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谷泃河石:神工天韵,大美有形!

冬曰暖陽

泃河流今古,云帆漫水来。鸟冲鱼儿遁,波涌堤岸拍。军粮积如山,车马运征埃。边关用武地,供给亦劳哉。——这是唐代诗人李青云的即兴诗《泃水渡》。诗中一句“云帆漫水来”极具画面感,它使我们看到了泃水涛涛、征帆竞渡的景象。“军粮积如山,车马运征埃”状写"寺渠渡",又是何等的壮观。泃河漕运首开北京五大水系之先,具有两千多年的光辉历程。 泃(jū)河,北京地区知名的五大水系之一,属京津冀地区海河流域蓟运河水系。泃河发源于河北省兴隆县将军关外的芧山、青灰岭,经黄崖关流入天津市蓟州区境内,再经蓟州泥河村流入北京市平谷区。 在平谷境内,河道走向由东向西,从金海湖镇海子村北出口,河水进入行洪滩地。在非汛期,河水渗入地下,潜流向西至山东庄镇西沥津村溢出。此段,河道宽阔,无固定河床,形成了大面积筛选性差的砂卵石河滩(著名的平谷奇石矿床就出现在这里)。<br> 从平谷镇下纸寨村以下,泃河主河道方出现固定河床,且常年有水。河道呈蛇曲形环平谷城流向西南,至马坊镇东店村南流出,进入河北省三河市境内,由三河市故城(泃城)桥头村南进入宝坻县境之西四庄村北,而后沿蓟县、宝坻区界向东流至张古庄与州河相汇(下称蓟运河),全长206公里,流域面积2276公里。<br> 泃河,古为泃水,何以得名,何时得名,已不可知。只知泃河之“泃”字别无他意,因为迄今未曾见过泃字与它字、它词组成意会泃水之外的词组,我们似乎可以认定,泃字是祖先仓颉氏专为命名泃河而造就的字。 “泃河”之名最早见诸文字记载的是在《竹书纪年》里——周显王十四年(公元前335年)齐师及燕,战于泃水,齐师遁。——如此简约的文字却记录了两千三百年前一场十分惨烈的战争:齐燕泃水之战,燕国因泃水漕运之利而战胜,齐国因物资补给不足而溃退。这段文字,应该是对泃河漕运史的最早记录。当然,齐燕泃水之战早已烟消云散,但是,泃河漕运史话却犹如锦绣花团一般自此冉冉盛开。 “泃河”距今至少有2379年的历史,名字从未改过,也是北京最早的漕运河。1500年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泃)水出右北平无终县西山、白杨谷。西北流迳平谷县,屈西南流,独乐水入焉。水又左合盘山水,东南迳平谷县故城东南,与洳河会。又南迳城东,而南合五百沟水。河又东南,迳临城北,屈而历其城东,侧城南出。”说的是泃河发源河北兴隆,经天津蓟县入平谷东境,与洳河交汇,再东南流经三河、宝坻,过宁河、汉沽入渤海。 据《魏书·武帝纪》载,东汉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曹操北征乌桓,屯兵于泃河流域。为便利军需供应,曹魏征调民夫十数万,开凿了平虏渠和泉州渠。 泉州渠从泃河口开凿入于潞河,平虏渠自滹沱河开凿入于海河(古称沽水),然后东流入海。于是便成就了华北平原众多河流汇合于泃河尾闾之大势。所谓尾闾者,是指百川之下、水聚之处也。曹魏时期,平虏渠和泉州渠的开凿,在华北平原造就了相互通联的海河水系。这样,泃河漕运便由“一水之利”得以向东拓展到蓟运河水系,从而形成了作为北京五大水系之一的泃河漕运规模。这是在泃河漕运史上的一个华丽转身的节点。 泃河流千古、纳百川。它在平谷境内先后纳入的季节性河流有:将军关石河、黑水湾石河、南山村石河、黄松峪石河、北寨石河、鱼子山石河、夏各庄石河和大王务石河。此外还纳入了常年性河流如:洳河、龙河、金鸡河等。 平谷境内河流32条,泃河是境内最长河流,常说泃洳二河映带左右,洳河其实只是一支流而已。 泃河在平谷区境内长54.15公里。其他河流均为泃河支流,其中洳河系泃河最大支流,发源于平谷区镇罗营镇玻璃台村,于马昌营镇前芮营村汇入泃河,总长53.53公里。 泃河,自远古流来,滋润着平谷这片古老的土地,养育了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世世代代的平谷人,早已成为平谷的母亲河。