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闻“大名”,曾经名噪一时

姜君

<p class="ql-block">【开篇语】在河北邯郸市东南部,有座县城居于冀鲁豫三省的交界处,历史悠久,具有5000年历史,以前久远时期是著名的河朔古邑,也称“五鹿城”,到了唐德宗建中三年即公元782年,才改叫大名府,宋仁宗庆历二年即公元1042年,为抵挡契丹人南侵,选择大名府建陪都,名“北京”;元、明为路、府、道所在地,清代升为直隶省第一省会。大名府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地方,在北宋时期成为陪都更是盛名于世,在《水浒传》名著中,出现过十九回之多!地球人便知道了大名府,原先是个相当繁荣的地方,随着沧桑人世的变迁,现如今却变为一个小县城罢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名鼎鼎 矗立‌路口</p><p class="ql-block">我们一家于2024年的春节前夕,造访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私家车驶出高速公路大名收费站,刚进入大名县城就可看到雄伟的“大名鼎鼎”标志性建筑物静静地矗立在阳光下,见证着岁月的流逝,为古老的县城增添了不少光彩!也许有人可能会问,大名这名字是怎么来的?有讲究吗?据史料记载“大名”一词,是春秋时期晋献公十六年即公元前661年,掌卜大夫卜偃,从“魏”中测解出来的,魏州乃大名也!到了唐朝才确定将“魏州”改名叫“大名府”,从此,大名就成了一个兴旺强大起来的吉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关于“五鹿城”</p><p class="ql-block">在历史长河中,大名府有过两段辉煌时刻,先是起于“五鹿城”,后成为北宋陪都;早在春秋时期,大名府就已具备一定规模的大城市了,公元前658年即是五鹿城建立的那一年,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城池。当今的大都市广州在古代叫作五羊城,与五鹿城对应,“五鹿城”和“五羊城”单就字义上相比,“五鹿城”应在“五羊城”之上,足以见得大名府在春秋时期就已非常繁华!“五鹿”又有“禄寿吉祥”之意,与大名的含义珠联璧合,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名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想要清楚地了解一座城市,首先你得先到本地的博物馆看看!自驾游最大的好处就是想到哪里?就可开着车驶到那里;大名博物馆进馆不收费,登记身份证即可进入,大门前厅玻璃览窗内的一块介绍“北门锁钥”吸引着我的眼球!栏目内写有一撰联:“东郡股肱之右铺,北门锁钥古天雄”,语出北国使者与寇准的对话,意思是说:大名府为契丹人南侵的必经之地,必须用重臣坐镇;寇准曾镇守过大名府,主管天雄军,指出大名是战略重镇:北门锁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了解到大名曾是宋朝的陪都</p><p class="ql-block">大名府在北宋庆历二年即公元1042年,这一年也是澶渊(今河南濮阳)之盟后的38年,边境却处在战时状态,契丹人在今北京东部蓟县、通县和唐山一带集结重兵,伺机南侵;面对契丹人的咄咄逼近,满朝文武官员慌了!丞相吕夷简却站了出来,主张建都大名,宋仁宗采纳意见,建大名为北宋陪都,都名:北京。‌它和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今洛阳)、南京应天府(今商丘)并称为“四京”,一度有百万之众聚集于陪都大名府,出现过曾经的辉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名府是如何衰落的</p><p class="ql-block">用一句话述说那就是成也地理,败也地理!大名府有个致命弱点,那就是位于黄河的中下游,附近还有漳河、卫河经过;历史上大名府就遭受过水患的侵扰,洪水淹没了整个大名府城。新中国成立后,为便于河道淤阻的行政管理,把原来长期属于大名府管辖的南乐、清丰、濮阳、长垣四县划归河南管理,东明划归山东;魏县也从大名府分离出来只剩下了大名县。这次划归邯郸赚麻了!白得六个县;安阳懵逼了!邺城遗址丢失;濮阳血赚了!县城升市级;大名亏大了!府级缩水成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名县出生的名人</p><p class="ql-block">王莽,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从政起点高,以辅政摄政大臣总揽朝政,公元9年孺子婴在位时,王莽废孺子婴,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新”朝而闻名‌;王莽在位15年,他的家乡大名15年没有下雨,但地里庄稼却年年丰收!村民们都说是王莽的恩德滋阴着土地,今天大名县还有一条路叫贵乡路,就是纪念王莽的。