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丹东做为一个沿江,靠海,靠边境的最大城市,有山有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交通四通八达。原来工业种类多样,也是名誉全国的轻工业城市。但近来的发展却不尽人意。问题出在哪呢?</p><p class="ql-block">从历史上看,上世纪初,日本人就在丹东占有地盘。先修建了安奉铁路,又修了鸭绿江边的水泥大坝。防止了每年的洪水危机。有了这些有利条件之后。各种城市设施也一应俱全的发展了起来,可以说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建立的丹东的城市功能。就是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全国也属先进的,丹东的所有工厂的初形基本都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建立的。</p><p class="ql-block">解放后的丹东发展的也比较好。轻纺工业。轻工业是丹东的龙头企业。接手的旧工厂也注入了新的活力。</p><p class="ql-block">丹东的落伍从改革开放时开始,先是国家首先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城市,丹东没被入选。二是丹东的基础是建立在坚固的计划经济之上。三是无论什么都在等指示。等政策。</p><p class="ql-block">今天的丹东可以说铁路,高速铁路。公路,高速公路。出海港口,机场,应有尽有。而且还新修了中朝大桥(己修好十年了,至今没启用)具备了高速发展的所有硬件基础。问题是现在的丹东没有一个象样的大型企业(原来有纤维厂,毛绢厂,手表厂等几个大企业)在外就读的大学生相当一部分都没回丹东,就业形势很难。没有提振经济的良方。所有寄大希望的建没都没取的收获,比如丹东港。中朝友谊大桥,丹东到通化铁路与高速公路,丹东到鞍山的高速公路,都成为欠债的包衭。</p><p class="ql-block">丹东以后要走的路可以说看不到希望。将与东北其它地区一样被全国的发展甩下,一任又任的领导也尽力尽责了。为什么一个先进的东北现在沦落到拖全国的后腿呢?真是想不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