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自驾游大美新疆(十一)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罗布人村寨、楼兰古城

吴新兰

<p class="ql-block">9月20日自驾游的第30天,我们从和田出发奔向被称为“死亡之海”的中国最大沙漠,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这条沙漠公路,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条沙漠绿色走廊,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p> <p class="ql-block">这条闻名遐迩的塔里木沙漠公路,全长约566公里,其中穿越流动沙漠段长达446公里,是世界流动沙漠中修建的第一条等级公路。这条公路是自驾游爱好者的天堂,今天我们自驾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一次与“死亡之海”对话的机会,是此生难得的一次机遇。</p> <p class="ql-block">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是石油勘探开发的主战场,是中石油,中石化的主力油气田基地。为开发石油资源,我国决定修建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公路穿越整个塔克拉玛干沙漠,是目前世界上流动沙丘分布最广,施工难度最大的沙漠公路。建设这样一条路,需要推运沙子约5000万吨,相当于500多个大型航空母舰的吨位。建设这样一条路,需要建设者在最高温度达70度的沙漠中,三班作业昼夜施工。这条独具风情的沙漠公路,不仅是一个旅游黄金线路,还是南疆百姓期盼已久的幸福路。</p> <p class="ql-block">踏上沙漠公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袤无垠的沙海。它金波如海一望无际,有大漠孤烟直的旷远,有平沙莽莽黄入天的荒凉。移喜马拉雅山做围挡,也挡不住它冲天的沙尘暴,倾太平洋之水做绿漆,也不可能把黄沙遮蔽。塔克拉玛干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生命禁区”。因此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被誉为最美“死亡之海”穿越线。我们走进沙漠,每一步都踏在无尽的空旷与沉寂中,既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又体会到了难以言喻的孤独与渺小。在这片浩瀚的金黄世界里,只留下心灵与自然的对话,关于生命、关于坚持、关于我们一同探索沙漠带来的独特情感。</p> <p class="ql-block">穿行在沙漠戈壁,沙山沙谷一望无际。滚滚黄沙与苍茫天空交相辉映,起伏的沙丘像五线谱,黄沙是跳跃的音符,沙沙风声是主旋律,共同奏响了命运的交响曲。随着车轮的滚动,我们看到沙漠广袤无垠却非死寂之地,稀疏的绿意顽强的生长。体会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塔克拉玛干沙漠以恶劣的自然环境闻名于世。整个沙漠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千百年来茫茫大漠被视为不毛之地,就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们,穿越沙漠征战“死亡”之海,在生命禁区创造了中国筑路奇迹。</p> <p class="ql-block">这棵沙漠英雄树见证了人间奇迹。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下,石油资源储量超过上百亿吨,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也是在沙漠里修公路的原因之一。依托着沙漠公路,塔克拉玛干沙漠里40多个大中型油气田,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成为我国西气东输的主力气源地,昔日的“死亡之海”变成了“希望之海”。</p> <p class="ql-block">修路难,护路更难。世界上还没有贯穿沙漠百公里以上的公路。我国科研人员一边建设公路,一边用种植绿化体糸来捍卫这条沙漠大动脉不受侵害。在这条公路上修建了108座红顶蓝墙的水井房,承担起维护公路绿化带和为过往车辆提供缓助任务。使这条穿越沙漠的生命线,有了温度和活力。</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进080号水井房,与这位“守井人”进行交谈。水井房不足10平方,设施简陋生活条件限苦,他们每天面对频繁的沙尘暴和孤寂。艰辛地充当这条“死亡之路”的护路天使,守护了一个生态系统,使塔里木沙漠公路成为一条“网红公路”。</p> <p class="ql-block">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刺激,“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现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上。除了连绵的沙漠,还有绿意盎然的植被以及沙漠骆驼、绵羊为伴。这种沙漠与绿洲、牲畜的交织,让我体验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的伟大意义。再见了壮美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p> <p class="ql-block">9月21日自驾游的第31天,我们游览了地球上最后的罗布人居住的罗布人村寨(阿不旦)。罗布人村寨是中国西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村庄。它占地面积72万平方公里,却只住着20几户人家。这里蕴藏着四个中国之最: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中国最大的绿色走廊~塔里木绿色走廊;中国最古老的经商路线~古丝绸之路。