</p><p class="ql-block">王充,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其代表作《论衡》达到了中国古代史上唯物主义的顶峰;再说个现代人岳岐峰,也是大名人,他先担任峰峰矿区的区委书记,后又任邯郸市委书记、河北省委书记,最后从黑龙江省委书记退下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道家碧霞元君铜像</p><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还看到了碧霞元君女神铜像,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间认为她有主宰生儿育女的能力,视为送子观音,又称观音娘娘,俗称“泰山奶奶”;这座神像原为牛谷灵佛寺供奉之物,日军占领大名时企图将她盗运回日本,村民知道后连夜将其藏于井内得以幸免!建国后捞出交由县文化馆保管。铜像通体纹饰精致,刀法工整细腻,富于变化,做工精美,连头发都丝丝不乱!头戴五凤天冠,面容丰腴,神态端详,面含微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无意间的童趣,增加了灵性</p><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来到一处售药和卖酒的蜡像商店布景前,面对无买主的冷静场景,外孙女急忙自动上前争当消费者,看到她灵动的配合,我急忙抓拍了两张照片!来到大名提起酒那还要说是地方名酒滴溜酒,那可是大唐名相狄仁杰的最爱!滴溜酒原名狄留酒,酿造历史至少在1300年以上,狄仁杰曾做过魏州(治所在今大名县大街村一带)的刺史,狄留酒是狄仁杰家的自酿酒,狄仁杰不仅是好官,也把好酒留在了大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名古城东门:体仁门</p><p class="ql-block">我们驱车前往古城大名府,首先来到了东门,这座古城共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门名以儒家提出的“仁义礼智”思想命名,东为体仁、南为崇礼、西为乐义、北为端智,四门东西、南北对应,形成十字交叉。这就是明朝重建的大名府,而不是北宋陪都大名府!明朝初期卫河、漳河的大洪水直接将其淹没,北宋陪都永远消失在历史中;同年,大名府都使吴成重新选址建城,在距原来的北宋陪都故址6公里的艾家口镇修建了“明朝大名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游走于大街小巷之中</p><p class="ql-block">走进古城内,看到的只是一座平静的城池,千年的繁华早已变得平淡无奇了;大名古城南北略长些,东西稍短点,整个城池约呈正方形,中间高四周低,十字大街中心点像龟背,向四方轻舒缓降,遥望四城门尽入眼底;城内排水系统健全,雨水会尽数排放至城墙跟儿的四个水坑,这四坑俨然为龟的四足,捍卫着城池坚实挺立;城内建筑衙署、书院、庙宇、古宅旧第井然有序状若龟壳,城南门下有一暗沟通往外河,恰似龟首,吸纳天地之精华,集聚四方之灵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名县天主教堂</p><p class="ql-block">从东城门进入城内向中心点走去,街道整齐、店铺林立、古城框架保存完整;冀鲁豫三省总督府、大顺广道署、大名府衙、总兵署、元城县衙、大名县衙等衙署遗址大多都在南街里,到达中心点后向北拐去,直奔着路西的天主教堂。此教堂是法国天主教会利用庚子赔款所建,始建于1918年7月2日,于1921年12月8日竣工,历时三年零五个月,是河北省现存最雄壮最壮丽的圣堂之一!为我们研究外国建筑工程和工艺美术提供了珍贵资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教堂前脸是个拍照打卡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教堂楼高46米,建筑面积为1440平方米,风格建成钟楼与礼拜堂为一体的哥特式建筑,平面呈十字形状,布局合理坚固,经历了几次大的地震及日寇战乱的侵袭,却依然完好无损。教堂前脸是个拍照好地方,由钟楼与陪楼组成,坐东面西,钟楼高耸入云,前端、左右两端三面各嵌有直径1.42米的大钟表;正门上方供龛内雕刻有圣母抱耶稣玉石像,钟楼的南、北分别建有对称性的两个高约20多米的小陪楼,前脸结构整体给人一种造型稳重、挺拔、壮观‌的视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教堂2013年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教堂的礼拜堂就像横卧的箱体,长为18.5米‌,高约11米多,外墙采用磨砖对缝工艺,青砖白灰彰显着美学与力学的完美结合;外凸北墙的角型屋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面北而开的人行通道,为东西两侧对称性的拱形小门。