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11.21早课】</p><p class="ql-block">《论语》里的家风智慧(47)</p><p class="ql-block">🌹 课程要点:</p><p class="ql-block">1⃣️“君子无所争”。</p><p class="ql-block">君子与人无争。以无争为德,争也依礼;“胜者不欺人,败者不谄媚”,这就是君子之争。</p><p class="ql-block">2⃣️“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p><p class="ql-block">“争”是占有欲的自私表现,争讼的结果就是将小事变成了大事,大事变成了凶事。</p><p class="ql-block">3⃣️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p><p class="ql-block">4⃣️人在社会上谁都想赢,可是越想赢越要搞清楚输赢的真相,别以为面红耳赤、气势凌人就是赢,这个做派一出来就是输。真正让一个人赢的是从容的姿态。既能以退为进,也能激流勇进,始终能做自己的主。让有德行的真我能做主,让有谦德的真我当家。不争而胜、不言而喻、不为而治,才是真本事。</p><p class="ql-block">5⃣不争主角,主动靠边。</p><p class="ql-block">6⃣不争过去,既往不念。</p><p class="ql-block">不要经常把过去的成绩当成炫耀的资本。把过去的仇恨再说一遍,爱翻旧账其实就是自残;“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吉祥的人没有那么多话,急躁的人话多,话多的人心不安。</p><p class="ql-block">7⃣争理争理,烦恼归你,礼让礼让,心宽路畅。</p><p class="ql-block">🌹 践行提示:</p><p class="ql-block">在生活工作中落实“让而不争”。</p><p class="ql-block">与人相处要努力做到不争情、不争理、不争财物、不争名声,要树立崇高的追求和远大的目标,做到在大事上下功夫、在有意义的事情上下功夫,在日常小事上不与人计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11.22早课】</p><p class="ql-block">《论语》里的家风智慧(48)</p><p class="ql-block">🌹 课程要点:</p><p class="ql-block">1⃣“相由心生,心善面慈”。</p><p class="ql-block">心决定我们的脸面和气质,在心上使劲儿,内心良善了,容貌就呈现了。内在美慧的修养就可以为我们增光添彩。“修得一团和气,修得一副柔肠”。</p><p class="ql-block">2⃣我们要从每天照镜子中反观自身,反观镜子中的形象,看到不足要去修养。用我们的智慧、用我们的耐心、用我们的知耻之心、用我们的仁爱之心让自己的内在之美和形象之美统一。</p><p class="ql-block">3⃣“正衣冠”是要通过外在发现深层次的问题,是成本最小地修行,是最经济的成长。</p><p class="ql-block">4⃣我们的修养要在点滴之间能够彰显出仁德。你有了仁爱之心,身边的人就特别愿意亲近你,因为他能感受到你细微的仁爱,能感受到你身心的慈光。</p><p class="ql-block">5⃣一个家庭是蒸蒸日上还是日渐落败,一个人是不断向上向善还是反之,这都是警策我们觉悟的贵人、镜子,让我们从中有所领悟。</p><p class="ql-block">6⃣有“忠信”这样内在的修养、内涵美之后,我们再去行“礼”,尊敬别人、恭敬别人,别人就容易接受我们,举手投足之间就会令人效法。</p><p class="ql-block">🌹 践行提示:</p><p class="ql-block">1⃣️常常“照镜子”、“正衣冠”。</p><p class="ql-block">通过“照镜子”、“正衣冠”来时时关照到自己的不足。不正的令其正、不敬的令其敬、不和的令其和、不美的令其美。</p><p class="ql-block">2⃣️生活中要做到表里如一。</p><p class="ql-block">我们要努力涵养内在,通过由内到外气质、形象的改变、柔和妥当的脸色和言语,由近及远地利他。让身边的人升起对文化的向往,从而亲近文化、践习文化,呈现令人欢喜的生命状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11.25早课】</p><p class="ql-block">《论语》里的家风智慧(49)</p><p class="ql-block">🌹 课程要点:</p><p class="ql-block">1⃣️祖德一代代传承到我们这一辈何其不易,不学习而把祖德在我们这一代断掉,这是不孝千秋万代的祖先、是大不孝。如果每一代子孙都能践行、传承、发扬祖德,这个家族必然兴旺发达。</p><p class="ql-block">2⃣天地无心,化成万物。人能秉承天地好生之德和廊然大公的圣人之心为人处世,便是仁爱之心。