 1952年3月,兴安中学校改名为乌兰浩特中学。那时学校有汉、蒙、朝鲜族,三种语言授课班。</p><p class="ql-block"> 1953年,蒙古族班分出,成立乌兰浩特二中,母体乌兰浩特中学正式更名为乌兰浩特第一中学。那时的乌兰浩特第一中学,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建立的第一所完全中学,也是五十年代教育部要求全国重点办好的28所中学之一。</p><p class="ql-block"> 1956年,乌兰浩特第一中学朝鲜族班分出,建立乌兰浩特第三中学,这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所朝鲜族中学。</p><p class="ql-block"> 我是1958年考入乌兰浩特一中的初中(不是考,保送),分到初一、三班;1961年考入高中,在高一、一班。</p><p class="ql-block"> 在乌兰浩特第一中学读书时学校的大门就是这样的,进入校门是一条土路,那时连水泥路都没有。</p> <p class="ql-block"> 2012年12月,乌兰浩特一中搬迁至乌兰浩特规划新区,建设总投资3.87亿元。原乌兰浩特第一中学,我们所熟悉的旧校址,现在是乌兰浩特第四中学了。</p><p class="ql-block"> 这是乌兰浩特一中新校址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四年,乌兰浩特一中高三.一班的毕业照。照片中有同学41人,老师17人。</p><p class="ql-block"> 照片中从左至右:</p><p class="ql-block"> 前一排:薛桂英,吴卓,颜景春,杨宝珠,温淑梅,趙英璧,郭佩媛,闫淑纯,赵淑芬。</p><p class="ql-block"> 前二排(老师):</p><p class="ql-block">谢俊良(语文),孙长青(物理),王斌(几何),涂景一(语文),陈玉龙(代数),于连廷(化学),顾馨祥(化学、主任),于景川(副校长),郭荣祥(校长),恩和(副书记),谢坚城(物理、主任),沈智山(俄语),马敦成(生物),周令群(体育),谷宝如(政治),史伯元(历史),丁继功(政治)。</p><p class="ql-block"> 后一排:陈汉,王鸿之,谭志权,孙振富,王凤毓,王文斌,才德君,刘德忠,徐树恩,王鸿泽,刘英柱,窦连喜,韩文顺,金尚友,赵世君,阴生,陈树森。</p><p class="ql-block"> 后二排:许静杰,周贵芳,樊瑛,江佩荣,汪润溥,蒋宝成,吴景明,赵庆海,孟庆成,张国治,傅依银,郭立文,李凤兰,孟令珍,钟国范。</p> <p class="ql-block"> 二零一六年,参加毕业五十二周年聚会的二十名同学在乌一中旧址大礼堂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罕山脚下同学情》相册,于上月已编辑完成,但因时长原因无法收集于此,没办法只能化整为零了。</p><p class="ql-block"> 《罕山脚下同学情》相册的片头语:岁月如同一首深沉而悠长的歌,在时光的长河中荡漾。白驹过隙,已到耄耋之年。精彩的人生让人回味,美好的今天令人陶醉。让我们微笑着面对岁月的流逝,欣赏红满天的夕阳,因为我们心里永远年轻。</p> <p class="ql-block"> 《罕山脚下同学情》相册的片尾词:六年同窗,六十年的思念,情如归洮(归流河、洮儿河)之悠长,谊比罕山之矗立。相册中每一帧照片,都刻下了同学们幸福的年轮。美好的时光,让我们沐浴在绚丽多彩的晚霞中,相望相行,青春永驻,松寿鹤龄,满目青山夕照明!</p> <p class="ql-block"> 以下是我收集到的照片资料,照片排列顺序前三是我特定,其余均按素材收集顺序。我把制作相册时征求意见的个人短片亦收集于此,以做回忆。</p> <p class="ql-block">一、王鸿之</p> <p class="ql-block"> 王鸿之,是《同窗罕山脚下》同学群的群主,也是《罕山脚下同学情》相册制作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很有领导风范。他毕业于北京农机学院。现居北京。</p> <p class="ql-block">二、刘英柱</p> <p class="ql-block"> 刘英柱,是《罕山脚下同学情》相册制作的倡导者和主要策划者。他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物理系 ,和我是内大校友哦。他是同学群里的活跃分子,他不仅擅长数独等理科智力游戏,还是书画诗词多产作者,他的作品由2016年(我第一次看到他的词作)的青涩到现在越来越有味道,可以说进步是突飞猛进的,彰显出他的聪慧和毅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刘英柱与夫人田静,现居内蒙乌兰浩特市。</p> <p class="ql-block">三、吴卓</p><p class="ql-block"> 吴卓和我是中学六年的同班同学,而且我和她们夫妻俩在一个单位共事十八年。退休后又在深圳重逢,和另两位同学一起共度八年的快乐时光,可见交情深厚。</p> <p class="ql-block">吴卓与先生江志超</p><p class="ql-block"> 江志超先生是我们这次《罕山脚下同学情》相册的制作者。他精力充沛,学识渊博,尤其手机、电脑玩的溜,生活中绝对是模范丈夫。他和吴卓是内蒙古工学院化工系同班同学,他们现居青岛。</p> <p class="ql-block">四、蒋宝成</p> <p class="ql-block"> 蒋宝成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物理系,是我的内大校友,也是我们初三、三班的同班同学,现居乌兰浩特市。</p><p class="ql-block"> 我很佩服他的记忆力和观察力。他写的初中三年的回忆录非常好,事无巨细,娓娓道来;写的既是初中三年的经历,也是我们国家那三年的历史。我以美篇形式将回忆录得以保存,因为尊重他个人意见没有公开发表,想看的同学可以和我联系,可私下分享哦。