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由南方传媒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肇庆庆云寺》正式与读者见面啦。</p><p class="ql-block"> 该书由黄振平著,本人有幸参与拍摄图片工作,在拍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鼎湖山庆云寺的深厚渊源,深入见识了庆云寺古刹安静的环境和神秘的自然感觉,是具有岭南特色的园林景观。</p><p class="ql-block"> 本人虽然是土生土长的肇庆人,去鼎湖山、庆云寺无数次,但这次拍摄过程中使本人对鼎湖山、庆云寺的了解进一步深入,受益非浅。</p> <p class="ql-block"> 以下为进入鼎湖山、庆云寺拍摄时的部分照片,谨作记录。</p> <p class="ql-block"> 辛丑年夏、秋,应邀到鼎湖山、庆云寺进行拍摄活动。</p> <p class="ql-block"> "晨钟暮鼓"的拍摄。每天凌晨5时,僧人先敲响晨钟。</p><p class="ql-block"> 佛钟的鸣法非常繁杂,不同的法事活动有不同的敲击鸣法,不同的流派和地域也有不同的敲击鸣法。</p><p class="ql-block"> 在历史上的"庆云寺十景"中,"凤岭疏钟"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 庆云寺鼓楼,在客堂右边内置有一大鼓,早晚报时或集众。现在每天下午5点45分准时击鼓。</p> <p class="ql-block"> 神秘的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正中为三宝堂,供奉三宝佛。(右边阿弥陀佛,中间释迦牟尼佛,左边弥勒佛)。左侧为五佛堂、檀越堂,右側祖堂、厅堂;前排中间为韦陀殿,供奉韦陀像;左侧佛殿石刻和清朝顺治年间石刻、康熙年间石刻;右侧佛殿如来佛。</p> <p class="ql-block"> 庆云寺佛像是漆扑造像再贴金身。</p> <p class="ql-block"> 凌晨五时,僧人们在进行晨诵。全体僧人在鼓声、钟板声配合下,进行早课唱诵,诵后绕佛三周。整个仪式约在40分钟左右。</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下午3点再进行午课,南音唱经。</p><p class="ql-block"> 南音唱经是岭南古刹庆云寺的特色之一。所谓南音唱经就是用广东白话念经文,又称南调法事。</p> <p class="ql-block"> 正月二十六观音开库,来年回寺还库。</p> <p class="ql-block"> 这是庆云寺最早建寺的地方,是寺庙的中轴线。</p><p class="ql-block"> 观音殿就是开山建莲花庵的地方,通道所铺设的石板,由于石质坚硬耐磨而一直没有拆掉更换,这些石板使用鼎湖山坑裸露的石头开凿而成,色泽自然古朴,是最佳的铺路石材,这个塔殿几经重修,最近一次是1998年,塔殿及殿前广场进行全面重修。</p> <p class="ql-block"> 庆云寺有个特色:坐落深山却"片叶不沾瓦"。我们在寺庙瓦面找不到落叶的。</p> <p class="ql-block"> 庆云寺“三宝”之一:白茶花。</p><p class="ql-block"> 三百多岁高龄 历尽风风雨雨,明崇祯六年(1633年),鼎湖山庆云寺第二任主持——在犙禅师,建造了莲花庵(即庆云寺)的同时,亲手种下了一株代表纯真无邪的白茶花,至今已有380多年树龄,这棵茶花树在庆云寺一直得到重点保护。</p><p class="ql-block"> 清咸丰十年(1860年)、民国五年(1916年)庆云寺曾两度遭遇火灾,白茶花也被火海吞噬,然而不久后,在树头地方,老树竟长出新芽来,涅槃复生,堪称奇迹,庆云寺的僧人都说这棵树灵气满盈,因而它与庆云寺里的舍利子、千人锅并列为庆云寺“三宝”。</p> <p class="ql-block"> 开花是在每年春节期间。</p> <p class="ql-block"> 9月25日上午八点半,由庆云寺后山进入联合国保护区老鼎风景区。在保护区内见到众多稀有动植物,其中有黑桫椤、扁藤、白鹇鸟、野猪等等。</p> <p class="ql-block"> 鼎湖山是北回归线上的一颗明珠,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 保护区内的原始森林。</p> <p class="ql-block"> 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广东省省鸟白鹇鸟。</p> <p class="ql-block"> 白鹇是雉科鹇属大型鸡类。雄鸟全长100-119厘米,雌鸟58-67厘米。头顶具冠。雄鸟上体白色而密布以黑纹,头上具长而厚密、状如发丝的蓝黑色羽冠披于头后;脸裸露,赤红色;尾长、白色,两翅亦为白色。下体蓝黑色,脚红色。雌鸟通体橄榄褐色,羽冠近黑色。</p> <p class="ql-block"> 栖息于森林茂密,林下植物稀疏的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食昆虫、植物茎叶、果实和种子等。通常成对或成3-6只的小群活动,性机警,很少起飞,紧急时亦急飞上树。繁殖期筑巢于灌木丛间的地面凹处。每窝产卵4-6枚,雏鸟早成性,孵出的当日即可离巢随亲鸟活动。</p> <p class="ql-block"> 黑桫椤:桫椤为木本蕨类植物,是与霸王龙同代的孑遗绿色植物,现有一亿八千万年历史,是逃过宇宙上第四纪冰川的浩劫而活下来出来的活化石。鼎湖山是桫椤帝国潮湿避风港,区域内天然的桫椤生长发育繁茂,为别的地区所少见。</p> <p class="ql-block"> 扁藤:又称扁担藤、腰带藤、羊带风、扁骨风,主要适用于祛风燥湿。为葡萄科植物扁担藤的藤茎及根。</p> <p class="ql-block"> 木质大藤本,坚硬。茎扁平,扁担状,有节,宽可达5~10厘米;卷须长而缠绕状,与叶对生。