最为亮眼的是墙面上的长条形的瘦窗,这种尺寸极窄的窗户顶端各有一个梅花玻璃窗,彩花玻璃上镶嵌着“苦路十四处”油画;</span>堂内砖饰券顶,中间净跨11米,有38个墙柱和22个金柱,营造出庄严而神圣的氛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古城北门:端智门</p><p class="ql-block">大名天主教堂紧临古城北门,我们走出教堂便向下一个目标----北门端智门迈去;今天的大名府古城是明朝重新选址建立的,城池约呈正方形,全长12里,城墙高从垛口算起有13米,下宽8.33米,上宽4.12米;城墙外四周挖有护城河一道,河宽30米,河深15米,连通着支漳河和引河,护城河水长流不断,四城门外均修一座大石桥与外界联通!2014年7月,大名府古城门被批准为“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四个城门均设有登楼磴道</p><p class="ql-block">城门端智门上建有城楼,为重檐庑殿顶,飞檐翘角,城楼高22米,东西长18米、南北宽13.6米,与其他三座城门一样均为大名府防御体系中的设施;每座城门都修建了马道,就是登城通道,战时方便军队、车马直接登上城楼,驰骋于宽阔的城墙上!如今,大名百姓都有登楼走步锻炼的习惯,城墙与大名居民的生活已经休戚相关,已形成了“沿城墙、走一走”的习俗,并有“天天沿墙,百病不生”的说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沿着城墙走一遭</p><p class="ql-block">登上庄严厚实的城墙,来到城楼脚下看到两块醒目的宣传牌匾:一块是介绍卢俊义的,另块是介绍邓丽君的!卢俊义是《水浒传》里的人物,他与大名的关系不言自明!而把邓丽君拿到大名作宣传有点牵强,只能说她的祖籍是大名的。继续沿着城墙向东走想回到原点,边走边看不断移步换景;大名古城,其构造和布局均有自己的特色,无论是高大的古城墙、棋盘式布局的街道、独具特色的古宅旧第,还是别样风情的天主教堂,都是这所古城历史的载体,体验着古城散发出的灵魂与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心与脚触摸着城墙</p><p class="ql-block">明清大名府的城墙被列为冀、鲁、豫三省一绝,坚固的城墙具有了强大的防水患、防盗匪、防攻战的功效;城墙修建之初为土垣,墙基用石灰、土和糯米汁混合夯打而成,土垣墙夯实的非常坚固;到了明嘉靖年又对土墙外砌包砖,城墙五尺(1.67米)皆为长方青石作基础,以上用长方砖修到顶端,成为高标准的牢固砖墙,此后,经明清两代接连不断地维修加固,大名府城墙犹如铜墙铁壁一般,被誉为“大名府好城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名石刻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吃罢中午饭,我们又赶往大名石刻博物馆,它坐落在县城东7华里孔庄村北三顺公路上;馆内珍藏历代碑刻、墓志、石刻造像300余件,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千余年,馆内有中国第一大古碑----“五礼记碑”,中国第一大墓志铭----“何弘敬墓志铭”,有“马文操神道碑”、“朱熹写经碑”和明嘉靖陈皇后家族谕祭碑等珍贵碑刻和石刻文物,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是一座北方园林风格、仿宋式专题碑刻艺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碑:五礼记碑</p><p class="ql-block">此碑为青石质,高12.34米,宽3.04米,厚1.08米,是目前我国现存最高最大的古石碑;此碑经历了两代帝王的兴建,保存着两代书法名家的真迹:最早创制于唐开成五年即公元840年,唐文宗为魏州任上病逝的何进滔而立,工部侍郎柳公权撰文并书丹。宋大观元年即公元1107年,宋徽宗为教化民众,修编五礼新仪,将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作为一代之制颁布天下,宣诏“不奉行者论罪”。大名知府使便毁“何进滔德政碑”,镌刻五礼新仪,碑额“御制大观五礼之记”篆刻,为宋徽宗御笔亲题!这座碑成为研究唐宋时期历史、政治和书法艺术等方面的重要资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弘敬阁</p><p class="ql-block">它是馆内主体建筑之一,也是最高的楼阁,是一座仿宋木结构建筑,楼高5层,总高48米,带有负一层,建筑面积4243平方米,因馆内藏有目前“中国最大唐代何弘敬墓志铭”,故名弘敬阁;整座楼现设有七个展厅,一层是中国石刻艺术史展,二至六层分别是明代到唐代的展厅,七楼是临时展厅。我们去的时候只参观了一层展览‌,主要展示中国石刻艺术的发展,唐代藩镇割据史,唐宋元明等历史时期的主要墓志,内容丰富,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弘敬阁内的展品</p><p class="ql-block">镇阁之宝是何弘敬墓志铭,其墓志形制巨大,纹饰精美,志文叙事详尽,书法内容丰富,对研究唐朝藩镇割据、唐王朝晚期朝廷与藩镇的关系,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顺便说一下唐初实行节度使制度的消极影响:节度使集军、政、财三权于一身,因而形成藩镇割据,破坏国家统一!