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陈关调山东邑县人,1684年一1687年任广西桂林兴安县知县。任职期间曾与广西巡抚范承勋俸捐修灵渠,修渠事宜有《重修兴安灵渠碑记》碑刻在秦堤"飞来石”西则,2010年第一版《灵渠志》第300页有记载传世流芳。</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为将岭南纳入中国版图,於前二十八年命监御史绿率士在湘漓二水之间修建一条人工运河,转运粮饷,三十三年,灵渠凿成,秦军迅速一统岭南,设桂林、南海、象郡。灵渠开凿至今已2200多年,期间留下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而清代兴安县令陈关调就是一位优秀的父母官,他俸捐修渠,在无公路铁路的古代,他深入高山峻岭兴安海洋山脉,探寻湘江和漓江的发源地,深入调查灵渠36、4公里开凿的全景,将灵渠主要工程的作用和形态以诗歌形式告知世人,海洋河曲、南北分流的分水塘景观,灵渠陡门的景观作用,36位陡军和5位陡夫啟闭陡门的实况、民船让位打着官旗的官船通行、灵渠九曲十八湾的各种形态:陡河浅、陡河狭、陡河曲、陡河急…字里行间描绘得翔翊如生!为弘扬和挖掘灵渠古文化,为祝贺世界运河大会2026年在灵渠河畔召开,为推动灵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我们从陈关调所写十二首诗文中选出最精彩的六首诗歌,由明代灵渠陡军宿押儿后裔宿富珍女士策划,请古稀资深的作曲家吳相迋先生谱曲,制做优美动听的歌曲,奉献给世人,让世界最古老的灵渠歌声飞扬!</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时期十万秦兵在无炸药的年代手工凿山开岭留下鸟呜山遗存的一颗大石,大石凿有阶梯,顶部凿平,供游人登顶观望。石的东侧和西侧刻有四个朝代的“故事”。灵渠水往旁边流过,这颗石头既是人民创造历史的教科书!也是兴安“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陈关调任兴安知县,俸捐修灵渠…飞来石西侧碑刻有记戴。</p> <p class="ql-block">碑刻内容。</p> <p class="ql-block">一、陡河(一曲两谱)</p> <p class="ql-block">二、陡河漫兴</p> <p class="ql-block">三、陡河曲(描写陡河形态)</p> <p class="ql-block">四、陡河狭</p> <p class="ql-block">五、陡河浅</p> <p class="ql-block">六、海洋曲(湘江漓江之源头)</p> <p class="ql-block">灵渠人字形三七分流天平坝,七分水流湘江,三分水流漓江。湘江漓江在这里牵手。</p> <p class="ql-block">灵渠陡门又名水闸(世界水闸之父),灵渠36、4公里建陡门36座以便舟行。没有陡门水上运输船就无法通行。</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灵渠往来的船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