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之古井古泉系列(八)四眼井与八眼井

浪迹杭州

<p class="ql-block">杭州城叫“四眼井”的井很多,这里介绍的四眼井全称是“满觉陇四眼井”。位于西湖虎跑路与满觉陇路交汇处,是杭州最古老的水井之一,有超过200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井深约3公尺,径约2公尺。四周设有厚重的石质环闭井栏,防止孩童误入,大人们取水时要跨过栏杆。井口有塑板覆盖,以免进入脏物。</p><p class="ql-block">此井同其它杭州古井一样,一井多眼。大井盖上留有四个取水口,再用井圈覆盖。</p><p class="ql-block">井旁有四井亭和文物公示碑。</p> <p class="ql-block">杭州古井很多,这些古井不仅是杭州城市发展的见证者,更是市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来水普及之前,它们为市民提供了生活用水,是饮用、洗衣、做饭的重要来源。‌</p><p class="ql-block">现在仍然有人来四眼井取水,就足以说明其水质良好。</p> <p class="ql-block">杭州古代临海,加上钱塘江咸潮侵扰,河湖港汊的水很咸。为解决居民的饮用水问题,在当时是头等善事。所以历任首脑都会开井便民,兴修水利。</p> <p class="ql-block">这一带风景如画,空气清新。</p><p class="ql-block">周边景点密集,动物园、植物园、烟霞三洞、满陇桂雨公园都在步行可达的范围内;灵隐寺、法喜寺、云栖竹径和西湖也只需几站公交车就能到达。餐饮住宿非常方便。</p><p class="ql-block">四眼井对面就是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儿童新概念主题公园——<span style="font-size:18px;">桂雨公园。</span></p> <p class="ql-block">上八眼井位于杭州市西湖景区吴山粮道山粮道公路旁,紧邻杭州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据宋《梦梁录》记载,井开凿于宋代。掘井时就已给井口加盖,留下来四大四小八个取水口,就像八口水井一样,俗称“八眼井”。这是为方便多人取水而设计,也变相防止有人跳井寻短见。</p> <p class="ql-block">此八眼井又称“宝月山八眼井”,古时在杭城比较著名。</p><p class="ql-block">八眼井和杭州其它井场一样,井周围也是由青石铺就的平整场地。</p><p class="ql-block">井眼布局巧妙,排列有序。四大眼居中,按四角形排列;四小眼分别列于大眼东西两侧。</p><p class="ql-block">这八眼井现在为什么称为“上八眼井”呢?原来,吴山广场这里原来曾是一片居民区,这里也有一口八眼井,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明朝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开掘的。为了区别山上山下相距不远的这两处“八眼井”,大家就呼粮道山上的井为“上八眼井”,山下的井为“下八眼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果你去吴山广场游览,就会看到广场中心摆放整齐的八个井圈,它们既是怀古之作,又是广场文化的一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井壁用青砖一丁一顺砌筑,避免了井壁垮塌。</p><p class="ql-block">大井圈内呈圆形外呈正八边形,内径0.38米;小井圈内呈圆形在呈正五边形,内径0.25米。光滑的井圈泛着淡淡清光,蕴含着久远的历史。</p><p class="ql-block">井水是纯粹的山泉水,属“裂隙泉”,清冽甘甜,久旱不枯。</p><p class="ql-block">杭州的古井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是当地文化的一部分。据说这口井在天晴时,井水澄碧清澈,而当天要下雨时,井水会提前变黑,古时此地居民常常以这口井水变化来预测天气晴雨。</p> <p class="ql-block">说到八眼井就不得不说说粮道山。</p><p class="ql-block">吴山是一座嵌入杭城、海拔较低的山的总称,周围山丘众多,各有各的名字。其东北一山丘旧称“浅山”,也称宝月山。南宋时在此设粮料院署,又呼“管米山”。明、清两代也设督粮道署在此,故又称“粮道山”。注意,此粮道不是运粮的道路。</p><p class="ql-block">(本集到此,下集再见)</p>