<br> 泃河,从远古走来,默默流淌在燕山脚下;伴随着峰峦跌宕,辗转廻环在旷野林园之间。它纳山溪于沟谷,聚泉流于奥湾;艰难时潜流地下,旺壮时载欣载奔。流入平谷时,它是山间弱水。流出平谷时,它已成蓟运河干流。 在泃河流域主河道内,有享誉京津冀奇石界的泃河石矿床。其中,平谷境内南独乐河段出产的泃河石质最优。 泃河石,产于泃河流域,为河床水冲卵石,属画面石类。原石形成于十几亿年前的震旦纪,其质为石英岩,受到后期火山岩浆活动影响,并有岩浆物质的浸染、渗透。风化后,在风吹或地震等外力作用下,崩落河底。经河水冲刷搬运及沙石之间的磨砺,就形成了现在形形色色的泃河石。 泃河石内部所含铁、锰等金属物质不同,加之后期河床中的再次浸染风化程度的差异,使泃河石形成了独特的纹理和色泽。 泃河石,坚硬细腻,温润如玉,画面丰富,色彩分明。由于河道长期干涸,金海石表面氧化严重,大部分泃河石要打磨以后才能显现迷人的纹理画面。泃河石其原石和打磨石均有观赏和收藏价值。 泃河石,品种以草花、黄纹、黄皮、飘石等为主,以“纹、色、意”等特征独步赏石界,于1995年被发现于泃河水峪段,最优者产于南独乐河段。 泃河石,一般呈鹅卵形,淡黄色的石面上天然形成各种神奇唯美的纹络图案,有的状似花鸟,有的酷肖林园,至于山川、江海、虎啸、龙腾之状,以及意象、玄虚等等堪画难描之情,皆可在你的苦苦寻觅中拾得。 泃河石产自泃河流域的中上游地带,包括平谷区的临县兴隆和蓟州和上游邻县,因为泃河只有在夏天雨水充沛的时候才会有水,所以河里的石头大多水冲度不是很好。虽然有很好的画面,但干、湿两种情况下看石头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原石要想给人直观的效果就得处理好保湿。 多数泃河石在淡黄或浅白的底色上形成浅褐色、黑褐色的纹理斑块,也常有红色和绿色图案出现,更弥足珍贵。 一般石质缜密者必润泽,如宝玉石、黄蜡石等。但石质润泽与否很大成度取决于是不是经过长期水的浸泡滋养,所谓采天地之灵气。因而一般说来,水石比洞石润泽,洞石比土石润泽,土石比山石润泽。泃河石是典型的水石,日本人一直把可观赏和收藏的石头叫水石,也不无道理。 泃河石属于画面石类,不能用衡量象形石的瘦、漏、皱、透或清、奇、顽、丑等标准来鉴赏。 泃河石的色泽大概有以下几类:黄白底色上的深或浅褐色;象牙白底色上的褐黄色;灰白底色上的黑色;灰白底色上的褐色;灰白底色上的黑色加褐色;还有灰白或黄白底色的红色、绿色、黄色、粉色等。 泃河石的色泽和谐丰富,富于变化,而且古朴生动,常给人以大雅的感觉。 由于最优质的泃河石集中出自泃河南独乐河段,所以此石最早称为图纹石和独乐石,现在有部分石友仍钟情称为独乐石。因最早发现于平谷金海湖水库附近,也称之为金海石,现在大部分石友习惯称作泃河石! 泃河石,最早在海子水库(1985年更名金海公园)西侧干河床上被发现,因其表面有各种纹理和图案,被石友俗称“图纹石”。后又在距海子水库以西六、七公里处南独乐河段(属泃河干流)发现石质更好、图案更丰富的泃河石。 南独乐河是个村,此处河段在村南二、三里,俗称“南河套”,因此许多石友干脆称之为“独乐石”,现在仍有此叫法。 至于后来称为“金海石”,并没有见到过官方的或民间赏石团体的具体规定和说明。 之所以称“金海石”可能原因有二:其一,发现于“金海湖”附近。海子水库是以所在的海子村命名的,1985年,因水库北部有座金山,取其“金”字和海子水库的“海”字,海子水库便更名为“金海公园”了,其水面对外称“金海湖,这一切都是源于1990年北京亚运会水上项目将在此举行。 其实“金海”并非历史地理名称,而是当时位于北京市平谷区韩庄镇(2003年4月合并了靠山集镇成立了金海湖镇)海子村原海子水库的新名称而已。 其二就是借助1990年成功举办的亚运会水上项目的盛名,以便传播。从此在以后全国各级赏石展会上,凡在平谷出产的此类石头均冠予“金海石”之名。 