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外景。</p> <p class="ql-block">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是一种具有制作性、技能性和艺术性的传统手工艺。至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包括原料的粉碎、淘洗、陈腐和练泥;器物的成型、晾干、修坯、装饰、素烧、上釉、装匣、装窑;最后在龙窑内用木柴烧成。在原料选择、釉料配制、造型制作、窑温控制方面,龙泉青瓷均具有独特的技艺。龙泉青瓷烧制技艺服务人类生活,其成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陈设瓷、装饰瓷、茶具、餐具等,是烧制技术和艺术表现的完美结合。龙泉窑烧制的“粉青”“梅子青”、厚釉瓷,淡雅、含蓄、敦厚、宁静,是中国古典审美情趣的表现。图为 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举办的中国非遗保护主实践主题展,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展位与龙泉青瓷作品精品展示。</p> <p class="ql-block">2006年,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编号:VII-9。2009年9月30日,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首个入选“非遗”的陶瓷类项目。图为 龙泉青瓷作品 上 《哥窑玉壶春瓶》,下 《良渚玉鼎》。</p> <p class="ql-block">龙泉青瓷始于西晋,北宋时期初具规模,南宋中晚期进人鼎盛时期,制瓷技艺登峰造极,梅子青、粉青釉达到了青瓷釉色的最高境界,传说龙泉窑中的哥窑与官窑、汝窑、定窑、钧窑等并称宋代五大名窑。龙泉窑的青瓷技艺推动了各地瓷窑的发展,从南宋至明代,福建、广东沿海和江西一带的瓷窑纷纷烧造出类似龙泉青瓷的作品。图为 龙泉青瓷作品 作品名称:《良渚玉鼎》。</p> <p class="ql-block">龙泉窑青瓷在国外也有重大影响,宋元时期就大量出口,陈桥驿在《龙泉县地方志序》 中说“从中国东南沿海各港口起,循海道一直到印度沿岸、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和东非沿岸,无处没有龙泉青瓷的踪迹。”龙泉青瓷在宋元时期达到高峰。图为 龙泉青瓷作品 上 《吉祥如意》, 下 《吉祥和尊》。</p> <p class="ql-block">龙泉青瓷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五代到北宋早期、北宋后期到南宋、元明。图为 龙泉青瓷作品 作品名称:《吉祥如意》。</p> <p class="ql-block">龙泉青瓷传统上分为“哥窑”和“弟窑”。 哥、弟窑之说来自明人记载“宋处州龙泉县人章氏兄弟均善治陶器。章生二所陶名章龙泉,又名弟窑。章生一之哥窑其兄也。”龙泉窑形成两种不同的烧制方法。在南宋中晚期出现了一类黑胎开片瓷器,即所谓哥窑,与著名的官、汝、定、钧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龙泉青瓷以铁作为主要呈色剂,釉面基本色呈青绿色,发色纯正、釉面类玉为目标。龙泉青瓷哥窑和弟窑,哥窑青瓷以黑胎开片 ,弟窑青瓷以白胎不开片,釉色以青粉、梅子青为显著特征。图为 龙泉青瓷作品 作品名称:《吉祥和尊》。</p> <p class="ql-block">龙泉青瓷温润如玉,具有玉文化内涵,被誉为人工制造的美玉。中国古代《诗经》中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之说,将有德人喻为玉。龙泉青瓷釉色与自然界青绿色调相融合,符合“道法自然”的古典审美理想。图为 龙泉青瓷作品 上 《G20双耳瓶》, 下 《枝繁叶茂》。</p> <p class="ql-block">龙泉青瓷不含铅、镉等有害物资,被烧成餐具、茶具、酒具等日用瓷,应用于生活,精美的工艺瓷,陈设于家居,高雅的艺术瓷广被博物馆、鉴藏家珍藏,中国政府把龙泉青瓷作为国礼赠送国际友人。图为 龙泉青瓷作品 作品名称:《G20双耳瓶》。</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枝繁叶茂》。</p> <p class="ql-block">龙泉青瓷作品:上 《花开富贵牡丹瓶》,下 《天际》。</p> <p class="ql-block">龙泉青瓷作品:《花开富贵牡丹瓶》。</p> <p class="ql-block">龙泉青瓷作品:《龙凤呈祥》。</p> <p class="ql-block">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各项展览深受观众欢迎,看看博物馆火爆程度。(闭馆前场景)</p> <p class="ql-block">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 2024中国(北京)国际精品陶瓷展览会。图为 展会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2024中国(北京)国际精品陶瓷展览会上,浙江“天下龙泉”龙泉青瓷展区,展品同样精彩,夺人耳目。让我们再一次领略和欣赏到,传统龙泉青瓷的独特艺术魅力。图为 龙泉市新东方青瓷工作室展区。</p> <p class="ql-block">龙泉青瓷行业协会及艺人与当地政府共同投资建设青瓷文化园,包括龙泉青瓷祖庙、青瓷技艺展示区、大师工作室、国际陶艺村等,政府设立青瓷艺术终身成就奖,编辑出版《哥窑与弟窑》、《龙泉青瓷研究》等专著。发展龙泉青瓷为当地的主导产业,龙泉青瓷和青瓷艺人都视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赖以生存的传统技艺。图为 龙泉青瓷作品 装饰陶瓷及茶具。