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徐明岐 </div><div> 这件《珐琅彩人物四方连坐玲珑小砚滴》高8.9厘米、口径3厘米、底径4厘米、勺长9.5厘米、四方围长19.2厘米,底为六字红色料彩篆书方章“大清乾隆年制”。</div> 瓷质坚硬细密,釉面温潤似玉,宛如凝脂。器肩与底边由八种以上珐琅彩料绘出缠枝花纹,工艺繁缛,色彩艳丽,密不透风,几乎不露色地。器体四面均以洋彩绘出生动的古装人物统景。使用痕迹明显,磨损自然。所有边棱及凸起部位全部使用描金覆盖,金色黄中泛红,带有长期使用的自然脱落现象,然依旧靓丽如初。器底四边采用胭脂紫为地,用金色绘出网格状细密花纹,四面底足为倒式花口,观之美不胜收,浮想联翩。 在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长河中,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无疑是最为璀璨的明珠之一。而在这些精美绝伦的珐琅彩瓷中,乾隆御制款《珐琅彩人物四方束腰连坐玲珑砚滴》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了众多藏家和学者竞相追捧的赏.品(历史长河语)。 此件《珐琅彩人物四方束腰连坐玲珑砚滴》,曾为皇室及文人赋诗磨墨之时,巧用金质小勺轻轻舀水,按需求滴落着大小不同的水珠,它仿佛带有一种多彩的文化象征和自然温雅的朴素情怀,它是文人墨客笔下创作灵感的源泉,更是产生文韬武略及增长才智必备的贵族文房雅器。整体造型呈现出一种端庄而优雅的美感。其瓶身为四方束腰连坐形状,线条流畅而有力,既体现了古代工匠对于造型艺术的深刻理解,又展现出乾隆时期瓷器制作的高超技艺。瓶口微微外撇,犹如一位温婉的女子轻启朱唇,透露出一丝诱人的风情。瓶体则采用了束腰设计,使得整个瓶身看起来更加挺拔有力方圆兼备。瓶腹部分则巧妙地运用了四面开光通景技法,将《仕女梳妆图》、《洞石芭蕉图》、《李白醉酒图》、《持灯相送图》四幅人物故事画卷描绘的工整细腻,色彩淡雅柔丽;尤其李白在汪伦的搀扶拥抱下,显得醉意朦胧;临别时,李白作《赠汪伦》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其人物面部情真意切,衣纹反转阴阳向背,山石与草木勾勒异常精细,庭院布局几度合乎自然,颇具明清院体派绘画的艺术风范,为乾隆时期西风东渐的文化产物。使得整体画面看起来既丰富多彩、又富有层次和连贯统一的感受。尤其红、黄、绿、紫黑等色彩,均浓翠艳丽,光彩夺目;其中绿彩与红彩尤为醒目,为标准的乾隆时期使用的洋彩特色。 四方之形,寓意深远。此作造型不同于常见的圆形或梅瓶形制,四方之形不仅显得端庄稳重,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寓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四方形往往与“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相呼应,象征着天地的和谐统一,同时也寓意着四方来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此外,四方瓶的设计还巧妙地融入了古代玉琮的元素,琮,作为古代祭祀礼器,其形状外方内圆,象征着天地的沟通,使得这件瓷器在视觉与内涵上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在色彩运用上,这件《珐琅彩人物四方束腰连坐砚滴》更是将珐琅彩与洋彩结合的尽善尽美,展现得游刃有余,恰到好处。被业内人士称为“双彩联乘”。“双彩”是指洋彩和珐琅彩两种彩料。珐琅彩瓷是宫廷技师在景德镇生产的白瓷胎上以珐琅料彩绘装饰纹样的作品。而洋彩瓷,依照督陶官唐英(1682-1756)的说法,则指装饰纹样模仿珐琅彩瓷,且在景德镇御窑厂一次性完工的产品。乾隆朝时两种彩瓷几乎同时生产,且装饰纹样互为流通,乾隆皇帝收纳贮存时也将两种彩瓷归为一类,所以讨论乾隆年制珐琅彩瓷,必须同时关注两者。这个属性的展品安排则是:第一是表现传承自雍正朝的风格。第二是为改变和调整雍正朝的用彩习惯与诗句布局,更加强调了细节和色彩的变化。第三是将乾隆御用洋彩上升到一种极高的平台。 珐琅彩则是一种以长石、石英为主要原料,经过复杂工序烧制而成的玻化物质。它以色彩鲜艳、光泽度高而著称于世。在这件砚滴上,工匠们巧妙地运用了红、黄、蓝、绿等多种色彩,将人物、花卉、山水等元素描绘得淋栩栩如生,仿佛一幅精美的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这些色彩不仅相互映衬,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层次变化,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纹饰设计上,《珐琅彩人物四方束腰连坐砚滴》同样以不同角度展现出了乾隆时期瓷器艺术的独特魅力。瓶体上的四个画面均描绘了人物故事图案,画面生动传神,双彩辉映,形象逼真。这些人物故事纹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们通过细腻的人物描绘和生动的情节展现,将古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同时,这些纹饰还巧妙地融入了吉祥寓意和美好祝愿,使得整件赏瓶器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祈福避邪的功能。 在制作工艺上,《珐琅彩人物四方束腰连坐砚滴》更是堪称一绝。乾隆时期的瓷器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珐琅彩瓷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件文人雅士的灵魂伴侣在制作过程中,采用了精湛的珐琅彩绘制技艺和繁复的烧制工艺。工匠们首先需要在瓷胎上精心绘制出图案轮廓,然后再施以珐琅彩料进行填充和渲染。在烧制过程中,还需要严格控制火候和时间,以确保珐琅彩料的充分熔化和色彩的完美呈现。正是这些繁琐而精细的制作工艺,才使得这件赏瓶在历经数百年后仍然保持着完好的品相和鲜艳的色彩。 除了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外,《珐琅彩人物四方束腰连坐玲珑砚滴》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乾隆时期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期之一,而珐琅彩瓷更是乾隆皇帝最为喜爱的瓷器品类之一。这件珐琅彩人物砚滴作为乾隆御制款瓷器之一,不仅代表了当时瓷器制作技艺的最高水平,还体现出乾隆皇帝对于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同时,这件珐琅彩人物砚滴还见证了乾隆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珐琅彩作为一种外来彩料,在乾隆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珐琅彩瓷艺术,这正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真实写照。 如今,这件《珐琅彩人物四方束腰连坐砚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藏家和学者的关注与研究。对于藏家来说,这件砚滴不仅是一件珍贵的封面级藏品,更是一件能够传承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顶级艺术品。而对于学者来说,这件砚滴则是研究乾隆时期瓷业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中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记得,国博为了填补某项空白,从国外花了一亿八千万重金拍回一件珐琅彩小瓶。而天津博物院也花了一亿六千万拍回另件珐琅彩小瓶。可见一家博物馆有无珐琅彩瓷器,是决定该馆能够达到什么等级的重要标志。 既然,人们对珐琅彩瓷如此器重,那么,上文中所介绍的这件《乾隆款珐琅彩人物四方束腰连坐砚滴》,如果一定要让大家估个价格,那会是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