可以说,金海石之名,是石友们交流过程中“约定俗成”的结果,而且特指出产于泃河的水冲石。反正不管是怎么称呼,泃河石都是一种非常美丽的石头。 ▲题名:神舟五号<br>石种:泃河石(金海石)<div>产地:北京平谷<br>规格:35X25X8cm</div><div> 泃河石《神舟五号》自面世以来,多次参展屡获大奖,被石友们津津乐道。这方石头形状端庄沉稳,竖立式长方形为画面的布局提供了特别理想的空间。画面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褐色背景中,黄色火箭整体向上直插云霄;下半部分一级火箭起飞时喷射出的火焰形成翻滚的烟云,惟妙惟肖。上下两部分浑然一体,彰显着振奋和力量,同时证明我国科技水平和征服太空的决心。</div><div> 泃河石中“黄皮”类品种数量比较少,但是却常有非凡画面出现,此方奇石堪称石中极品。</div> ▲题名:鲁迅先生<br>石种:泃河石<br>产地:北京平谷<br>规格:35X25X8cm<div> 此石是一方泃河石原石,石头体量适中,石质坚韧,色彩度比度极好,画面清晰地展现了鲁迅先生的身姿,就像先生的一帧照片:只见他身着青色长袍,向右斜身靠坐在一把藤椅之上,手臂搭着椅背儿。似在沉思亦或是在凝视远方。发式、眉骨、神态简直就是先生再现。</div> ▲题名:布袋和尚<br>石种:金海石(泃河石)<br>产地:北京平谷<br>规格:38X55X15cm<div> 此方奇石属泃河石,其块、面相融,界面清晰,人物形象动态十足,却有着禅意中的静,大有南宋减笔大宗师梁楷笔意,它的静,是属那种禅定的静谧、祥和的,有着极少见的意趣。此石荣获第五届米芾杯国石·赏石艺术精品展金奖。</div> ▲此石是难得的原石,带着自然的味道。石型长方,立式置石:石质乳白细腻,呈玉化状;黄褐色的条带状斑块形成图案,色差十分明显。细观图案位于石之中下部,上部留白充分;图案右侧似一立式人物,略弓腰曲腿,做牵物状,若把左侧斑块看成扬首之马,恰好组合成一幅“牵马图”。 ▲题名:母子情深<br>石种:泃河石<br>产地:北京平谷<br>规格:38X55X15cm<div> 此石为难得的原石,属大黄皮类,立式置石。石型饱满、石质细腻润泽、色差明显。画面中 ,一位年轻的母亲,扎着马尾辫、双臂前倾托举着婴儿,画面栩栩如生,仿佛正有一阵阵母子的欢笑声从石头上传来。这情景似曾相识,哪个为人母、为人父、为人子的见了都会勾起心底的那份记忆!这温馨、这安逸、这天伦之乐的幸福感觉,触动着每个见过它的人——那份心灵深处最柔软的情愫……</div><div> 此方奇石参加2023年中国洛阳第三十一届赏石文化艺术展,获得入围奖。</div> ▲题名:天伦之乐<br>石种:泃河石<br>产地:北京平谷<br>规格:25X27X18cm<div> 农家小院四方方,一架葫芦好纳凉。老妪儿童藤下戏,天伦之乐福盈堂。此方泃河石原石,石型规整,石质细腻,画面古朴,直观就像是葫芦架下,祖孙玩乐的情景。人物的一举一动再现了一位老人儿孙绕膝天伦之乐的场面,画面逼真。是不可多得的一方泃河石珍品。</div> ▲题名:童趣<br>石种:泃河石<br>产地:北京平谷<br>规格:56X36X15cm<div> 此方奇石出自泃河流域泃河石最优质的产区,北京市平谷区南独乐河村南河套中,堪称泃河石中的珍品!</div><div> 虎头帽,翘肚皮,小狗伙伴身前依;乡间野趣儿时乐,无忧无虑竹马嬉。此石画面形象显示出一戴虎头帽儿童与宠物小狗在野外亲密玩耍的情景,淳朴写真,生动剪影;活泼可爱,童趣昭然。比例、颜色、对比度皆佳。</div> ▲题名:将军<br>石种:泃河石<br>产地:北京平谷<br>规格:38X32X18cm<div> 此方美石,非常标准的尺寸,它的神奇之处是再现了一位古代将军驰骋疆场的画面,也就自然而然的命名为“将军”!