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最初接触琼瑶的小说,是读高三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学校报刊栏看到湖南日报连载的琼瑶小说,书名叫《心有千千结》,每天连载一千来字。这一发现令我欣喜雀跃,感叹人世间竟然有这么好看的文字!于是引来几位同学一起围观。几个人每天下午放学后,第一件事便是奔赴报刊栏。高考在即,学业繁重,每天去阅读一段小小的连载,成了我们释放压力,获取快乐的一个心灵驿站。可有时候我们迫不及待地跑到报刊栏,却找不到我们的连载,可想而知我们当时的心情有多失落。有时我们几个好友之中,会有一、二个轮值搞卫生,另几个有幸能及时看连载的,看完后便兴致勃勃地跑回来给同学讲述,讲述者和倾听者都是一脸的兴奋。没有连载的时候,跑回来的几个便自己编造情节,去“骗”搞卫生的同学,直到第二天下午,被“骗”的两个才知道真相,于是,大家便打闹成一团。时隔多年,当时的情景仍无比鲜活存放在脑中。进入大学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跑到图书馆,将能找到的琼瑶的所有作品都借阅个遍,真如一个沙漠中的孤行者终于找到了一眼清泉,扑上去喝了个够。</p><p class="ql-block">12月4日,惊闻琼瑶女士翩然离世。尽管近些年来工作、学习、生活纷乱繁复,很少再涉足琼瑶的艺术世界,但听到她离世的消息还是十分震惊的,尤其是在如此高龄竟以这样的方式离世。震惊痛惜之余,给我带来更多的是思考。</p> <p class="ql-block">“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琼瑶构筑的艺术世界,爱情是如此唯美,可现实世界真的存在吗?其实,就本质而言,所谓的爱情,不过是价值交换。“君有才情妾有貌”,爱情不过是各取所需。平鑫涛爱琼瑶的才情,爱琼瑶身上巨大的商业价值,琼瑶爱平鑫涛的浪漫深情,爱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体贴。平鑫涛抛妻弃子奔赴琼瑶,极大地满足了她的虚荣。更重要的是,这段感情中,他们彼此成就了自己,共同创造了属于他们的商业帝国。我想,尽管平鑫涛可能有对子女对家族的谋划,但一个成熟男人的爱情不像琼瑶那么纯粹,不是很正常吗?在这个人世间,他欠下太多,离世前想要尽量弥补,让自己走得安心,这不也是人之常情吗?这参杂了人间烟火的爱情是不是正是现实生活中爱情最好的模样呢?何必追求完美,给自己上刑呢?</p><p class="ql-block">琼瑶与平鑫涛的爱情,是不被祝福的爱情。平鑫涛身为人夫,身为人父,却不顾妻儿感受,不顾伦理道德而追求琼瑶,连琼瑶父母都大为震怒。琼瑶的母亲甚至对平鑫涛说,就是自己死了也要变成厉鬼不放过平鑫涛。因为老一辈的人深知这有违传统的伦理道德,这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琼瑶知三当三,不顾另一个女人的切肤之痛,将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一直用她的那一套爱情理论,夺人之夫还心安理得,甚至还理直气壮,还利用公众人物的优势,时常炫耀两人的恩爱,刺激对方的神经。拆散别人的家,几个孩子在这种不正常的家庭中长大,琼瑶孩子得到的父爱,正是别人孩子所缺失的。请问,金钱能弥补孩子成长的伤痛吗?对这一切,琼瑶如果具备换位思考的品质,人生就不会这样走,结局也许会改写。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不被祝福的爱情,最好慎之戒之。</p><p class="ql-block">平鑫涛去世以后,琼瑶“三年养伤血淋淋”。一个成熟的人,定然知道,人性是有缺陷的,也允许别人有缺陷。而且,反过来想,平鑫涛如果不为子女谋划,不为家族发展着想,一心只想着琼瑶,只护着琼瑶,这样的平鑫涛是不是人格不健全呢?把财产都给了儿女,是心中知道琼瑶和她的后代有更多的资产;写遗嘱时瞒着琼瑶, 是对琼瑶有所顾虑,请问我们有谁会比平鑫涛更了解琼瑶?琼瑶最后带着怨恨离世,是她没有从人性的角度、没有从人性的深度理解这个男人。如果理解了人性,也就理解了平鑫涛,理解了平鑫涛,也就豁达了。豁达的人何来“血淋淋”的伤,豁达的人怎会在86岁高龄还含恨自杀,给自己的一生画上一个这么残缺的句号呢?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们还是要学习先贤的智慧,学会成长。</p> <p class="ql-block">纵观琼瑶的一生,她以这种方式收官人生,既是偶然,也是必然。人世间很多事情,初看是偶然事件,其实偶然背后,一定有庞大的必然因素。读琼瑶《我的故事》,我们知道,琼瑶从小就与众不同,她学习成绩不好,除了国文,其他科目都不好,数学常常只有20分,而她弟弟妹妹的学习却极其优异。这使她备受父母责怨,因而个性压抑、自卑。压抑自卑的人给自己找的出路往往是叛逆,叛逆的结果往往受到更多的打压,于是更加剧了叛逆性格。琼瑶是叛逆的,从小到老,不走寻常路。高中时就跟比自己大25岁的国文老师谈恋爱,这段惊世骇俗的初恋被父母愤怒地掐断了;有了孩子后,由于种种原因,跟丈夫毅然离婚;离婚后插足别人家庭,跟有妇之夫纠缠十多年,致拆散别人家庭最终修得正果。但这个世界往往在我们背后有一个巨大的平衡力量:种下的“因”,必会有一个相应的“果”。琼瑶这样的离世,自然是众多的“因”结出的一个果。这众多的“因”里,除了她的成长经历;她的叛逆性格;她的不平凡的人生选择;还有就是她不够理解人性,始终活在自己的理想王国里,拒绝成长;另外,她还想用死来向世人、向平家证明,自己当初不赞成平鑫涛插管,不是出于私心,而是出于对平鑫涛善终权的维护,这既是证明自己的清白,也是对平家子女最后的控诉。为了自证清白,为了发泄而如此意气用事,这正是琼瑶不成熟不理性不明智所致。杨绛先生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才是通透睿智的老人。总之,不管是哪一个“因”,都使得琼瑶的离去是不安详的,是含恨的。其实,琼瑶即使走上了一条充满争议的不同凡响的人生之路,她的一生本可以绚烂繁华,颐养天年,完美收官。如果她给自己的句号画得圆满,世人也就看到了圆满。这世界纷繁复杂,但毕竟浩瀚博大,终归有包容一切的力量。可惜的是,琼瑶最后这一笔的书写,让她繁华落尽,人生颠覆,心灵无处安放,含恨离去,让人唏嘘。</p> <p class="ql-block">琼瑶还是我们爱的琼瑶,她的才情,她的自强不息,她的勤奋,她的至真至纯,她的对自己理想矢志不渝的追求精神……所有这一切,琼瑶值得我们尊敬。她给这个世界带来过童话,带来过精彩,带来过美丽,给世界留下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但她更给我们带来许多的人生思考,但愿我们有足够的智慧活在人生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