安史之乱后,地方藩镇割据发端于河北藩镇,“河朔三镇”----魏博(今河北大名北)、成德、卢龙,以其强大的军事势力成为唐王朝最难驾驭的藩镇,其中魏博既居河朔腹心,又居三镇之首,一度成为北方藩镇割据的首府和中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望京楼</p><p class="ql-block">站在弘敬阁上远远望去有座重楼叠阁坐落在土岗上,那“干霄凌云”的气势吸引着我非要凑前一瞅!顶楼阁檐下嵌刻着“望京楼”三字;说起望京楼在北京散落着各种以“望京”为名的景观,如:望京寺、望京台、望京山、望京石,连燕山上的明长城都有望京敌楼。取“望京”之名是有说法的?我在新乡时就发现过一座望京楼,那是明万历皇帝同父同母的亲弟弟潞王朱翊镠用青条石盖的,是用来追思母亲的地方。大名这座望京楼正面应该是面南的!望的是东京开封府,大名取“兴旺强大”之意,想找回盛世大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感受千年石刻的魅力</p><p class="ql-block">大名石刻博物馆总面积约1.3万平方米,走到哪里都可看到一座座精美的楼阁,可以说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博物馆内珍藏着两个全国第一:一是“五礼记碑”古石碑,另个是何弘敬墓志铭。除此之外还有碑廊、历代碑刻、墓志、石刻造像等300余件,这些石刻艺术品,不仅展示了古代工艺的精湛技艺,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桥梁!来大名不虚此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名大运河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出石刻博物馆大门,竟发现隔着马路对‌面还有座“大名大运河博物馆”;隋朝时期还不叫大名府,称谓“天雄军治”;就在公元608年,隋炀帝决定在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再开一条运河,即“永济渠”,其南段自沁河口向北,经现如今的新乡、滑县、内黄、魏县、大名、馆陶,进入山东的武城、德州,再入河北沧州地区后直抵天津,再折向西北,到达涿郡即今北京市境内。那时调运粮食、兵员及军械主要靠水路运输!只因永济渠流经大名,这算是与大运河扯上了关系,也许这就是建造“大名大运河博物馆”的由头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狄仁杰祠堂碑</p><p class="ql-block">狄仁杰,字怀英,是辅佐唐朝“圣神皇帝”武则天、政绩显著的一代名相;‌在万岁通天元年即公元696年五月,武则天提狄仁杰为魏州(今大名县)刺史,到任后没费一兵一卒,巧施策略而智退契丹,老百姓敬仰他,为他立了生祠,所谓生祠就是人还健在就立了祠堂,存立于大名城东孔庄村北外;石碑通高4.46米,宽1.46米,厚0.46米,石碑阳面楷书碑文,27行60字;2019年10月7日,该石碑获得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歌后邓丽君祖籍地</p><p class="ql-block">出生成长在台湾的邓丽君,她的祖籍地是大名县大街镇邓台村!当地政府为了纪念曾轰动一时的一代歌后,乘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对邓台村进行了美化包装,以便充分利用名人效应,一个别具特色的丽君小镇已初步形成,成为邓丽君歌迷前来观光的最佳地;图中显示的分别是:邓台村名标志性建筑、在水一方院门、邓丽君祖籍老宅、丽君文化广场及游客指示标。我也是邓丽君的歌迷,那时收藏邓丽君磁带成为我的最爱!如果你也爱听她的歌,又想了解她的凄美爱情,请翻看我写的美篇《永不磨灭的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品尝名府美食:二毛烧鸡</p><p class="ql-block">由大名人王德兴创始于清嘉庆十四年即1809年,以其鲜嫩脱骨,香气扑鼻而闻名,是大名美食的代表作之一,它的制作工艺经过200多年的传承,依旧让人回味无穷;“二毛烧鸡”用老汤、加香料、草药煮制而成,烧制的色、香、形、质上具佳,其特点是透熟离骨、肉嫩且烂、咸香清纯、回味鲜美!我在古城里的“二毛烧鸡”店买了一只,中午吃饭时撕吧着吃了;我们还品尝了大名火烧,只能小口吃而不能大口咬!因为大名火烧层多且薄,皮薄得很!大口咬容易破碎掉渣造成浪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尾语】一路走来,我们迎来了退休生活!追忆往事,有过泪水也有过快乐;感谢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因为你们我才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山、热爱河流、更爱祖国的一草一木;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缘分,珍惜每一份相遇,珍惜每一份感情!一路前行,踏寻未曾走过的古迹和山水,不是为了征服谁?只是为了更好的回忆,好在闲暇之余“多采撷”,编好美篇“花朵”献于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