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当“梵净山”这个名字轻轻入耳,一股神秘清幽之感便油然而生。梵字寓意丰富,草木茂盛、清净高净、吉祥如意、智慧觉悟皆在其内。它象征着生命活力的蓬勃,内心纯净的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梵净山的名字起源于明朝,取名为“梵天净土”,恰与佛教的净土概念相契合。追溯历史,唐代时此山称为“三山谷”或“辰山”,宋代易名为“思邛山”。到了明代,则被称为“梵净山”,同时还有“九龙山”、“饭甑山”的别名。梵净山的名字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标识,更是一种深厚的文化象征。今日漫步于冰雪挂枝的石板路上,但见梵净山云雾缭绕,群峰耸立,时隐时现,银装素裹,白雪皑皑,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无限风光尽在顶峰处,这古老的山体距今已有数十亿年的历史,从沧海桑田中崛起,成为巍峨峥嵘、苍莽逶迤、秀美纯净的存在。庞大的山体深邃莫测,峰峦巍峨雄奇。梵净山金顶自峰脚至峰顶垂直高差达94米,远眺之下,恰似农家蒸饭用的甑子,又像云海中高高耸立的一只巨大的惊叹号,奇险无比。遗憾的是天空不作美,无法攀登以领略其英姿险观。山顶座座巨石看似惊险万分,实则稳坐万年,引人遐想联翩。梵净山吸引人的绝佳之处多汇聚于顶端,仿若交响乐的最高潮部分,令人沉醉其中难以忘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