</p><p class="ql-block">我们能够“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我们的心开阔一分、端正一分、光明一分、真诚一分,这都是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p><p class="ql-block">3⃣从三皇到五帝,以至于今天,代代有圣贤君子,他们体悟天地之道,演畅人伦之美,我们要学习承传他们的精神,像他们一样去生活、去承担、去继往开来。</p><p class="ql-block">4⃣通过“为天地立命、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的实践、担当和传承,让避惑无明的现代人重新回归率性诚明的生命状态,人人有光彩、人人有仁爱、人人有担当、人人有成全。</p><p class="ql-block">5⃣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p><p class="ql-block">文化和历史的传承是不可割裂的,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如果不重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传承,无异于自我毁灭,使后人无法考证。保护历史文献刻不容缓,莫让前人的文明变成回忆。</p><p class="ql-block">6⃣ 盛世修文今已备,成贤有我须奋发。</p><p class="ql-block">🌹 践行提示:</p><p class="ql-block">1⃣️学习身边好样子。</p><p class="ql-block">多了解学习身边好男人好女人、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好兄弟、好官员的优秀事迹,传播他们的精神,用他们的美德去带动影响更多的人。</p><p class="ql-block">2⃣️做中华文化的传承人。</p><p class="ql-block">把中华文化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进老百姓的家庭和心中,使他们成为文明的人、有文化的人。</p><p class="ql-block">立志成为有传承价值的贤人,不负孔子、不负时代、不负子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11.26早课】</p><p class="ql-block">《论语》里的家风智慧(50)</p><p class="ql-block">🌹 课程要点:</p><p class="ql-block">1⃣️每个家庭都有文化的学习和传承,都能将文化藏于家、传于世,文化才真正扎根。</p><p class="ql-block">2⃣️县有县志、村有村史,我们不仅要有时代的实践,还要有历史的眼光,把我们所作所为及时地记录保存下来,将文化和谐力、生产力、建设力的气象呈现出来。</p><p class="ql-block">3⃣常态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文明家风共学、共建、共享,可以让平凡的人在共学过程中扩大格局、开阔眼界,认识假我和小我,进而彰显真我和大我,迸发出自信、自强的自己,不断去伪存真,不断让自己清明、有智慧、有力量,让普通的家庭转危为安、团结和美、蒸蒸日上。</p><p class="ql-block">4⃣我们家里出现的各种问题,不和谐、不如意、不安稳、不太平等等,统统都是家庭的元气、和气、底气不足了,家风建设正是要把“三气”充足,这样家庭的问题就能自然化解。</p><p class="ql-block">5⃣把中华文化在最小单元归真、示范,这就是文化扎根。</p><p class="ql-block">我们通过学习先归道入位,自正其位、自正其心。我们的家庭、家族、家乡的希望就在我们身上。我们先明白了就先做好样子,把各自身份的本位做好了,就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家庭、家族、家乡的家风,这是根本。</p><p class="ql-block">6⃣礼就是秩序,秩序不能乱。</p><p class="ql-block">家庭不和睦就是秩序乱了。家庭里老人是最尊贵的长辈,方方面面都要做好,否则晚辈不服气,就会有轻慢,轻慢就会失礼;夫妻之间丈夫要把恩义、道义、情义做到位,妻子自然会彰显妇德、妇顺。</p><p class="ql-block">7⃣文化一定要走进生活。我们不是用文化改造别人,而是要用文化首先澄明自己的心,我们干净了、明亮了,再和其他人一起见闻觉知,把一切都归到真心诚意上,共振出美好。</p><p class="ql-block">🌹 践行提示:</p><p class="ql-block">生活中试着运用以下三个方法来解决家庭问题,提升整体能量。当家庭整体能量充沛充足时,一切问题自会迎刃而解。</p><p class="ql-block">1⃣️在夫妻和谐度上下功夫,和谐、和气就是正能量。</p><p class="ql-block">2⃣️在婆娘两家老人身上下功夫,在孝敬老人的过程中共振元气。</p><p class="ql-block">3⃣️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下功夫,用尽孝尽慈的心来服务身边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