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摄唐幼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阿里山的前夜,我们住在嘉义。导游说,明天要是旅游局有警报的话,就上不了阿里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台湾前一段时间一直无雨,说是我们这次来台,给台湾带来了好雨,但要是下起了豪雨(台湾对暴雨的称呼)的话,会引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了安全起见,还是不上阿里山的好。话虽这样说,好不容易来台湾一趟,不上阿里山的话,这趟台湾不是等于白来了吗!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个晚上,心里都在祈祷。到了第二天该出发的时候没有来什么警报,很是庆幸。尽管还在不停地下着雨,又有何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车进阿里山,起初的路还是比较的平缓,最早迎接我们的是槟榔树。我一直喜欢着南方的树,如椰树、棕榈、槟榔、大王棕等等,它们树干挺立,昂扬向上,绝不旁逸斜出,独干成株,特别的精神。尤其喜欢槟榔树的高挑与挺拔,还有那簇生在顶端的羽毛状叶片,疏朗有致地伸展,潇洒自如却又精神抖擞,实在是雅致秀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一带的槟榔树真多,漫山遍野,高低错落,远看那一撮撮整齐的浓翠,仿佛静候在山间天然迷彩了的百万雄兵,在听候命令,整装待发。这样的气势、这样的阵容,如此的若定,可惜不知道它们的指挥官是谁!也有生长在比较平整土地上的,挺拔的身躯,绿色的头盔,那样的齐整划一,简直就像一个个阅兵方阵, 一波一波,满眼涌来,那样的飒爽英姿,看得人心灵震撼热血沸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时汽车就穿行在这样的槟榔树林中,道路两边,一棵接一棵,那样的挺立,那样的威武,感觉它们不再是树,是一排排巨人般的仪仗队从窗外“啪啪”走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出了槟榔林,还会看到那么一二棵,三五棵的槟榔树矗立在阔叶树林中,鹤立鸡群,那样的风姿绰约,独领风骚。不禁暗暗感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台风经常肆虐的台湾岛上,不知道这些槟榔树是如何的与之抗争,还有海边那高大的椰子树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透过槟榔树干,还能看到种在丘陵山坡上的一层层阶梯式的茶园,整齐有序,雨中的茶树一片青青,绿得滴翠。</p> <p class="ql-block"> 随着车道的盘旋向上,槟榔树渐渐的不见了,代之以其他叫不出名的阔叶树。我的注意力也瞬间被山间升腾的云气所吸引。 洁白的,轻盈的,丝丝缕缕的,远看这些云气似乎凝滞不动,近了,才感觉它不是静止,在慢慢升腾,在弥散,在飘忽,在行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汽车转了几个弯,爬得更高,山谷也越来越深了。此时看山间的云雾更是壮观,不只是丝丝缕缕,而是成朵成块,成片成海。 那洁白如银色的棉田,那轻盈如缭绕的万家炊烟,那气势又像是奔腾的瀑布滔天的白浪,千山万壑只露出黛青色的山峦,如漂浮在茫茫大海里的一个个岛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着走着,车窗外突然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了。下临无地,深不可测,前方的道路也是未知,完全是“云深不知处” 的感觉,知道是走进了云里。除了在飞机上,我还是第一次走进云里,走进阿里山的云里。一会儿,汽车又驶出了云雾,眼前又重现了白云绕山间的美景。置身这样的美景,心都随之飞扬,难怪人说未到阿里山等于没有到台湾了。</p> <p class="ql-block"> 我坐在窗边,目不转睛地看着,举着相机不停地拍着。尽管昨晚没有睡好,再困再累,我也舍不得闭上眼睛打个盹,我们出来旅游,不看风景来作啥。在旁的侄女,与我一样精神抖擞地看着飞逝而过的风景,嘱咐我多拍几张阿里山的仙境传给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惜风雨时时来袭,拍打着车窗,挂下瀑布似的雨帘,撒下珍珠似的雨滴,模糊了窗外的一切。行进中的拍摄,也很难理想。 有时明明是对着相中的好景拍的,摄入镜头的却是路边的简易板房,或是一棵不成形的杂树。真恨这前进中的车子不体恤人心! 只能多拍一点,以多取胜,去粗取精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间或也看到坐落在山坡上的小村庄,小船一样的荡漾在绿波中,宁静而怡然。真羡慕生活在山里的人,像神仙一样,整天生活在如画的仙境里。我问导游,阿里山一年四季都有这样的云吗? 他说“对!在一定的高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车子时而行进在山崖边,时而又行进在绿色的隧道里——浓厚的树木丛里。这绿色的隧道,虚虚实实,曲曲折折,不知它的边沿在何处,也不知它的尽头在何方。</p> <p class="ql-block"> 终于到了绿色隧道的尽头——阿里山车站。海拔2000 多米的山上,天气骤冷,且风大雨也大,穿着单衣的我们簌簌发抖, 只能去买塑料的雨衣和鞋套,防雨又御寒。改乘中巴车进入高大的原始森林,问导游,得知这些拔地而起的高大树木叫台湾杉,里面还有更珍贵的树种——红桧(人称“神木”)。下车步行,走上木板搭建的走道(或说栈道),那迂回曲折的栈道把我们引向森林的深处,引到神木、树王们的身边。站在2300 年的红桧树下,尽量地仰望也难看清楚它的顶端,它的腰围也不知要几个人才能合抱。可惜很多树王都没有了身躯,但它们死而不朽,裸露的根遒劲有力,仍然透着生命的光亮,像章鱼的爪子一样牢牢地抓住养育它们的厚土。它们的身躯在日据时代被伐走,留下这硕大如磐的红桧树桩,上面长出二代、三代青葱的子孙。面对这些不屈的生命,你不由得肃然起敬:这自然宇宙的生命力是何等的神奇、伟大与坚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说阿里山就是一个户外博物馆,看不够的。我们从户外博物馆走向“阿里山室内森林博物馆”。进门就看到了一截红桧树的横剖面,在巨大而美丽的年轮边照了相,来不及像余光中那样展开遐想,就被人催了。太匆忙了,还没看够,导游就要带着我们返回了。</p> <p class="ql-block"> 真是有太多的遗憾!没有仔细看阿里山上的一草一木,没有坐阿里山的火车,被黑黝黝的山洞吞进去又吐出来,没有在响晴白日下站在阿里山的高峰,像余光中那样看着匍匐在脚下的连绵不绝的风景像手卷一般的展过去展过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够了,能上阿里山就够了,不要抱怨这来去匆匆,不要抱怨这老天刮风又下雨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