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薄肩膀撑起整片天

清风明月

<p class="ql-block">美篇号193964193</p><p class="ql-block">昵称清风明月</p> <p class="ql-block">  母亲和二叔分家之后,她带着年幼的三叔和四叔,踏上了充满荆棘的生活之路。那是一段艰难而漫长的时光,家里所有的重担几乎都压在了母亲那瘦弱的肩膀上。那时候,生产队里的工分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而母亲的勤劳与坚韧,成为了这个家最坚实的支撑。每天天不亮,母亲便起身,匆匆扒拉几口冷饭,便一头扎进田间地头,用汗水换取那微薄的工分。父亲远在他乡工作,他的工资除去必要的生活费用,几乎全数寄回家中,用于购买稀缺的粮食,即便如此,家中仍是常常陷入饥饿的困境。</p><p class="ql-block"> 每当夜幕降临,昏黄的油灯下,母亲总是眉头紧锁,计算着家里剩余的口粮还能支撑多久。为了能让三叔和四叔多吃一口,母亲常常自己偷偷饿着肚子,把饭桌上仅有的一点食物留给弟弟们。那时候,母亲的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与忧虑,但她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只是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p> <p class="ql-block">  母亲最常做的事,便是领着两个年幼的弟弟回娘家“蹭饭”。每当这个时候,外婆家的门槛仿佛成了母亲心中最温暖的港湾。外婆一看到闺女带着两个面黄肌瘦的“外甥”进门,眼眶便不由自主地泛红。她心疼闺女的不易,更可怜这两个从小便饱尝生活艰辛的“小外甥”。于是,外婆总是忙前忙后,煮上一锅满满的白米饭,那是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难得的美味。不仅如此,外婆还会把攒了半年的鸡蛋全拿出来,小心翼翼地炒成一盘金黄的炒鸡蛋,香气四溢,让人口水直流。</p><p class="ql-block"> 饭桌上,外婆总是笑眯眯地看着三个孩子狼吞虎咽,而她自己却很少动筷子。临走的时候,外婆总是要塞满母亲的黄帆布包,里面装满了各种自家种的蔬菜、晒干的咸菜,还有各种好吃的零食。更让母亲感动的是,外婆还会偷偷在母亲的鞋子里藏上几块钱,那是外婆省吃俭用攒下来的。母亲心里明白,这些钱转来转去都是外婆变着法子贴补自家。</p> <p class="ql-block">  家里的贫穷程度,远非外人所能想象。连一块新布都买不起的日子里,三叔和四叔穿的衣服都是旧被面改的。母亲拿着针线,一针一线地改尺寸,补丁摞补丁,衣服早已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但即便如此,母亲总是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用米汤浆得笔挺,让孩子们穿得体体面面地出门。她深知,外表的整洁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自己内心坚强的一种体现。</p><p class="ql-block"> 每年交公粮的日子,更是让母亲愁得夜不能寐。那时候,粮食就是命根子,交完公粮后家里往往所剩无几。而每当这个时候,外婆和大姨总是及时出现,她们送来攒下的钱,连带着半袋米、几把干菜,那是母亲心中最温暖的慰藉。握着那些还带着体温的钞票,母亲的眼泪直往肚子里咽,她感激的话语哽咽在喉。</p> <p class="ql-block">  尽管生活的重压如磐石般沉重,母亲却从来没有丝毫退却,在艰难的境遇里咬紧牙关,砥砺前行,她以自己的努力和坚韧,扭转着家庭的命运。三叔自幼聪慧,读书成绩名列前茅,初中毕业后,便不得不放下书本,告别校园,父母深知,若想让三叔日后有一技之长,得已养家糊口,就要另寻出路,于是,他们决定送三叔去学木匠。那是,家里连五块钱的路费都凑不出来。母亲红着脸找外婆借了二十块钱,那是她鼓足了勇气才开口的。为了能让三叔体面地出门学艺,母亲把陪嫁的新棉被拆了,熬了三个通宵,一针一线地给三叔缝制了一套出门衣裳。送弟弟去学木匠的那天,母亲把煮好的鸡蛋塞进他的包袱里,转头便偷偷抹眼泪。她知道,这条路对于三叔来说意味着什么,也明白自己的责任有多重。</p><p class="ql-block"> 谁也没想到,最瘦小的四叔竟考上了大学。收到录取通知的那天,母亲激动得热泪盈眶。她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叔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母亲做为这个家的“家长”,遵循着农村的习俗,那些诸如“数茶钱”“过羹”之类的繁琐礼节,母亲皆是亲力亲为。定亲之时,母亲跑东家借西家,好不容易借来一匹毛呢布料作为定亲的礼物,其中的辛苦与操劳,难以言表。四叔毕业后,分配到县里的一所学校教书,成为一名人民教师。那年春节,四叔带着女朋友一起回家过年,并征求母亲的意见,母亲点头应允后,四叔的亲事也就此定下。</span></p><p class="ql-block"> 三叔的亲事定好后,母亲又全心投入到为他筹备婚事之中,在母亲的精心操持下,三叔终于完婚,组建了自己的家庭,那一刻,母亲的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眼中噙着感动的泪花,那泪花里有欣慰,有喜悦,更有着对家庭美满的期许。</p><p class="ql-block"> 后来,家里要做条凳子,亦或者桌子,椅子需要修修补补,只要母亲一吩咐,三叔就会拎着木工箱来家里,他用自己的双手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而四叔也会时常回来看望她,那是母亲心中最温馨的记忆。母亲喜欢说,当年多亏外婆和大姨的帮衬,才让这个家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然而,在叔叔们心中,母亲才是那个用单薄的肩膀为两个弟弟撑起了整片天的伟大女性。</p> <p class="ql-block">  母亲在十余载的岁月长河中,历经无数艰难困苦,她舍弃“小家”的安逸,胸怀“大家”的大局,以无尽的爱与担当,殚精竭虑,无怨无悔的奉献着。正是因为母亲无怨无悔的坚守与默默无闻的奉献,这个家方能在风雨的侵袭下巍然不动,宛如一座永不坍塌的堡垒,成为家人心中永恒的港湾与坚实的依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