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冬日的帽盔山,宛如一位沉睡的老者,静静地坐落在丹东市西南端。它东西长430米,南北宽740米,占地面积32公顷,海拔高度129米,因唐薛礼征东传说而得名,是丹东市区内城市面山之一。帽盔山公园地理位置十分显赫,与市区内锦江山公园、元宝山公园遥遥相对,构成丹东市公园的金三角。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帽盔山公园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暮色中的帽盔山公园,被一层淡淡的雾气笼罩着。那座拱门建筑结构在暮色中若隐若现,透过这个弧形框架,可以看到远处的小亭子坐落在山上,像是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此时的帽盔山公园,少了几分白日的喧嚣,多了几分宁静与神秘。</p> <p class="ql-block">帽盔山公园中有一个名为“欢乐王国”的地方,这里有一个高大的摩天轮,在阳光下显得非常鲜艳夺目。</p> <p class="ql-block">摩天轮下有一排五颜六色的小房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像是童话里的小屋,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些美好的故事。</span>即使是在寒冷的冬日里,它也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精灵,为这寂静的山林增添了一抹亮色。</p> <p class="ql-block">帽盔山公园中的《畅观亭》座落在帽盔山的西侧。在冬日的早晨,当朝阳洒下第一缕阳光时,畅观亭被照亮,呈现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画面感。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给这一切都披上了金色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这座古色古香的亭子四角翘起,顶部覆盖着红色瓦片,檐下悬挂着风铃,随风轻轻摇曳。站在这个亭子里,可以俯瞰整个山景,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尽收眼底,近处则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和岩石峭壁。</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文人的诗词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历史文化的底蕴。</p> <p class="ql-block">黄昏时分,阳光变得柔和而温暖。在帽盔山公园,那一片落叶松林仿佛被施了魔法。金色的阳光穿透层层叠叠的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落叶松的针叶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微微的光芒,像是被镶嵌上了金边。</p> <p class="ql-block">大山樱落叶大乔木,高达25米。树形美观,花大而色艳,极为美丽。原产于日本北海道,适合于寒冷地带栽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先生将大山樱树作为礼品赠与中国。帽盔山公园上的大山樱,树龄很长,从根部开始分成两棵,可能是日本人在帽盔山下建“东洋人纤株式会社”时在此栽种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帽盔山公园环山路到大槐树广场路边立的一块“帽盔山导游图”。是用水泥制作的。</p> <p class="ql-block">导游图详细介绍了帽盔山公园的地理位置,“特立独抜,形似帽盔,故名帽盔山”,是自然与文化结合的生命体,是“变化中的自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是从畅观亭上眺望到的丹东化纤公司厂址。</span>丹东地区的化纤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39年,由占据东北的日本人建立“东洋人纤株式会社”,生产<span style="font-size:18px;">人造纤维。</span>东北解放时,该厂因战乱遭严重破坏。1948年,东北纺织管理局接收该厂并组织力量恢复生产,新中国有了第一家国有化纤企业。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其复工延迟。1956年夏,该厂再次动工复产。1957年5月工厂部分设备开始试生产,生产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人造毛。改革开放以来,工厂快速发展。1979年涤纶纤维第一期工程竣工投产,年产涤纶纤维16000吨。1983年9月,丹东化学纤维厂的涤纶纤维二期工程破土动工。1983年9月竣工,年产涤纶低弹丝2000吨。此时,丹东化学纤维厂成为我省最大的化纤联合生产企业。1985年粘胶纤维产量12184吨,占全国粘胶纤维总产量的14.8%,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位,为我国化纤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span style="font-size:18px;">1994年1月10日丹东化学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996年6月23日</span>丹东化学纤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p> <p class="ql-block">丹东化纤公司生产的“鑫羊牌”卷由人造毛曾获国家金质奖章,“海燕牌”人造丝获国家银质奖章。职工人数达到一万多人,有职工幼儿园、学校、职工医院、职工食堂、职工集体宿舍、文化宫、体育馆等。