</div> ▲题名:烛光里的伟人<br>石种:泃河石<br>产地:北京平谷<br>规格:22X25X12cm<div> 看到这方石,心口猛地突突跳,多么熟悉的身影,那个曾经带领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于东方的伟人,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眼前此景,恍惚的,让我们好像又看到伟人办公室亮了通宵的灯光,夜深了,您怎么还没睡觉?光影中,伟人伏案疾书,昼夜为国家的富强操劳。春去了,冬来了,一年又一年;春风知道,冬雪知道,人民知道,我们伟大的领袖啊,睡觉永远是那么少。为人民服务,为国家的振兴与强盛努力工作,为全世界受压迫的人们翻身做主顽强斗争,是伟人一生的写照。这方形神俱佳的泃河石,也是人民永远怀念伟人的写照。</div> 石上稍浅的底色,有如淡淡的曙光,谕示东方刚刚破晓;而深色曙红的纹理,正是在东方冉冉升起的红太阳,火红温暖的阳光将大地普照。石头自然形成纹理与色调,自来带着怀旧的韵味与符号。此石荣获第五届米芾杯国石·赏石艺术精品展银奖。 ▲产地:北京平谷南独乐河<div><div> 此方奇石,画面清晰明朗,画图端庄大气。恰如题名所示“宝相庄严”,如如不动,佛界大德意相。得此清供,当能时刻启迪般若智慧。写偈赞曰:我佛如如渡世舟,慈悲清净累劫修。心包太虚恒沙数,宝相庄严昭千秋。</div></div><div> 此石获第五届米芾杯国石.赏石艺术精品展金奖。</div> ▲题名:仙人对弈图<br>石种:泃河石<br>产地:北京平谷<br>规格:38X36X18cm<div> 此石高古,大小适中,画面干净清晰,含义一目了然,不言自明。藏家曾命名为《槐荫高仕对弈》,基本上把石中画面因素都包括了,后听专家建议,改为现名。今录清朝大才子纪晓岚《题八仙对弈图》雅赏,诗曰:局中局外两沉吟,犹是人间胜负心;那似玩仙痴不省,春风蝴蝶睡乡深。</div> ▲题名:哪吒闹海<br>石种:泃河石<br>产地:北京平谷<br>规格:38X29X18cm<div> 此方泃河石原石画面中那个动感的“小人儿”,活脱脱一个闹海的“小哪吒”,身披混天绫,脚蹬风火轮,刚和东海龙太子激战过后,骄傲地漂浮半空。石头还是以黑色的草花为主,黄色和清白色做陪衬,把一个“哪吒闹海”的故事演绎的淋漓尽致,让人浮想联翩!能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石头就是一方好石头!!</div> ▲题名:小雏鸡儿<br>石种:泃河石<br>产地:北京平谷<br>规格:30X17X8cm<div> 此方奇石,石形呈长方形,画面为白色背景黄色条纹勾勒,属泃河石系列中典型的黄纹石。线条粗中有细、虚实相间,画面整体略偏右,象一只小雏鸡, 眼睛、嘴,整个轮廓非常清晰,神态自然,栩栩如生。特别是哪只毛绒绒的眼睛,简直就是传说中的“点睛”之笔。</div> ▲题名:熊踞池边<br>石种:泃河石<br>产地:北京平谷<br>规格:33X29X15cm<div> 此石方方正正,形态自然;石质坚韧,温润如玉。画面自然简洁,色彩以黄、黑为主,搭配成景,其实这也是泃河石的主要特点。此石画面不仅有山、有树,有小桥流水、有倒影。更奇特的是,画面呈现出了傍晚,落日的余晖普照大地,一只憨态可掬的大棕熊,在湖边悠闲而卧的场景。你看它,侧头仰视远方,体态慵懒闲在。这画面感十足的表现,是不是让人有着无穷的想象呢?这样的石头又怎能不让爱石的迷恋呢?!</div> ▲题名:龙马精神<br>石种:泃河石<br>产地:北京平谷<br>规格:18X24X14cm<div> 此方奇石立式置石,石面平整,棱角圆滑;石质润泽细腻,坚韧无伤;色彩丰富,颜色纯正。整体品相极佳,画面水冲度好,又干净还没有瑕疵的泃河石原石很难遇到。此石底色红、黄、白、黑互相映衬,四周的黑色草花与之衔搭组成了一匹在嘶鸣的骏马亦或是一条高傲的神龙挺胸抬头。你看那明亮的眼睛分明是在闪动,眼角的眼白上翻,俏皮的向人挑逗一般。一种特有的“势”暗含石中!以“龙马精神”命名,恰如其分。