</p> <p class="ql-block">五、孟令珍</p><p class="ql-block"> 孟令珍毕业于通辽师范学院。她也是我初中时的同班同学。现居吉林省郑家屯。</p> <p class="ql-block">六、李凤兰</p><p class="ql-block"> 李凤兰也是我初中同班同学。2007年年末,我们有幸在深圳相逢,时常相约,度过十多年的快乐时光。</p><p class="ql-block"> 她六十岁学会游泳,学习画工笔画,至今还在老年大学学习。爱好旅游,今年八十岁的年纪还和老伴每个月都要出去玩一次。我知道的她们今年去过内蒙草原、新疆、西伯利亚贝加尔湖、海南。我很佩服她们的勇气、精神和健康的身体!</p> <p class="ql-block">李凤兰和先生丁勤之</p><p class="ql-block"> 丁勤之先生,老丁1964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他大凤兰两岁,我们高中毕业那年他大学毕业了,可见他的聪明才智。他属马的,今年83岁了,依然聪慧睿智,经常在《同窗罕山脚下》群里带领大家做数独等智力游戏。他的儿子也很出色,是清华毕业。</p> <p class="ql-block">七、趙英璧</p> <p class="ql-block"> 趙英璧,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学院物理系,现居北京。能歌善舞,喜欢旅游和摄影,活得潇洒自如。</p> <p class="ql-block">八、傅依银</p> <p class="ql-block"> 傅依银,也是我初中同班同学,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爱好旅游、摄影,写诗。</p> <p class="ql-block">傅依银和夫人,现居辽宁省大连市。</p> <p class="ql-block">九、赵虹(赵淑芬)</p> <p class="ql-block"> 赵虹,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学院英语系。她活泼开朗,擅长歌舞,还记得中学时在大礼堂的舞台上,她和孙振富表演歌舞《逛新城》。</p> <p class="ql-block">虹与先生薛雪涛,现居内蒙包头市。</p> <p class="ql-block"> 昨天虹在群里晒出的照片,太有历史纪念意义了,收藏。(2024、12、19)</p> <p class="ql-block">十、张国治</p> <p class="ql-block"> 张国治,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p><p class="ql-block"> 在《同窗罕山脚下》同学群里,是数独等智力游戏积极参与者;文笔好,是写诗弄词的能者;每晚坚持转发“每日一语”和“晚安曲”,多年如一日,精神可敬。</p> <p class="ql-block">张国治与夫人,现居吉林省白城市。</p> <p class="ql-block">十一、刘德忠</p> <p class="ql-block"> 刘德忠,是我们高三、一班班长,临毕业时在学生会,品学兼优,歌唱得好,篮球打的好,高中毕业时因体检不合格改变了他的人生。那时他可是我们女生心目中的白马王子,现在也还是挺帅。退休后是兴安盟老年网球队队员,可见网球打的不错。</p> <p class="ql-block">刘德忠与夫人金英杰。</p><p class="ql-block">现居乌兰浩特市。</p> <p class="ql-block">十二、颜景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颜景春是同学群里的女高音歌唱家,美声唱法很有魅力。</p> <p class="ql-block"> 颜景春与先生张延宏,现居吉林省白城市。</p><p class="ql-block"> 张延宏先生70年毕业于吉林白求恩医科大学。与颜景春妇唱夫随,老伴唱歌,他就制作精美的《剪影》,为妻录制发送。</p> <p class="ql-block"> 十三、崔颕(崔桂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崔颕是我初中同班同学,毕业时“三员”回乡。从初中时起至今,大姐风范,一直是我的好大姐。</p> <p class="ql-block">崔颕与先生陈广武,现居北京。</p> <p class="ql-block"> 陈广武,1959年毕业于乌兰浩特第一中学,1963年毕业于包头钢铁学院。他是我们的学长、老大哥,亦是《同窗罕山脚下》同学群里的活跃分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未完待续)</span></p> <p class="ql-block"> 《同窗罕山脚下》群里有29人,陈汉、薛桂英、才德军、金尚友四人未参加制作相册,五对夫妻同框,以二十人为准。一~十三的照片收集在《罕山脚下那份情—记2024年照片大相聚》(一)中,十四~二十及一些合照收集在《罕山脚下那份情—记2024年照片大相聚》(二)。</p><p class="ql-block"> 照片中的附加语只是我个人对同学的印象,分别这么多年,接触不多,了解不够,写的多与少、对与错,希望同学们不要在意,无论多少、对错都是我对你们的思念。</p><p class="ql-block"> 十月二十九日,我不小心摔了一跤,伤了头部,恰逢同学群里在热火朝天地制作相册,未能及时参与活动深表歉意。当时同学们急切寻找和深情地呼唤,让我深深地感动。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收集资料、制作美篇用时过长(近两个月),但能在年末前完成,实现自己的心愿,我深感欣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中毕业时两个班的合影(一九六四年乌一中只有两个毕业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