由于企业盲目引进国外成套设备、无序扩张和战略投资者资金链断裂,2009年10月企业破产。后来成立了国资化纤公司,将工厂由租赁给吉林化纤成立“吉丹化纤公司”生产,06年又租给“五兴”公司承租经营,2016年企业全面停产。原厂址的厂房虽然已经拆除,只剩下三座排毒塔和一座热电厂大烟囱,它们像是在相互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和如今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帽盔山的西北方是丹东金山热电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以从事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为主的企业。主要以火力发电 、供暖、供热为主。冬季源源不断的热流通过供热管线传递给千家万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丹东金山热电有限公司<span style="font-size:18px;">2019—2020年度正式启动城市供暖工作。至今</span>承担着丹东市城区约65%的供热任务,确保江城百姓能度过每一个温暖的冬季。</p> <p class="ql-block">夕阳穿过树林,一片辉煌。在帽盔山的树林里,冬日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金黄色的光斑。那温暖而柔和的光芒,仿佛是大自然给予的馈赠,让人感到无比的宁静与美好。此时的帽盔山,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帽盔山上有座《重阳亭》,它被茂密的植被包围,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醒目。两侧树木光秃秃的枝干映衬出冬日的气息,但天空依然湛蓝无垠。当登上重阳亭时,那开阔的视野让人感到心旷神怡,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p> <p class="ql-block">在重阳亭上,夕阳下的城市风光与河流景色交相辉映,那烟囱林立的老工业区在夕阳的映照下,仿佛一幅充满历史沧桑感的画卷。远处的河流在夕阳的余晖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与城市的建筑群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帽盔山下的城市,在冬日里也有着别样的风情。高楼大厦林立,其中有一座建筑特别显眼,它的外形独特而现代,与周围的建筑物形成了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帽盔山公园的重阳亭,静静地矗立在山顶之上。它的外观古朴典雅,飞檐斗拱,彰显着传统建筑的魅力。亭子由坚实的木材搭建而成,柱子上的漆色虽有些许斑驳,却更增添了岁月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向重阳亭攀登的路是在岩石上凿出来的,那条由石头铺成的小路蜿蜒曲折地向上延伸,非常陡峭,被一道绿色铁艺护栏环绕,向上攀爬时必须手脚并用。</p> <p class="ql-block">山路陡峭,攀登艰难,只能沿着岩石上凿刻出的台阶前行,每一步都需要格外小心。台阶狭窄且高低不平,让人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扶着栏杆,手脚并用向上攀登。双手紧紧抓住栏杆,双脚在台阶上寻找着稳固的着力点,一步一步艰难地挪动着。攀爬的过程充满挑战,但也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自己的渺小。当终于登上高处,俯瞰着脚下的风景,那份成就感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站在重阳亭中,可以俯瞰整个帽盔山公园的美景,郁郁葱葱的树木、蜿蜒的山间小路尽收眼底。微风拂过,亭子周围的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在阳光的照耀下,重阳亭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为帽盔山公园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在重阳亭上可以看到中朝界河鸭绿江在静静地流淌。鸭绿江是中朝两国共有的界河,它发源于中国吉林省长白山南麓,流经中国吉林、辽宁两省以及朝鲜的两江道、慈江道、平安北道,最终注入黄海。这条河流全长约795公里,流域面积达到6.19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国境内流域面积为3.25万平方公里。鸭绿江以其清澈碧绿的江水而著称,其名称来源于古代观察,江水的颜色恰如野鸭脖颈上的莹绿。</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不仅是地理上的重要河流,它还见证了中朝两国人民长期的友好往来,并且是“抗美援朝”的象征,承载了两国人民深厚的友谊。沿岸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遗迹,如丹东的鸭绿江中朝友谊桥和鸭绿江断桥及鸭绿江大桥等。</p> <p class="ql-block">帽盔山下的城市,在冬日里也有着别样的风情。高楼大厦林立,其中有一座建筑特别显眼,它的外形独特而现代,与周围的建筑物形成了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黄昏时分,天空被染成了粉紫色调,太阳即将落下山头,给整个城市投射出温暖的光芒。远处可以看到山脉轮廓,近处则是密集分布的城市住宅区。</p> <p class="ql-block">公园广场中有一块由书法家启功先生书写“帽盔山公园”的石刻,背景则是连绵起伏的山。帽盔山公园,春季有杜鹃花、玉兰花、连翘花,还有紫藤花,夏季有满山槐花飘香,秋季有火红的枫树和金黄的银杏树,冬季银装素裹,原驰蜡象,无论是什么季节,是清晨还是黄昏,都有着独特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