</div> ▲题名:毛泽东故居<br>石种:泃河石<br>产地:北京平谷<br>规格:20X20X10cm<div> 此方泃河石,体积中等,浅棕黄底色,以最佳角度安顿于古典式底座,画意遂以明确。细赏横向展开之构图,经营位置亦显合理,犹如隐于山乡的农舍,由此联想到世人瞻仰的毛泽东故居。</div> 毛泽东故居,坐落在湖南韶山冲狭长山谷里,属两家合居农舍,当地人称为“一担柴”式砖瓦房;几间青石泥墙和黑木灰瓦搭建的大房,坐南朝北,呈“凹”字型建筑结构。这些故居环境特征,在此石画面疏密相济的“再现”中隐现。<br> 国画中的大面积留白,往往藏匿空灵气韵,给人无限的想象。此石图幅下方留白,随着视觉延伸,仿佛故居前面的荷花塘与南岸塘隐于其间,反而拓展屋临绿水、背依青山的想象空间;故居后面是郁郁葱葱的山间林木,由此图幅上方留白处散布的黑色草花纹,恰恰暗应“笔晕”的绘画手法,成为表现山乡故居“远在千里,近在咫尺”的艺术元素。 ▲题名:小桥流水人家<br>石种:泃河石<br>产地:北京平谷<br>规格:25X31X10cm<div> 此石质地细腻圆润,品质颇佳。精致的画面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诗情画意的风景图,又一个世外桃源的佳境。看到这块石头就会让人自然而然的想起那句“小桥流水人家”的诗句。只是石头的画面,表现的却不是诗句后面体现的那种悲凉景象,反而是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一座拱桥,桥下流水潺潺、碧波荡漾。桥上一座农家院落,远处群山连绵,草木茂盛……韵味悠长。</div> ▲题名:庐山烟雨<br>石种:泃河石<br>产地:北京平谷<br>规格:36X62X20cm<div> 走近它, 一幅天然的画作映入眼帘:沐雨的峰峦,起伏跌宕的坡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整个画面雨丝飘摇雾霭迷蒙,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我想,石头的主人也许就是因为这种感觉才给此石命名为《庐山烟雨》的吧?看着这石质圆润细腻的《庐山烟雨》,不禁想起北宋诗人苏轼的一首首句和尾句重复,形式罕见的四言绝句诗《庐山烟雨》:庐山烟雨浙江潮, 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 庐山烟雨浙江潮。</div> ▲题名:盘阴积雪<br>石种:泃河石(原石)<br>产地:北京平谷<br>规格:20X10X15cm<br><div> 盘山乃中国十五大名山之一,碧峰凌空高近千米,层峦叠嶂周百余里,位于平谷、蓟县交界处,蓟县居山之阳,平谷居山之阴。盘山三胜:上盘石胜,奇石竞秀;中盘松胜,如云蔽日;下盘水胜,泉流如练。尤其冬春交替之季,景色更奇:山阳已是春花吐艳,草长莺飞,山阴依然冰雪封山,冷似严冬。天气晴朗时,山阴积雪如银河奔泻,似玉蟒翻腾,奇光异彩,美不胜收,百里之内,尽皆可观。清帝乾隆游罢此山后,曾赋诗感叹:早知有盘山,何必去江南。身处盘阴平谷,沐浴于融融春色之中,远眺盘阴积雪,实乃一大乐事。故盘阴积雪位列平谷八景之首。</div><div> 清代平谷人马一骥诗曰:谁卸玉龙甲,盘阴凝结牢。光生八石映,色高玉峰高。积冷林猿避,深寒穴虎逃。会当舒望眼,背岭绝尘嚣。</div> ▲题名:秋山图<br>石种:泃河石(原石表面已氧化,打磨处理)<br>产地:北京平谷<br>规格:35X10X50cm<div> 此方奇石产自泃河南独乐河段,画面诱人,体量较大,立式置石;石质晶润、色彩纯正、纹理清晰,主题明确、构图合理,一幅天然燕山秋景。唯一的缺憾不是原石。</div> ▲题名:秋歌<br>石种:泃河石(原石)<br>产地:北京平谷<br>规格:40X40X20cm<div> 金秋的景色热烈温馨,山中的秋风和煦轻柔。