罗布人也是新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早在上世纪初就闻名世界,他们生活在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边,不种五谷,不牧牲畜,以捕鱼为食,捕鸟剥皮为衣,没有文字、没有学校、没有官吏、没有城池。生活方式独特。民俗、民歌、故事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浩淼无边的海子,泽润了沙漠中的绿洲,孕育了“罗布人”。千百年来,罗布人一直守着这陈旧的世外桃源,凿木为舟,结芦为室,世代厮守着白已的水域,甘愿寂寞而又心安理得的生活着。</p> <p class="ql-block">阿不旦广场是进入罗布人村寨的第一个景点。“阿不旦”在罗布人方言中为“水草丰美、适宜人居住”。阿不旦是罗布人世代赖以生存的地方。罗布人十分崇尚太阳,以太阳光芒四射作为雕像和绘画的装饰,在村里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罗布人生存在塔里木河流域,依水而居,泛舟捕鱼,胡杨相伴,沙漠为舞……这里曾经是探险家在罗布泊荒原上的驿站,这里除了胡杨,只有黄沙漫漫,虽然村寨略显荒凉的,却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被誉为沙漠中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罗布人村寨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里汇聚了沙漠、胡杨、塔里木河等自然景观的壮丽,融入了罗布人古老独特的民俗文化。呈现了一幅淳朴粗犷而美丽的迷人的画卷,是不可错过的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山中无甲子,寒暑不知年,罗布人没有这字,他的崇尚太阳日,月亮日,水生日,胡杨日,火神日和欢乐日。村寨里各种鱼的建筑元素随处可见。这是一座以鱼骨造型的图腾,可见鱼在罗布人心中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这座远看像罗布人男子的头像的牌楼叫长寿门,以罗布人寨一位叫内孜.沙迪克老者,享年104岁为原型设计,是罗布人村寨的一处标志物,同时寓意着长寿。</p> <p class="ql-block">长寿帽桩,其有保护健康的功效,被称为“长寿帽”,是罗布人男人的标志性配饰。</p> <p class="ql-block">罗布人餐厅</p> <p class="ql-block">罗布人村寨长寿茶园</p> <p class="ql-block">罗布人村寨的长寿老人,他们穿罗布麻衣服,喝罗布淋茶,吃罗布麻粉,抽罗布麻烟。百寿星比比皆是,被国际自然医学界认定为全世界第四个长寿区。</p> <p class="ql-block">罗布人风俗独特,远离红尘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以哈什鸟羽毛和水獭皮为衣,不从事农业生产,也不经营畜牧业,祖祖辈辈以打鱼为生。</p> <p class="ql-block">阿不旦美食广场是美食一条街,展示罗布人特色美食。烤鱼是最有特色的一种,在这里可以品尝当地的特色烤鱼。</p> <p class="ql-block">最令人惊叹的是这座西域第一大烤坑。高3.8米,直径4米,可一次性烤制百余只羊。验证了“天下羊肉尉犁香”的说法,并获得“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纪录的认证。</p> <p class="ql-block">大漠之中,虽然没有花朵的淀放,但胡杨林和梭梭树的存在,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另一种大气磅礴的美。</p> <p class="ql-block">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罗布人村寨的胡杨,或点缀于“海子”中里,或傲立在茫茫沙漠中,遗世独立阅尽沧桑,象征着罗布人坚韧不拔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罗布人村寨的风景很有特色,塔里木河从村中穿过,胡杨树围绕着村庒,村后就是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水波光粼粼将胡扬树苍老的身影映在水中,胡杨树低语着人们轻述着罗布人村寨的千年故事,为这个古老村寨增添了温馨的诗意。</p> <p class="ql-block">罗布人村寨的这棵胡杨硅化木,巳有1亿五千年之久,部分呈“石”质,部分则展现出“玉”质特征。这棵胡杨树化石是塔里木河胡杨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p> <p class="ql-block">红柳</p> <p class="ql-block">从前靠捕鱼为生的罗布人,现在也吃上了“旅游饭”。我们乘坐罗布人老大爷的马车游览村寨,陶醉在这片梦幻般的景象中。</p> <p class="ql-block">景区散养了数十只黑天鹅,在水中嬉戏嬉。</p> <p class="ql-block">独木船,是把胡杨树中间掏空做成的,当地人称为“卡盆”。是罗布人捕鱼的工具之一。</p> <p class="ql-block">塔里木河,是南疆地区的母亲河,滋养着沿岸的生灵。罗布人村寨在塔里木河1917Km段上搭起一座横跨塔里木河的木桥。作为必经之路,也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罗布人村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北缘,有一望天际的漫漫黄沙。游客可以在沙漠中尽情体验沙漢越野的快感,享受骑着骆驼的悠闲。罗布人村寨“万载沙漠,千年胡杨,百岁罗布人”的美丽的风景,展示着生命的顽强与岁月的沧桑,让我别有一番感动。踏上归程,罗布人村寨消失在视野中,这些拍摄的画面将珍藏在心中,是我心中的诗与远方。</p> <p class="ql-block">9月22日自驾游的第32天,也是我们悠然自驾大美新疆游的最后一站。我们穿越了荒凉与孤独的长途跋涉,抵达了全国最大的县城——若羌。若羌别称楼兰,面积相当于两个江苏省或浙江省。