</p> <p class="ql-block">展会上,组委会还邀请了浙江龙泉青瓷艺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到现场,与参观者现场互动,使参观者大开眼界,更加深入地解传统非遗传承过程的故事和经典非遗的无穷魅力。图为 龙泉青瓷作品 装饰陶瓷。</p> <p class="ql-block">龙泉青瓷 茶具</p> <p class="ql-block">据了解,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是以中国浙江龙泉一带的瓷土,紫金土、石灰石和石英等为原料,以手工拉坯成型技术、家传配料方法,用窑炉高温1310℃烧制青瓷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图为 龙泉青瓷作品 作品名称:《建·构·器》(瓷器组合)产瓷区:浙江龙泉。</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只此机缘》。</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瑞兽象足炉集》产瓷区:浙江龙泉。</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凤鸣朝阳》。</p> <p class="ql-block">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严少英 高级工艺美术师。师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爱明。首批“天下龙泉,匠心工匠”人才,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特聘导师,“禺沐青云”品牌主理人。</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寂静的极地》。</p> <p class="ql-block">龙泉青瓷产品有两种,一种是白胎和朱砂胎青瓷,著称“弟窑”或“龙泉窑”,另一种是釉面开片的黑胎青瓷,称“哥窑”。“弟窑”青瓷釉层丰润,釉色清碧,光泽柔和,晶莹滋润,胜似翡翠。有梅子青、粉青、月白、豆青、淡蓝、灰黄等不同釉色。“哥窑”青瓷以瑰丽、古朴的纹片为装饰手段,如冰裂纹、蟹爪纹、牛毛纹、流水纹、鱼子纹、鳝血纹、百圾碎等,加之其釉层饱满、莹洁,素有“紫口铁足”之称,与釉面纹片相映,更显古朴、典雅,堪称瓷中珍品。</p> <p class="ql-block">现代的龙泉青瓷忠实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 在继承和仿古的基础上,更有新的突破,研究成功紫铜色釉、高温黑色釉、虎斑色釉、赫色釉、茶叶未色釉、乌金釉和天青釉等。图为 龙泉青瓷作品 作品名称:《母子情》。</p> <p class="ql-block">高级工艺师 叶正茂 技能高级技师(一级) 丽水市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浙江省青瓷协会会员,龙泉青瓷协会会员。及作品。</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龙腾天下》。</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百福图》。</p> <p class="ql-block">高级工艺美术师 叶芳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全国三八红旗手,浙江某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及作品。</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蛙跃碧波》。产瓷区:浙江龙泉。</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大国之音》。产瓷区:浙江龙泉。</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故宫清韵》青瓷茶壶。产瓷区:浙江龙泉。</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芳华》青瓷摆件。产瓷区:浙江龙泉。</p> <p class="ql-block">龙泉青瓷作品</p> <p class="ql-block">高级工艺美术师 支持 高级技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人类非遗“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学位,现任龙泉市青瓷研究所副所长兼造型设计专委会主任,龙泉天问青瓷文化艺术研究院艺术总监。及作品。</p> <p class="ql-block">据了解,浙江龙泉市烧制青瓷的古代窑址有500多处,龙泉市境内有360多处,史称龙泉窑。浙江龙泉当地劳动人民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吸取越窑、婺窑、瓯窑的制瓷经验,开始烧制青瓷。图为 龙泉青瓷作品 日用陶瓷。</p> <p class="ql-block">浙江龙泉青瓷作品</p> <p class="ql-block">日用工艺陶瓷艺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龙泉青瓷作品 首饰、挂件。</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左《多彩幻境之一》,右《多彩幻境之二》。产瓷区:浙江龙泉。</p> <p class="ql-block">浙江龙泉青瓷作品 展览会让人大开眼界,目不暇接,大饱眼福,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2024中国(北京)国际精品陶瓷展览会现场。图为 展会入口处 (2024年12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