枫林在秋风的吹拂下,浪漫着迷人的色彩,鸟儿们在林间婉唱着那动听的秋歌:天公抒笔描彩卷,十月林辉色欲燃。一轮红日当空照,莺歌燕语满秋山。金风金叶对金阳,浩宇无边百木荒。白水出川林绕岸,石中秋色尽疏狂!</div> ▲题名:塞罕坝秋色<br>石种:泃河石<br>产地:北京平谷<br>规格:29X8X3cm<div>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有"中国绿色明珠"和"华北绿宝石"之称,在清朝被皇家定为狩猎活动之地。这里被誉为"水的源头,林的海洋,花的世界,云的故乡"。但由于清末(同治二年即1863年)开围放垦;和抗日战争时期,遭遇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到解放初期,塞罕坝地区退化为高原荒丘,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现在的塞罕坝是解放后,历经三代塞罕坝人的努力和智慧,又恢复了“千里松林”的景象。你看,这方泃河石用它那具有神韵的色彩搭配,描绘出了塞罕坝那苍莽的秋意:绿色明珠耀群山,林草飞云接碧天。昔日皇家狩猎场,今朝经典生态园。微茫苍野层林染,爽气烟波酿驳斑。美石天赐一幅画,遍岭秋歌蕴内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div> ▲题名:桃乡晨光<br>石种:泃河石<br>产地:北京平谷<br>规格:20X15X12cm<div> 北京平谷被称为“京东绿谷”和“中国桃乡”。此方泃河石原石出自平谷泃河南独乐河段。此石尺寸适中形状方正,顶部微收更显沉稳;质地细腻温润如玉;色彩纯正。线条以黑色为主勾勒出右上部近景桃树及顶部左伸枝桠,中景黑色点缀出清晰的村落,留白由渐变的桃红色及微黄色组成,一幅“桃乡晨光图”展现在我们眼前。</div> ▲题名:灿若夏花<br>石种:泃河石<br>产地:北京平谷<br>规格:30X30X8cm<div> 此石沁着艳丽的橙黄,浅蓝打底,黑色草花映衬黄蓝之中。圆润凝脂般的石皮,无论是视觉还是感官都上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就像一个豆蔻年华的小姑娘,天真烂漫又充满喜气,一种灿若夏花的气势,让人打心眼儿里喜欢,爱不释手!</div> ▲题名:又见桃花<br>石种:泃河桃花石<br>产地:北京平谷<br>规格:38X38X8cm<div> 此方奇石是泃河石中少见的品种---桃花石,以沉稳的黑色为底色,以淡雅的浅粉为主,组成的一个个独立的花型图案,宛若一片花的海洋,深邃而又美好。那种神秘的感觉,观赏之后更是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以及对世外桃源的向往。这大自然玄妙的手笔形象的镌刻在石头之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div><div> 之所以称之为《又见桃花》,是因为它的画面简洁明了,整体呈现出桃花朵朵,竞相开放的景象;似有阵阵香气扑面而来,给人以春意盎然的美好感觉。此方美石,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中国桃乡”平谷春季里成片盛开的桃花和灿若云霞般的美好景象。</div> ▲题名:山林野趣<br>石种:泃河石<br>产地:北京平谷<br>规格:26X18X10cm<div> 此方泃河石原石,外形呈现长方体,横式置石;石质坚韧、温润;浅白底色上生成草树茂盛的山景。图案属泃河石草花系列中黄包黑草花,巧的是黄色描绘出山坡和山脊的走向,黑色晕染为草、树、灌木,并有黄褐色间染其中,画面干净整洁,布局恰到好处,构图疏密有致、留白充分,凸显了图案的层次感。配以浅白的石头底色,活脱脱的一幅宣纸水墨古画。 </div><div> 该石的画面,使人一眼就联想到了秋天的季节。