这个曾经辉煌的古国,在公元415年左右突然消失,繁华的楼兰古城变成了一片荒漠,之后的一千多年里,再也找不到一丝痕迹。楼兰的故事充满了神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漫步若羌寻景色,梦回岁月问楼兰。文化园中栩栩如生的楼兰美女头像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在浩瀚渺的历史长河中,楼兰古国宛如一颗神秘而璀璨的星辰,虽早已陨落,但关于它的传说却始终流传。公元前2世纪,西汉为保丝路通畅,拉拢楼兰而楼兰却摇摆不定,致中原王朝震怒屡遭征讨,“斩楼兰”怨念深埋汉家诗韵。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名句脍炙人口。楼兰因何而兴?因何而亡?它现在是什么样子?我们想一一而解。</p> <p class="ql-block">楼兰是我国古代西域地方政权之一,他处新疆若羌是境内罗布泊北岸,因扼守丝绸之路咽喉,商贾不绝,驼铃声声响彻大漠。曾是丝绸之路的枢纽,文化交流的桥梁,东西方重要的商品集散他地和中西文化荟萃之处。然而在辉煌了数百年后,楼兰突然从中国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留下了一个未解之谜。近几十年,我国科学家深入罗布泊,逐步揭开楼兰的神秘面妙,将掩没在历史浮尘下的辉煌文明重现人间。</p> <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为进一步保护楼兰遗址,现在楼兰遗址又被列为军事禁区,未经许可游客不得进入。虽然这里的历史和景点早已沧海变桑田,但楼兰博物馆可以让人感受到西域古国的辉煌。我们就到楼兰博物馆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楼兰博物馆的建筑没计具有浓郁的古楼兰特色。一侧模仿米兰佛塔建造,另一侧是现代建筑样式。是全国首座以楼兰文化为主题,集“楼兰”文物挖掘、整理、展示、保护于一体的博物馆。集中展示楼兰古城、米兰遗址、小河墓地等历史文物、人文资源的重要平台,是人们深入了解楼兰历史文化,探秘千年文明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站在楼兰博物馆前,时光回到了数千年前;走进博物馆里,历史的长河掀起了风浪。博物馆分设史前时期展厅、楼兰历史文化展厅、秘境若羌展厅、沧桑记忆展厅和历史有声展厅。现藏文物5717件,其中一级文物6件、二级文物17件、三级文物64件。通过展示出土文物,帮助人们了解跨越了两千年古楼兰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踱步展厅,馆内以楼兰古文化为主题,展示了大量与楼兰相关的文物和历史古迹。陶器、木器、玉器等这一件件跨越了2000年的古老文物,似乎向今天的我们展示了古楼兰的生活万象,诉说着楼兰的千年沧桑。就像是楼兰历史的见证者,让我们对那个遥远的时代,有了更直观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展馆有多个专题展览,在这些“横跨千年的藏品”中,每个文物从各个侧面向人的展示了一个无限精彩的楼兰礼会。让我们对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展厅里的这张照片是楼兰古城规模最大的一个建筑,也是地标性建筑片,称之为“三间房”。当时是西域长史府的衙门。</p> <p class="ql-block">展厅上吊着的是古楼兰人用来打渔的船,大都是用胡杨木制成的,这些船骸出土于楼兰遗址。</p> <p class="ql-block">且末岩画</p> <p class="ql-block">“地球之耳”是指罗布泊形状宛如人耳,被誉为“地球之耳”。</p> <p class="ql-block">位于若羌罗布泊的雅丹龙城,由一系列平行的“龙脊”和“沟槽”构成,形态千奇百怪,蔚为奇观。</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楼兰美女干尸。两千多年的时光似乎并未对她造成任何影响,依然楚楚动人,皮肤还能看到纹理,头发仍旧发黑,年龄在25岁左右。</p> <p class="ql-block">沉浸在楼兰博物馆的氛围中,目睹中西方文代交融的繁荣景象,感受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交流的盛况,仿佛置身于古代的楼兰。尘封的文物是一段凝固的历史,邀我们共赴一扬千年的对话。“我不是你的楼兰,但却是你的尘埃”!这句写在楼兰博物馆的话,留给我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楼兰博物馆织绵展示,图案风格正如“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一样,藏着楼兰人的时尚。</p> <p class="ql-block">米兰古城废墟上的遗存和米兰壁画的发现,反眏出昔日丝绸之路的繁荣和东西方经济交流的兴盛。</p> <p class="ql-block">长翅膀的男天使,好像留着“阿福”头,据说斯坦福发现该壁画时,激动不已,以为看到了他的祖先。</p> <p class="ql-block">因为当时的罗布泊还没干枯,曾经也有很多古楼兰人,靠在罗布泊采盐打渔为生。这就是复原的当时古楼兰人在罗布泊生活的环境。</p> <p class="ql-block">张骞,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不但打通了长安通往新疆的交通路线,还打通了东方通往西方的陆上丝绸之路。</p> <p class="ql-block">鼎盛时期楼兰江域图,集市贸易繁荣,专家认为,当时楼兰古城的繁华程度,堪比香港或新加坡。</p> <p class="ql-block">黄文弼先生是第一位走进罗布泊的中国考古学家。对西北史地和新孩考古的研究贡献很大,被称为“中国西北考古第一人”。他以一己之力,将新疆乃至中亚考古和历史,变为中国的学问。</p><p class="ql-block"> 这次若羌楼兰博物馆之旅,遗憾未能进入楼兰古城,尘封的岁月痕迹依旧解不开心中的楼兰之迷,但仍是一次难忘的体验。无论是为了追寻历史的痕迹,还是为了心中的那份念想,探秘楼兰是我们向往的旅程,楼兰的历史和文化魅都值得一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