叶互生,具长柄,为掌状5小叶;小叶卵状长椭圆形,长9~15厘米,宽3~5厘米,先端突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浅波状,两面绿色无毛。伞房状聚伞花序腋生;花淡绿色;花瓣宽卵状三角形,早落;雄蕊比子房短;子房宽圆锥形,柱头4裂,辐射状。浆果肉质,卵圆形如雀卵大,熟时黄色。花期春季。整体最长可达100M以上。</p> <p class="ql-block"> 在白云寺旁边的百年老榄树</p> <p class="ql-block"> 秋天正是白榄成熟时。</p> <p class="ql-block"> 红球姜:是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块状,株高可达2米。叶片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无柄或短柄;总花梗长可达30厘米,花序球果状,顶端钝,苞片覆瓦状排列,紧密,近圆形,初时淡绿色,后变红色,边缘膜质,花萼膜质,花冠管纤细,裂片披针形,淡黄色,唇瓣淡黄色,侧裂片倒卵形,蒴果椭圆形,种子黑色。7-9月开花,10月结果。</p> <p class="ql-block"> 从庆云寺后山进入,经过近1小时的步行,我们来到了半山亭,半山亭顾名思义就是由庆云寺到白云寺一半路程。</p> <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我们来到了鼎湖古寺白云寺。 </p> <p class="ql-block"> 庆云寺能够成为今天岭南四大名刹之一,其发展历程离不开白云寺。</p><p class="ql-block"> 白云寺屹立在鼎湖山西南部云溪山麓,距离庆云寺约5千米。原名龙兴寺,又叫鼎湖古寺,为唐禅师六祖惠能高徒智常禅师所创建,二进五开间,庙内大雄宝殿庄严肃穆,供奉着释迦牟尼。</p><p class="ql-block"> 清咸丰九年(1859)、光绪二十九年(1903)重修。古寺由山门、花园、庭院构成,主体建筑分前后横排两列,中间以庭院相隔,内有大雄宝殿、五佛堂、檀越堂、祖堂、韦陀殿,寺前和寺侧有花园。寺内庭园古树苍郁,环境清幽。有明万历年间重修白云寺碑记等碑刻5件及石匾1件、石楹联1副:“卅六招提皈依古佛,十七福地迥出高天”。</p> <p class="ql-block"> 鼎湖古寺</p><p class="ql-block"> 卅六招提皈依古佛,</p><p class="ql-block"> 十七福地迥出高天。</p> <p class="ql-block"> 白云古寺主体建筑分为前后横排两列,并以天井相隔,砖木结构,单檐硬山顶,龙船脊,上饰整鱼和宝珠,檐口琉璃瓦滴水。后列中间为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铜像,左侧为五佛堂、檀越堂,右側祖堂、厅堂;前排中间为韦陀殿,供奉韦陀铜像。</p> <p class="ql-block"> 如来佛铜像</p> <p class="ql-block"> 僧人在寺院傍的菜园种菜。</p> <p class="ql-block"> 中午饭我们在白云寺花园里开餐。</p> <p class="ql-block"> 饭后休息片刻,我们沿着山路向南行进,二十分钟左右到达跃龙庵。</p> <p class="ql-block"> 跃龙庵又称其观音庙,位于广东鼎湖山西坑的老龙潭北侧。始建于唐代。跃龙庵为当时山内外三十六招提之一。跃龙庵原为砖木结构,单檐硬山顶。 建国后尚保存完整,“文化大革命”时遭到严重破坏,桁条、檐桷换上混凝土预制件。跃龙庵分前后两列建筑物:后列中间为正殿,两侧各有偏殿两间;前列中为韦陀殿,两侧为厢房和厨房。庵内原供奉的佛像于“文革”中被毁,1981年起,正殿供奉石雕观音大士像一尊。庵前古树鸡蛋花数株,苍劲挺拔。1999年至2001年,三年间僧众对两座寺庵分期进行全面修葺,修旧如旧,按原样修复。</p> <p class="ql-block"> 庵堂大院里的老鸡蛋花树。</p> <p class="ql-block"> 离开跃龙庵向山谷下行到达老龙潭。石壁上刻有老龙潭三个字,年代久远。虽颜色退去,但还是隐约可见。</p> <p class="ql-block"> 老龙潭四壁悬崖峭立,深幽变幻莫测,传说故事当初有一青龙闯进此潭,老龙蠢动,使潭底滚翻,潭中便轰隆直响,其声如雷,并有奇光闪亮,后为开山祖师降伏。</p> <p class="ql-block"> 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从此开始了禅宗的绵绵嬗递。</p><p class="ql-block"> 鼎湖山老龙潭石壁边,有涅磐台,是智常禅师坐禅、圆寂的地方。在其对面上方的碑文石刻:“正法眼藏,涅槃妙心”。据说这是鼎湖山目前发现的唯一的唐代摩崖石刻。这楷书石刻也是鼎湖山留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石刻,十分珍贵。</p> <p class="ql-block"> 沿溪水下行经过多个瀑布和水潭。跃龙潭。</p> <p class="ql-block"> 三味潭。在三味潭左上方有一尊观音像。</p> <p class="ql-block"> 水帘洞天</p> <p class="ql-block"> 水帘洞天四周壁立千仞,湿帘从30米高空倾下,冲着一泓圆溜溜清潭,状如露台,距潭20米左右的崖壁上观瀑,可看得见水帘洞天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 白鹅潭</p> <p class="ql-block"> 稍作休息,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 望鹤亭,从山脚方向进入老鼎的标志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 鼎湖山地标打卡地:飞水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