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个反对意见听起来合情合理,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很可能会引起共鸣。在这种情况下,李慰农首先对郑超麟的态度提出批评,指出:中央的决定,是为了国家的大局,作为党员,必须无条件地执行中央的决定;同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可以改变国民党的成份,可以以我党的革命精神影响国民党,这样的好事,我们为什么不做呢?</p><p class="ql-block">李慰农的反驳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最后,蒙达尼支部以赞成加入国民党的意见汇报给“少共”中央。此后,李慰农也成为一名跨党的国民党员。</p><p class="ql-block">1923年2月17日至20日,李慰农参加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在巴黎召开的临时代表大会。这次会议决定,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改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p><p class="ql-block">在此之前,1922年下半年,在国内党中央工作的蔡和森来信,要李维汉同志回国工作。李维汉回国前,受“少共”中央的委托,带信给中共中央,请求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李维汉于1923年1月回到了北京,向党中央报到。随后,党中央在一次会议上,批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改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并在会后向巴黎的“少共”中央发出了正式通知。</p><p class="ql-block">至此,为期8个多月的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实现了名义上的转换,但它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历史功绩,它在欧洲大陆所展示的中国青年追求真理的智慧和力量,将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后人在谈论旅欧勤工俭学生的这段灿烂辉煌的历史时,津津乐道的仍然是中国少年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当年李慰农从桴槎大山下的小山村走出来时,怀着拯救广大穷苦农民于水火之中的强烈愿望,立志要走“农业救国”的道路。但是残酷的现实使他感到迷惘,找不到路在何方。参加“少共”后,通过学习共产主义理论,学习革命导师的阶级斗争学说,这才如醍醐灌顶,陡然明白,在军阀政府统治下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要想翻身解放,只有走阶级斗争的革命道路,而在农民占多数的中国社会,革命离开农民也是不行的。</p><p class="ql-block">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成立后,把组织党员学习革命理论放在突出重要的地位。中央执行委员会明确规定,共产主义的教育工作,是今后活动的主要任务,并成立了在书记赵世炎直接领导下的共产主义研究会。研究会提出了“学共产主义”的总要求,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共产主义的学理,如唯物史观,阶级斗争,马克思经济学说等;二是共产主义的方略,如统一战线,劳动运动,政治斗争,军事行动,经济政策等;三是共产主义的制度,主要是苏维埃的国家制度,现行法律,以及工厂建设,农村组织,教育制度等。学习用的基本教材,是原版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这也是旅欧党员的独特优势,国内是无法做到的。此外,还有《马克思传》、《列宁传》、《马克思资本论入门》等有关革命导师的生平和著作介绍,以及反映苏俄革命和建设情况的《俄国革命纪实》等书籍和小册子。</p><p class="ql-block">在“学共产主义”的活动中,李慰农表现得异常活跃,且卓有成效。</p><p class="ql-block">首先,李慰农作为蒙达尼地区党组织的负责人,对共产主义教育抓得很紧。由于党员数量相对集中,得以在蒙达尼成立了共产主义研究会唯一的分会,具体指导若干小组的学习。每次学习后,他都要把学习讨论的情况进行汇总整理,并亲自去巴黎向中央报告。</p><p class="ql-block">同时,他自身的学习也很抓紧,可谓如饥似渴。由于他法语学得好,又自学了俄语、德语,所以对马列原著的阅读,比别的勤工俭学生要顺畅得多,理解也更透彻。阅读之后,要和别的同学研讨,其中也包括中央的几位领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