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53年4月,河北博物院的前身河北省博物馆成立,馆址设在河北省保定市古莲花池院内。1982年,该馆搬迁至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4年后河北省博物馆与河北省展览馆合并改建为河北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中山王厝(cuò)铁足铜鼎 ,战国。它是目前发现的最大铁足铜鼎,被誉为“战国青铜器之最”。鼎身铜制,鼎足铁制,两侧有一对附耳,盖顶有三环钮,底部有整齐的烟熏痕迹,说明其不仅用于盛放肉食,还用于烹饪。</p> <p class="ql-block">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西汉。方案座将龙、凤、鹿三种动物的自然形态与案座的实际功用巧妙结合,既栩栩如生又方便实用,成为中山国青铜器的标志性作品。</p> <p class="ql-block">刘胜金缕玉衣,西汉。全长188厘米,出土于河北满城陵山一号汉墓。该玉衣是用金丝将玉片编缀而成的。玉片为岫岩玉制作,上衣呈绿色,玉质莹润,下身为灰白和淡黄色。整体主要分为头罩、上衣、手套、裤筒和鞋五部分。共用不同形状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p> <p class="ql-block">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座,战国 。出土于中山国王陵,是连接两扇屏风的插座,采用错金银工艺手法,呈现出斑斓的金纹和银丝卷云纹,增强了力量的华美与雄壮。屏风座的虎弓身呈弯曲状,尾巴硬且长直,展现了老虎的凶猛和雄健。虎的颈部和臀部各有一个以山羊面装饰的长方形銎口,用于插放屏风。</p> <p class="ql-block">长信宫灯,汉代青铜鎏金灯具。公元前172年铸造,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p> <p class="ql-block">透雕龙凤纹铜铺首,战国。铺首是最原始的“门拉手”,呈兽首衔环形,兽首为饕餮,宽眉阔鼻,圆眼吊睛,两颗利齿突出唇外并上卷,两条粗须尾稍下钩。饕餮额上站立着一只凤鸟,凤鸟头顶高冠,双翅展扬,凤爪踩在两条蛇身上,蛇头从凤翅两边探出。铺首两侧各有一条曲身向上攀爬的龙,龙鳞片片,龙爪尖利,龙身奋力盘绕,两龙头居高临下,虎视眈眈。兽首长鼻高卷下收,衔着一个宽环,环上也有两条龙,龙头高扬回探,龙身强劲,盘踞环的两侧。据专家推测,这件铜铺首可能是燕下都宫殿大门上的构件。古时候人们认为,大门上放置怪兽衔着门环可以防止妖魔鬼怪进门,类似于现在的门神。</p> <p class="ql-block">文宣帝高洋墓墓道壁画,北齐 。这幅壁画描绘了由106人组成的仪仗队列护送引导墓主人升天成仙的出行场景。</p> <p class="ql-block">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元代。类似的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器物在世界仅存4件,其中两件流失到国外,一件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而这4件器物相比,河北省博物馆这件保存最为完整,它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青花釉里红极品。</p> <p class="ql-block">河北博物院现有馆藏文物24万件,除了上面介绍的8大馆藏珍宝,还有两件珍宝出展国博。另还有一级文物340(件/套),以满城汉墓文物、河北古代四大名窑瓷器、元青花瓷器、石刻造像、明清名人字画等最具特色。</p> 慷慨悲歌燕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