飘逸的白云,掩映着淡淡的金黄,深浅不一的黑褐色,似画家用水墨丹青的画笔,泼染出了山间那近处的苍岩虬枝及远方的云烟虚渺。真的是野岭妙华景色,绘出锦秀秋歌。</div> ▲题名:一棵树<br>石种:泃河石<br>产地:北京平谷<br>规格:37X45X15cm<div> "梦里山乡今何在?一株大树牵情怀。春来燕子几迷路,独有老妪空徘徊。”这是一方不需多做解释的石头,它好像会说话呢,能与你心灵沟通,虽然画面只是一棵树。</div><div> 想起了三毛的散文诗《说给自己听》:“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div><div> 又想起了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如何让你遇见我/</div>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 ▲题名:泃水春色<br>石种:泃河石<br>产地:北京平谷<br>规格:36X20X30cm<div> 此石为泃河原石,可以一石两看,质地细腻,色泽靓丽,黄、白、不常见的浅蓝、黑草花儿互相映衬,真可谓是泃河石中的上品。<br><div>A面:看风景如画</div> 此面的画面是一片林木葱郁的山岗,景色远近分明。正是:山色空蒙景亦奇,长城蜿蜒岭头驰。平湖静静无风浪,小径清幽伏地皮。<br>B面:看泃水春岸柳婀娜<br> 泃水春来柳色新,波光倒映燕飞频。长堤十里抛青袖,不是西湖也诱人。此石画面的主题,泃水两岸春天的依依垂柳,倒映在河水中,春鸟飞来飞去。泃水长堤一望数里,柳丝在风中抛洒像美女的袍袖一样飘逸。景色美极了,可以和西湖的春天媲美。<br></div> <div>▲题名:福禄葫芦 & 鸿运葫芦<br>石种:泃河石<br>产地:北京平谷<br>规格:35X13cm & 40X17cm<br></div> 此对葫芦摆件,是能工巧匠用北京平谷泃河石打磨雕刻出来的,画面丰富别有一番意境。泃河石本身就质地坚硬,润度好,加上无数遍的打磨更是光滑鲜艳,搭配上石头本身特有的画面那就更加完美,是磨制雕刻葫芦的好原料。<div> 左侧葫芦是纯正的泃河草花石,加上天然的黄色线条环绕成大大数字的“8”,寓意不言而喻,巧的是,上部正中有个蝙蝠图案,与传统习俗想和,称之为福禄葫芦。</div><div> 右侧葫芦,又是中国人最喜欢的红,鲜艳之中加之天然的水波纹,峰峦层叠,祥云蔼蔼富贵而又吉祥!称之为鸿运葫芦。</div><div> 两个葫芦是收藏之上品中的上品,得之有幸啊。正如大清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所赞:碗盘富有印成模,似此花瓶新样殊。</div>大小葫芦连蔓缀,物毋忘本若斯夫。 ▲题名:金龙鱼<br>石种:泃河石<br>产地:北京平谷<br>规格:58X20X36cm<br> 此方画面石,产自北京平谷泃河南独乐河段,体量较大,石质坚韧细腻。其长高比例恰好落在黄金分割线上, 特别有利于画面的观赏。在此石画面中部偏左处,一条活灵活现的金龙鱼十分惹眼。在我们石友中不乏喜欢养观赏鱼的,都知道养一条金龙鱼是什么代价。而这方泃河石中的金龙鱼,不吃不喝不用换水也不生病,会永远地陪着你。金龙鱼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富贵、财运旺盛、长寿福气、兴旺繁荣等! <h5 style="text-align: right"><i><u><font color="#9b9b9b">---声明: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致以诚挚敬意!如涉侵权,有告即删!</font></u></i></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